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老家的日子,往來輕松,身心閒逸。盼著流雲,靜侯鄉愁。甚喜的還是暮色炊煙時分,綠蕪疏影,晚霞蔚蔚。我無憂無慮,走在衢江邊的石子路上,散步散心,看江水漾漾,聞四野芬芳,送夕陽西下,吟長溝流月,真好。
長溝流月去無聲。是啊,月光輕輕灑在江面,隨寒水悄悄地流逝。詩一般的意境裡,既可安逸賞景,更可回憶往事。
許多年前,只是個簡單稀疏的老村莊,如今倒也是新樓林立。《餘氏宗譜》有載,此地古稱上浦,築村於唐。繁衍後裔,香火連綿。今稱沙溪。在這片土地上土生土長,我是它這一代的旁觀者之一,見證它的興廢變遷,辭世新生。
而它亦是我的旁觀者,看著我出生,從垂髫孩童長成今日迂腐老叟。說不出它到底有哪裡的好,但自己就是深愛著這片土地。雖然自知這個地方不是永遠屬於自己的。出門悠閒走走,總覺一樹一花親切至極。小雞結伴出來外面覓食,小狗獨自在外玩耍散步,鳥兒們自由飛來飛去,聲聲不息。風吹草動,孩童嬉戲,尋常日子裡,隨處可見農家生活的可愛。暮晚天色,又見荷鋤歸樵,炊煙四散,黃昏微風,一日的辛勞農活,也結束了。
餘氏祖祠,前幾年復興修葺,我自然要表達心意。每逢過年前必然要去祠堂拜祖和燒些紙錢。傳恩祖祠原是明嘉慶年間中了進士的祖先所建,每每走進這近六百年歷史的自家祠堂,心中幾分喟嘆。前輩們一直把它看做尋常宗祠一樣,而我卻很想從裡面挖掘出那個年代的舊時風雲。想必當時初建成,一定是很有風采模樣,如今榮華雲煙,留下的是無盡滄桑。百年故夢,湮沒其中。一磚一瓦,已然蒼老。雕梁畫棟,遍布瘡痍。高牆上的字跡,也被光陰斑駁褪色。剩下那屋簷上的天空,無論何時,還是那般的湛藍。
走進祠堂,仿佛聽到祖先說過的家常話,和熟悉的腳步聲,還有他們的喜怒哀樂甚至他們的心跳呼吸之聲,散布在祠堂的每個角落裡,這一切充滿了家的味道。抬起頭,一股股草木的清香隨風入窗。在這裡,品質和德性是最當緊的,比什麼都重要。需要一種傳承,更期待一種希望。一直以來,耕讀傳家,清白明世,都是大家必須謹遵的家訓和深刻領會的要義。
祠堂中,我迷戀於一種生活的氣息。孩童時代最初的朦朧記憶在祠堂裡顯現,在偌大的祠堂裡跳房、玩耍、捉迷藏,在青石板、鵝卵石鋪就的小徑上高興地蹦蹦跳跳,在焚燒香燭的裊裊煙霧中想入非非,卻裝作和大人們一般正襟危坐,從祖宗的牌位上一排排看過去,仿佛看到祖先們依長幼順序端坐在神龕上。
在這裡,我還迷戀於一種木頭的香味,祠堂裡上了年紀的木頭髮出的清香。在祠堂厚厚的木門上,黑褐色的板壁上,在簷頭橫梁上,在樓欄廊柱之上,在花格漏窗之間,總纏繞著一種木香,如水流般漫溢,緩緩流淌,久久地在祠堂上空盤桓不散,揮之不去。
這種木香,是一種清香,悠長連綿而又含蓄、內斂、深沉,仿佛與生俱來,如母親的棉布,舒緩,溫暖,軟和,親切,是親人和鄉鄰的氣息,是平淡生活的味道。四時八節,祭祀不斷。在我心裡,總是認為這是祖先在冥冥之中保佑著家族的興旺,子孫的繁衍。其實,親人們已把祠堂祭祖,視之為血脈匯聚精神認同的家族功課,又是不忘根系感恩修德的人生功課。
今天去老屋裡翻照片。幾十年前的照片,小時候的自己,稚氣未脫的小孩,總覺有點好笑,也有點失望。還有幾張全家福,到底是幾歲時候的事自己全然沒有印象了。看著照片裡已故的爺爺奶奶,猶覺還如幼時那樣親切。看完照片,將相冊放回原處。卻又瞥到房間角落裡裝的那一大袋子舊課本舊作業本,還有證書獎狀什麼的。上次兄長就叫我拿去扔掉,我是不舍也不願。就算是十幾年前別人送的一塊石頭,留至今日也不願扔掉。對自己而言,不願丟舍的,是那些美好的回憶和真摯的友誼。童歲裡最乾淨的情感,都藏在那些老舊物件裡面了。
飯後時間,又去了一趟奶娘家。簡陋老舊的住宅,奶娘一人安居於此。我每次來看她,問的第一句話總是,「奶娘,還記得我是誰嗎?」奶娘倒也沒讓我失望,眼睛笑瞇瞇地回答,她還是記得的。家母生我那年,已是36歲的年齡,奶水甚少,填不飽我的小肚子。奶娘住我家隔壁,剛產下一女。便盡力擠點奶水救濟與我。成績了我的生命。我的血液裡流動著奶娘的血汁。
和奶娘聊天,她臉上的皺紋顯目可見,一雙眼睛裡看不出任何波瀾。從民國時代的小姑娘,歷經坎坷,到如今洗卻鉛華,兒孫滿堂,高枕無憂,苦盡甘來應該算是最能形容她人生的一個詞了。她總會和我聊起她已故丈夫和太公的老故事,我也願意聽。太公生前與他們夫妻倆交好,這份情誼留到今日,由她替他延續。
一個人能幸運活到九十幾歲,算是長壽的了。像奶娘這般的安居樂業,正如自己之前想過的那個樣子。從容面對生離死別,好好活著,就是對自己及愛自己的人最好的交待。可奶娘終究是奶娘,而我是我,我們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過著自己的人生,品著各自的酸甜苦辣。
過年的那幾天,帶著晚輩去給外婆上墳燒香。我永遠懷念年高德昭的外婆。外婆在我人生經歷中留下的印記是如此深刻,以至於每每想到她的離去,我心裡總是揪然作痛。我許多的童年記憶都是和外婆布滿皺紋的慈祥面容融為一體的。而且在我經歷磨難的成長過程中,外婆那裡是我唯一的家。
回家這個詞所包含的溫暖,親情和安全感等等內涵,正是通過外婆具體而微細的一言一行,深深鐫刻在我的幼小心靈上。在她的身上,總讓我看到許多智慧的影子,自己也能早明白一些道理。正因為外婆的勤勞,節儉與洞察世道人心的睿智,讓我學會自律,並且永遠用善良的眼睛看著這個世界,如此才能對人性的善良和人間的美好,始終充滿著信心。
「長溝流月去無聲」。
六十餘年如一夢,吾心恬淡歸隱,已隨月光悄然遠逝。天道往返,唯有親情永駐心間。
(原創稿件,轉載請聯繫龍遊傳媒)
作者 | 餘懷根
編輯 | 邵美霞 劉心怡
監制 | 章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