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其中兩個關鍵字,就是「公平」和「有質量」。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的主要矛盾表現之一,是人民大眾對優質公平教育越來越高的需求與優質教育短缺、配置不屈衡的矛盾。生涯規劃教育作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適應新高考綜合改革需要的重要措施,也面臨著要解決公平和質量的問題。
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成長
一項針對大學生選擇專業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填報志願時,僅有13.6%的人了解所選專業;71.2%的大學生受訪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選擇一次專業。筆者在天津多所重點中學調研時也發現,70.2%的中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規劃感到困惑,72.3%對自己今後的大學專業和職業感到困惑。這說明,我們面向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存在較大的問題。在產業轉型升級速度不斷加快的今天,在專業門類科目日益細分細化的背景下,科學地進行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教育服務人民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角度而言,生涯規劃確定人生階段性方向,不會因種種「不認識」「不充分」「不喜歡」等原因而中斷實現目標的過程,而這恰恰是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基礎。從國家教育現代化頂層設計的角度而言,生涯規劃有助於加強各類專業人才儲備,根據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提供有力的人才和資源的支撐。
生涯規劃有利於實現教育公平
我國教育公平關鍵要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區域配置不均衡的問題,更加注重補齊短板,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向中西部、農村、薄弱學校、貧困地區、困難群體傾斜。在這一過程中,由於國情和發展階段不同,絕不能照搬西方經驗,對標西方模式。由於發展和人口的原因,西方的教育本身比較均等、發達,而且資源沒有那麼稀缺,但我國各區域之間的教育差異很大,在城市的孩子與在農村的孩子接受的生涯規劃教育差別也較大,農村地區和薄弱學校孩子,同樣面臨輸在「起跑線」上的困境。
如何解決這一矛盾?考慮當前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家長習慣於用智能手機,使用更多的線上場景來教育孩子這一背景,一種新的基於「互聯網+」思維和技術的生涯規劃教育模式應運而生,可能成為一個幫助解決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只要有手機,有網路,就可以跨越地區,跨越校際,跨越人群,實現每個孩子特別是地處中西部偏遠、農村地區的孩子都能登錄線上平臺,和由不同群體組成的生涯教育「導師團」在線咨詢、交流、測評,獲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資源和悉心指導。以「雨傘巴巴生涯規劃教育平臺」為例,平臺上線短短20天,就覆蓋了實施高考改革的六個省市,最遠的服務提供給了來自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的學生,可以說是「天涯海角若比鄰」。
基於「互聯網+」的生涯規劃提升質量
生涯規劃從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化學習」,意味著在與他人的社交互動中學習,而不是填鴨式學習。人天然就是社交的動物,學習也天然是具有社交性的活動,面向真實世界的教育要主動把社交納入到學習的過程中來發揮作用,而社交中所體現的各種能力,包括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創新能力、自我的情緒控制等,也正是我國新時期人才所必需具備的能力。傳統的教室內的灌輸式的生涯規劃教育已不合時宜。生涯規劃涉及真實世界的各行各業,其中的問題八門五花,孩子們的興趣也各有不同,單純依靠一個或幾個老師是很難滿足需求的。採用傳統的一對多的教育方式,既不專業,也不高效。
因此,要舉全社會之力來推進生涯規劃教育,讓社會上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參與其中,利用他們的業餘和零散時間,發揮各自的特長,圍繞解決真實的問題來提供咨詢,設計課程,為孩子的學習提供支持。對孩子們來說,需要一個個來自他關心的相幹領域的老師,能對學習和發展有幫助的「指路人」。基於「互聯網+」的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匯聚各行業人才提供咨詢服務,通過這種分享經濟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優化人力資源供給,釋放人口紅利,推進更高層次的經濟社會發展。
仍然以上述的生涯規劃教育平臺為例,平臺中不僅集聚了大學和中學教師,還有在校學生及校友;不僅有教育界人士,還有其他行業企業的專業人士。來自不同群體的「導師」為一個孩子進行測評、指導,量身定制,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生涯指導。平臺上線不到一個月,就匯集了各專業行業導師200多人,回答孩子問題千餘條,為孩子們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涯需求「診斷」和選擇指導,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從我們的初步探索和實踐來看,基於「互聯網+」和分享經濟思維的生涯規劃教育,可能是打開通向未來教育之路的一扇窗戶,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有志之士關心、關註生涯規劃教育,集眾力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創造更好的條件。
(作者系雨傘巴巴資訊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29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