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我的一個男生朋友,是傳說中的「萬年備胎」。
他追一個高中時期的女神很久,終於修成正果,結成男女朋友,甚是沾沾自喜。
盡管那個女生對外還是講自己單身,但他自己已經在暢想孩子該叫什麼名字了。
他有次出差提前回家,卻目睹了女神坐上了別人的車。
他騎著腳踏車跟在後面,他不斷打電話、發微信,都無濟於事。
最終,女神以一句「咱們不適合」,終結了愛情。
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走出來,他甚至覺得,如果當時騎的不是腳踏車,那就可能及時拉住她。
「哪怕是個變速腳踏車,可能結果都不一樣了,你說說吧?」
他不無遺憾地跟我說。
但我知道,這個男生其實很優秀,有女生追求,但他總是「累覺不愛」。
被選擇然後被拋棄,可能是對愛情最深的一種傷害了。
這樣的受挫,會讓人很難原諒自己,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愛情,進而喪失了繼續愛的能力。
早年有一位朋友,男朋友很帥,總被同系裡的一個女生搭訕。
最關鍵的,他的態度也很曖昧。
她抗議,他的理由就是「人家主動找上來的,我直接拒絕的話,她多沒面子」,並覺得她小題大做。
一次次溝通無效的情況下,當她再一次看到學校小樹林裡,一個女生扯著她男友的胳膊,談笑風生時。
她爆發了。
她在校園BBS上憤怒地聲討「小三」,讓那個女生自重,「有多遠滾多遠」,「老娘不是好惹的」,警告她,「再惹我就不客氣了」。
帖子上了十大。
有人說,女人說分手是因為想被挽留,而男人說分手那就是真的不愛了。
有句經典的話,叫做「大張旗鼓的離開都是試探,真正的離開向來是悄無聲息的」。
這裡稍微變一下:大張旗鼓地捍衛自己的愛情領地,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在暴露自己的軟肋。
——等若大聲向大家說,我已經失去了對愛情的掌控,對自己的愛人也失去了信心,現在無奈只能寄望於輿論的聲援。
您覺得這是在「利用」輿論?
錯!輿論的走向,並不是您的如意算盤。
必然滑向「失控」。
《2046》裡,
白玲明知周暮雲只是想和她玩玩,但她還是忍不住愛上他,和他曖昧。
和白玲在一起的時候,周慕雲要給她錢,其實就是一種拒絕的意思。
但每見一個陌生女人出入周暮雲房間的時候,白玲還是忍不住找他「抗議」:
「我後來再也沒有帶男人回來過,希望你以後也不要再帶其他女人回來。」
「不能。」周暮雲似笑非笑地回答。
「我會不會是你的例外?」
「不會。」
「好啊,我們到此為止。」白玲顫抖著瘦小的身體,轉身離開。
他似乎永遠體貼、溫柔,但是,他不愛她。
再見周慕雲,白玲半句不談愛情。
沒了愛情,又何必再失去自尊。
愛情中,一方的價值體現在「被需要」之上。
被需要,很重要。
也因為被需要,所以人與人之間才有了物質、情感的牽絆,才能成為一家人。
公開發狠,卻不是愛情中的必然需要。
既然,你發再多的狠,也不會讓時光倒流。
那麼, 你捍衛愛情的姿勢,真的很醜。
被甩了,當然難受;但不能「愛無能」。
說說輕巧,如何去做?
唯「自信」無他。
這並非精神勝利法,要愛別人,首先要愛自己。
自信和不自信最大的差別,就是自信的人,不會輕易因為世界的惡意而受到觸及靈魂的傷害。
具體而準確地說,自信,在於有對愛情/婚姻的健康認知。
20歲時的愛情,是幹柴烈火,猛烈、熾熱、願意為TA燃燒自己的生命;
30歲時的愛情,像一條蜿蜒流轉的河流,盡管會遇到頑石的阻礙,但沿途總有絕美的風景,總能找到歸宿;
40歲時的愛情,是一棟小屋,既能遮風擋雨,也更有一種讓人匆匆歸家的溫馨;
50歲時的愛情,是在日落黃昏後,攜手看風景,輕聲相談過往的從容;
60歲時的愛情,是在歲月靜好的星夜,相對無言,期待第二天的早晨。
愛情的錯誤,在於時光的錯愛。
如果在40歲的小屋子裡,渴望20歲的「一把火」。
那大概率是一場火災。
有自信的人,就是懂得這種愛情錯位。
分手了,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只是兩個人選擇了不同的生活。
不見得要多完美的分手,
但,好愛,好散。
兩個人在一起,其實還是要「分家」過。
不是實體意義上的財物分割,而是精神意義上的不依附。
每個人都要建立自己的花園,愛情,就是邀請對方住進你的生活,而不是使你降格為「園丁」。
建立了這樣的認知,你就不會害怕對方離開。
因為,客人離開後,花園裡的花花草草,依然生機勃發。
這樣思想的目的,其實不是為了絕對獨立;
而是因為,人總是很奇妙的。
你越對分手錶現得淡然,越不在意對方的離開,
TA反倒會覺得你難以把握,由此更生出一番珍惜之意。
當然,看到本文的諸君,大多誠實,將愛情看得很重,更認為只有兩個人長期經營才夠完美,
而不應該去「耍心眼」。
被需要,很重要。
但不被需要,不意味著自己不重要。
「一個人可以過得很好,兩個人在一起是為了更好。」
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