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單身青年尋愛記: 為應對催婚,誰沒表演過相親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導讀

對於當下的大齡單身青年而言,婚姻的理想有多豐滿,尋愛的現實就有多骨感。一邊是繁忙工作帶來的身心壓力,一邊是父母的靈魂拷問;一邊是追尋一生所愛的執著,一邊是長輩的熱心說親。在催婚與反催婚,相親與抵制相親的打太極中,大齡青年與父母,彼此都經歷著煎熬。

大齡單身青年尋愛記: 為應對催婚,誰沒表演過相親 情感 第1張

參加相親會的單身青年在交談 董鈞 攝

你介紹你的,我拒絕我的

對於單身男青年小韓來說,拒絕催婚、逃避相親是他與父母之間的最大矛盾。「從畢業到現在,家裡人給我介紹的女孩有20多個了。」小韓說,「原來相親還會約著吃個飯,今年防疫期間不能出門,正好連見面都省了。」

以為不用相親赴約就省心了?對單身青年來說可沒這麼簡單。防疫期間,許多職場青年延長了在老家的時間。「天天念經。」在高校工作的春曉這樣形容自己的處境。「在爸媽眼裡,作息不規律、賴床不早起、做家務潦草、埋頭玩手機都是不結婚的罪狀。好像結了婚就能解決一切。」

安雨來自江西農村,作為村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女孩,她一直是父母的驕傲。可隨著安雨大學畢業後遲遲沒有結婚,這個曾讓家人引以為傲的乖女兒,漸漸成了父母心中的「老大難」。

「在老家,同齡女孩都當媽了。」安雨說,大三那年,父親曾給她安排相親。「當時我放寒假坐火車回家,我爸從火車站接上我直接去了鎮上的餐館,相親對象的一大家親戚已坐在包房等候多時了。」安雨還沒反應過來,兩家大人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誇起倆孩子有多般配。

「我見那男孩還不到5分鐘,兩家人就要商量定親了,當時我特別生氣。」在外讀書多年的安雨哪能接受這種安排,耐著性子吃完飯,一回家便和父親大吵起來。一場不歡而散的相親,讓安雨和父親的關係疏遠了。直到現在,父親的催婚總能讓她「一點就著」。

不過,多數父母也都明白,「心急也不能強扭瓜」,「孩子不滿意,那就再物色」。王女士的女兒大學畢業剛工作,為了女兒的好姻緣,可真是忙壞了她。「介紹一個又一個,氣質模樣都不差,工作體面家世好,早晚能合她心意。」面對女兒的「挑剔口味」,碰壁多次的王女士仍動力滿滿。

不過,面對催婚與相親,一些年輕人也學會了配合表演,以柔克剛打太極。「生硬拒絕會讓父母生氣,我會禮貌性地加上相親對象的微信聊幾句,或者約個飯見見面糊弄過去。」小韓說,如果發現女孩也對相親不感冒,他會和女孩坦率商量如何對臺詞,應付彼此家長。

婚姻觀不同導致兩代人分歧

父母可能想不通,好對象介紹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為什麼就不喜歡呢?

「我想要的,是三觀一致帶來的心靈相通,是拋去條條框框後一句真誠的‘我願意’。」35歲的倩倩獨居未婚,留著一頭短髮,因熱愛戶外運動而把皮膚曬成古銅色。

「我覺得人生那麼長,一定要跟三觀一致的人在一起。」倩倩說,大學畢業時,她曾將當時的男朋友介紹給父母,卻遭到激烈反對。「那時年紀小,經濟不獨立,因為父母不支持,只能分手。」

「父母非常看重對方的工作單位、家庭條件如何,是否有房有車,甚至會定下最低標準。可我覺得,物質重要,但感情基礎更重要。」倩倩一直希望找個和自己性格互補又興趣相投的人。可父母一句「興趣能當飯吃嗎」總會讓雙方話不投機。

「父母希望我找一個文化程度高、工作又穩定的女生,最好是個老師。」小韓說,他對父母的要求並不是很感冒,他更在意的是兩人的精神世界能否相通相融。

「很多青年不喜歡和父母談感情問題,因為父母既不理解、也不接受子女的婚戀觀。」在高校做學生心理健康咨詢的教師磊哥說,這一代年輕人對愛情和婚姻懷有很高的期待,物質條件雖重要,但不是吸引他們的決定性因素。

而且,許多高學歷、高收入的年輕人已可以體面地獨立生活,不太會為了生計而犧牲個人婚姻幸福,這與許多父母更看重物質條件的心態不同。兩代人對幸福婚姻的定義有區別,導致年輕人在相親標準上與父母產生鴻溝。

「當我們談起幸福婚姻時,並不是在談論同一個事情。」倩倩說,父母對相親對象的高標準、嚴要求,反而讓自己壓力更大。

父母少些完美期待,良緣或許來得更快

「我知道父母是為了我好,為了不讓他們失望、擔心,他們的標準我也要兼顧。」倩倩說,她如今在挑選男朋友時,既要滿足家人的期待,也要顧及自己的情感接受度。不過由於自己已能夠獨立生活,「繼續單身下去也不是大問題」。

「如果可以完全不照顧爸媽的感受,找個彼此喜歡的人並不特別難。」小韓說,他很希望父母不再把「我是為你好」掛在嘴邊。不過小韓也坦言,如果父母反對自己的戀情,他會照顧父母感受。

安雨隨著年歲漸長,「大齡剩女」的稱呼在村上傳開了。親朋鄰裡的風言風語讓她父母掛不住面子,母親訴苦又讓安雨時有愧疚。

「因為我一直沒結婚讓村裡人笑話,父母承受的壓力肯定很大。」安雨說,其實她也很想談戀愛結婚,只是家裡給她定下的「結婚路線」令她難以接受。同時,自己不願妥協,不想將終身隨意托付出去,所以只能逃避。

沈女士是一位25歲女研究生的母親,她的女兒在讀研期間結婚生子。談起自己女兒為何結婚如此順利,沈女士說,相對於親自給孩子定擇偶標準,父母在子女的迷茫時刻給予更貼心的關懷與疏導,也許效果更好。

條件再登對,沒有愛情澆灌的婚姻也令人扼腕;催婚再頻繁,單身男女不為所動也是枉然。如果父母更加尊重子女的愛情觀,從內心深處同意子女對於「愛情的精神需求」,給子女更寬容的擇偶標準,少些完美期待,放手讓子女大膽去愛,美滿的結果也許會更快到來。(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來源:《半月談》2020年第10期

半月談記者劉芳洲 吳燕霞 |編輯:徐寧


責編:張婉禕

校對:秦黛新(實習生)

大齡單身青年尋愛記: 為應對催婚,誰沒表演過相親 情感 第2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