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我是情感咨詢師雨宸,專註於解決你的情感困惑,有問題可以私信我
無論你在感情中「作不作」,我要告訴你想挽回就不要死纏爛打。
挽回中死纏爛打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猶如「我見猶憐」的升級版一般。「我見猶憐」最起碼有一定幾率能
夠激發對方的惻隱之心,而「死纏爛打」只會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死纏爛打會失敗?
在心理動力學(根據精神分析假說所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理論)中認為,「死纏爛打」具有著對關係當
中「內在動力」,(促進雙方連接的能量,也稱內驅力)的破壞。是對於人內在動力及生命的反向力量
——破壞、毀滅、對抗等等負面的情緒感受以及行為。
翻譯成人話就是,當你對對方「死纏爛打」時,對方只會有糟糕、厭煩、逃避等等各種各樣的負面感受及
消極行為(明白什麼叫對「連接」的破壞了嗎?)。
也就是說,當你死纏爛打時,你在無限降低成功挽回對方的可能性!
作為一名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我萬分理解每一個在關係當中或關係結束後死纏爛打,試圖緊緊抓住對方的人。
但同樣的,在我的臨床經驗(針對婚戀類個案的咨詢)裡,這種死纏爛打的個案,最終都會被自己曾經的那個他狠心拋棄,獨自掙紮。
我有一個這樣的來訪者,下面給你說一下他們的經歷:
在和女朋友進行了四年的愛情長跑後,隨著雙方逐漸變得成熟,對方提出了分手。而來訪者也在咨詢過
程中表現出了極其強烈的負面情緒及感受——痛苦、自我懷疑、分離焦慮所引發的童年創傷、被拋棄等。
而在如此強烈的負面感受下,他所能做的就只有對對方不間斷的苦苦哀求和淒淒涼涼卻又無力的告白。
在他這一系列的行為下面,他其實是正在用自己對對方的「愛」來稍稍的轉移一下「被拋棄」的痛苦——他似乎也只能這樣。
不過,最終的結果是,他仍然要獨自面對分離後的折磨——對方無法耐受他所帶來的壓力而選擇出國——跑了。
死纏爛打,最終的結果只是將對方越推越遠。
再次表達,我真的能理解在分手後為什麼我們忍不住的要死纏爛打。同樣作為一個人——自然人(作為人的自然屬性),當分離時,我們內心中所深埋的過往所有的「被拋棄」的體驗被重新喚起,那種極端的痛苦的確很撕扯人心。
但同時,作為一個人——社會人(作為人的社會屬性),我們也該清楚在這種極端的行為下所產生的後
果,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答案一定是否定。
誰想一遍遍的體驗「被拋棄」呢?誰想加深這「被拋棄」的感受呢?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挽回——遠離這糟糕的情緒和感受。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重拾和對方的連接。
接下來,我們不煽情,聊點理性的。
…
一、為什麼我們會死纏爛打?(對於「死纏爛打」的人的心理分析)
1. 迷戀理論
在迷戀理論中,迷戀類型分為安全型迷戀及不安全型迷戀(不安全型迷戀分為三種——焦慮型、回避型、矛盾型)。
而「死纏爛打」的行為往往出現在不安全型迷戀的人身上(大多出現在焦慮型迷戀的人身上,感興趣的可
以自行測試,自己搜一下很多,不過網站中的迷戀類型分類與本文中略有不同,焦慮型與先占型近義,回避型與拒絕型近義,恐懼型與矛盾型近義)。
所謂不安全型迷戀,指的是個體童年時期在與母親的互動過程當中經常體驗到「被忽視」「被拋棄」「無
法得到很好的需求的回應和滿足」等,從而發展出人際關係當中試圖使自己的內在張力得到舒緩的應對方式。
直白點就是,潛意識中,「我為了不在關係當中體驗到我以往所體驗到的極度不舒服的感受,所以我試圖用我當下的方式來不停的確認你我的關係是安全可信任的」。就如同,當媽媽不回應自己時,兒童會開始用盡全力的放聲大哭,這樣媽媽才能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這樣媽媽才會回來照顧自己。
以上,是第一種可能性——對方的離開喚醒了我們的童年創傷(被拋棄)。也就是說,之所以死纏爛打,是因為個體真正關註到的並不是如何挽回,而是自己內在潛意識中極度恐慌的體驗。
2. 心智化理論
在心智化理論中(21世紀最前沿的心理學及心理治療理論)強調,個體在對對方心理狀態保持關註的同時保持思考。
心智化中同樣強調,這種心理過程——心智化——的指向對象既有對方也有自己。而當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既能保證個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又能夠解決生活當中的絕大多數事件。
而「死纏爛打」的人,則是暫時性的失去了心智化能力(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對對方情緒和感受的關註)。
至於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這一刻,「死纏爛打」的人被「分手」事件所產生的情緒控制了。這一刻,「死纏爛打」的人既做不到關註對方的心理狀態,也同樣無法很好的照顧和平衡自己的心理狀態。
以上,是第二種可能性——對方的離開使我們的心智化能力暫時性受損。也就是說,「分離」事件(創
傷、重大生活事件)讓我們不受控制的失去了具有意義的應對行為。
3. 客體關係理論
在客體關係理論中有這樣一個名詞(同樣起源於精神分析)——抽取性內攝,指的是,在個體與另一個個體的二元互動過程中,一方對另一方的動機和情緒過度認同,從而導致另一方的情緒及動機被降低或擾亂。
舉個例子來幫助大家理解:
比如以為學習很用功的女性,在得知一次考核沒有通過時心煩意亂,抱怨收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她的丈
夫對她的處境深感同情,然後開始責罵老師、管理部門和考核人員。丈夫的責罵如此的不客氣,以至於
這位女性的憤怒情緒沒有了,但同時這位女性另一方面感覺到了如此的無力以至於不想再繼續談話。
而某些情況下的「死纏爛打」,則是被分手方過度認同了對方對自己的「拋棄」,但因為對方的「拋棄」對象是自己,從而喚起了被分手方強烈的恐懼、焦慮、憤怒等情緒。因此產生了「死纏爛打」的行為。
以上為第三種可能性——對方的離開讓我們產生了極度的自我懷疑。我們是如此的理解對方為什麼離開,也就導致了我們如此的懷疑自己有多糟糕。最終,我們急切的需要對方的回心轉意,來確定我們並不是自己想像當中的那樣。
…
二、為什麼不要死纏爛打?(對於被「死纏爛打」的人的心理分析)
針對上面所提到的可能性,我們來看看對方會怎樣。你也來看看為什麼不要「死纏爛打」。
同樣是上面的理論,不過根據「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的影響,我反著說,來試圖讓你盡可能的吸收
理解。
1. 客體關係理論
同樣是客體關係理論當中提到的「抽取性內攝」,抽取性內攝的本質是防禦機制(躲避由本能需求引起的
危險、焦慮和不愉快,是自我調整本我和外部現實沖突的功能)。
而個體在使用防禦機制時,所指向的對象卻通常會產生並不愉快的體驗。而抽取性內攝的使用機制則是將對方的情緒和感受「抽取」過來,這樣個體既不用面對對方的情緒,也不用面對自己被喚起的情緒。
而被「抽取」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另一方的精力和處理自己情緒的能力也一並被「抽取」了過去。所以,對方會感覺更加疲於應對,更加逃離關係以試圖讓自己「休息」一下。
以上為第一種可能性——你的死纏爛打讓對方精疲力盡,所以對方會想要逃離。
2. 心智化理論
就像上面所說的那樣,心智化強調我們要在「心智化」對方的同時心智化自己。而既然我們要談論的是「被死纏爛打」的感受,那我們就談一下不被「心智化」的時候,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心智化是針對於心理治療過程中,幫助治療師更好的理解來訪者、理解心理治療而應運而生的理論。所
以,心智化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重要規律——心智化引發心智化,非心智化引發非心智化。
翻譯成人話就是,當我們能夠理解對方時,對方理解我們的幾率也就大大增加了。反過來也是這樣。你
在「死纏爛打」時只是在關註自己內在的焦慮,而非考慮到對方的感受。說白了,你並不是出於對對方的
愛而進行「死纏爛打」。那麼這一刻,對方也不會「愛你」(注意,這裡所指的是對方因為你的行為暫時性的將你們的感情忽略了,而非不愛你)。
以上為第二種可能性——你的死纏爛打讓對方感受到了被忽略,從而對方進一步的忽略你的感受。
3. 迷戀理論
這裡有一個地方需要注意(不管是否懂心理學),在迷戀理論中所提到的迷戀類型並非是一成不變或毫無規律可言的兩極化理解。
四種迷戀類型在同一個人身上時同時具有的,你可以這樣理解,「安全」與「不安全」迷戀在你身上同時具有,只不過程度不同。
同時,根據不同的關係和互動情景,我們所處於的迷戀狀態也是不同的。
意思就是,我們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喚起我們身上的某一種迷戀狀態。
而當你死纏爛打的時候,你正處於嫉妒強烈的「矛盾型迷戀類型」狀態。而在心理學當中,矛盾型迷戀所
帶來的極為強烈的張力,會使得絕大多數的人使用「回避型迷戀」進行應對。
以上為第三種可能性——你的死纏爛打激起了對方的童年創傷(被逼迫),從而使得對方更加的回避與你的接觸。
綜上所述,不管對方的心理狀態如何,此時此刻,若你仔細看了上面的內容,你總該知道你的「死纏爛
打」只是在讓對方越來越「難受」。
…
三、怎麼不死纏爛打?
給你的建議:療愈自我
1. 接納自己的情緒
痛苦也好,折磨也罷,我們作為一個存活於大環境下的人,總是會面臨各種各樣的事件,也總是會讓我們有各種各樣的體驗。各種各樣的情緒都是「自然規律」。
一味地抗拒或想要清除其實是不可能的。不如我們就允許自己痛苦吧。
只有直面自己的情緒,你才能在情緒過後,有更多的選擇。
2. 轉移注意力
在精神分析當中非常強調童年經歷,而提到童年經歷就不得不提一個名詞——「全能感」(在兒童對於世
界的認知尚未形成時,會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是「全能」的)。
這種全能感會隨著成長逐漸削弱或升華變化,但並不會完全消失。
這時候,以分手為由,找三兩好友(這裡說的是靠譜的朋友),再重新滿足一下自己的「全能感」是個不
錯的選擇。既能安撫自己的情緒,又能在冷靜過後讓朋友出謀劃策。
3. 「回歸童年」
我們過往的童年經歷會影響每一個人成年後的人格,這似乎已經達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共識。在被「分離事件」所激發過往創傷的時候,也同樣是修復童年創傷的好時機。
若你能稍稍鼓起勇氣,對自己的父母講述出來,在這一刻你得到的父母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能夠讓你童年時期某一刻的創傷記憶得到療愈、得到釋然、得到解脫。
借用心智化理論創始人Jon G·Allen的一句話:
「若你想得到他人的理解,你總要告訴別人你的心裡發生了什麼」。
去做好這樣的準備,然後對自己的父母講講,再扮演一次孩子吧
我想用《百年孤獨》當中的一句話作為結尾,「無論走到那裡,都該記住。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轉瞬即逝的現實。」
既然是現實,那就先暫且接受。畢竟我們的目光應該放在接下來的現實——如何挽回對方。
我是情感咨詢師雨宸,專註於解決你的情感困惑,有問題可以私信我
>男生一旦分手,真的沒有一絲挽回的餘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