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宋詩最重要的特色
善鋪敘,喜用典,好議論
陳與義在這方面表現得極為突出
為什麼一個善用賦的人
必然對人間之事有真切體會?
回憶如潮水湧來時,人生經歷豐富的陳與義
又是如何從弱水三千中輕取一瓢?
為何詩意不是詩
而是詩心從庸常的甚至不堪的生活中
所體會到的人間的美好?
請聽湖北之聲《煒煒道來》
「人間美詞」第八期:《長溝流月去無聲》
1.
《吳中先賢譜》蘇文編繪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
徽宗政和三(1113)年進士
陳與義早年的詩限於聞見,多小資情調
但體物狀景,已見功力
如《休日早起》中的兩句
「開門知有雨,老樹半身濕」
王新才:《休日早起》從「曨曨日影來」,感受日影初來;到「稍稍禽聲集」,聽得飛禽之聲漸集;到「開門知有雨,老樹半身濕」,開門判斷下了雨,因為看到老樹半身猶濕,之後再開鏡,再卷簾,整個過程都是在描寫公休日早晨起來後在房間內所做的事,中間穿插了四句心理活動,結以「飽受今日閒,明日復羈縶」,使得這種枯淡的場景,因為一個「閒」字的配合,以及「羈縶」一詞的對比,而頓時有了亮色。就像白描,粗看是在描繪陰影,實則是為了突出光線。
雖然陳與義的鋪陳功夫一流
但他受到徽宗皇帝賞識的詩
《和張矩臣水墨梅五絕》
卻是因為善於議論與用典
王新才:比如其中的這首:
含章簷下春風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
看似不起眼的四句詩,而諸多詞語,如含章(殿)、春風面、造化功、顏色、九方皋,等等,實際上都有出處。尤其轉結,通過九方皋相馬事,表明真正值得誇耀的,不在外表,而在其神,就像墨梅,雖顏色不艷,然真意充沛。
陳與義的詩雖然受到道君皇帝的賞識且獲擢用
但他似乎並沒有擔任要職
這種閒適的時間對於他來說顯然有限
因為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巨變
金軍攻陷汴梁
宋代的兩個皇帝,徽宗與欽宗
一起被俘到上京去了
三、四年間
陳與義不得不避難襄陽
下漢水,轉湖湘,經洞庭,迂回嶺嶠
直到紹興元(1131)年才由福建入浙
追隨到高宗皇帝身邊
這之後他任過中書舍人、吏部侍郎等官
也外派過湖州知州
但似乎有宰相不喜歡他
所以他不得不退居在湖州青墩鎮壽聖院僧舍
2.
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陳與義
這首詞應該作於他重被召回之前
故國方陷,新朝初開
而人忽退居
回想年輕時在洛陽的歲月
不由詩興泉湧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一個「憶」字定調
「昔」字表時間,「午橋」表地點,「飲」表事件
最後將鏡頭推近,聚焦於「橋上」
緊承的這句交待了與飲的對象
那些豪雄英特之人
憶,通常意味著思念
當人有了經歷,有了對比
那些曾經經歷過的事情就會忽然
歷歷在目,欲去不能
王新才:我有時不自覺地將這句讀成「座中盡是豪英」,似乎覺得只有「盡」字,才能配得上因豪英而顯露的豪氣。而仔細體會卻可以發現陳與義之謙慎。如果座中「盡」是豪英,則自己顯然也被囊括了進來。而用一「多」字,則將自己排除在「豪英」之外。這應該算是一種深入到骨子裡的品德。
因了這種品德,對於被俘的兩位皇帝,陳與義的意見是訂定合同如能達成,當然要比用兵好,萬一不成,再用兵不遲。所以他的詩詞與在他去世後兩年才出生的辛棄疾形成鮮明對照:一個安於自我,以為有蒲團可坐,萬戶侯便不足道;一個滿懷壯志,急於沙場馳騁,一旦遇阻,則無比鬱悶,直欲看了吳鉤,拍遍欄桿。
長溝流月去無聲。
月色不知不覺西沉
時光不知不覺流走
那原來在水中漂浮著的月光仿佛被流水沖走
美好的時光總是消逝得悄無聲息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人們成年後很少不飲酒
這可以說是一種日常
甚至花開花落,吹拉彈唱
也都不值一提
但一場橋上之飲
最後落到這樣兩句
立即就使得一種庸常具有了詩性
王新才:也許可以將人類生活簡單地分為兩類,一類是庸常,一類是不常。一個具備詩心的人知道如安在艱辛的人生中有所選擇,有所堅守,知道在庸常的生活中有所發現,有所作為。詩心即是仁心,是美的向往之心,是善的追尋之心,是真的體味之心。詩意不是詩,是詩心從庸常的甚至不堪的生活中所體會到的人間的美好。梁啟超曾在1924年作宋詞集句聯,這兩句詩中的後一句,便被集為他最為得意的對聯,送給了當時最有名的詩人徐志摩。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下片筆鋒一轉
二十餘年便在指顧之間
落為紙上一夢
並將鏡頭對準了自己
此身歷二十餘年還在
尤其是經歷了家國之難
自然是一件令人驚嘆的事
閒登小閣看新晴。
但對於國家大事
一個詩人所能做的實在有限
再加上他性格接近道家
便自然而然地看淡許多事
應該也是一個春夜
下過雨,剛放晴
適出閒步,適宜登臨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小閣呆久
便聽到已有漁家早起
並放開了歌喉
再多的往事,再多的風雲,再多的雄心
在這樣的春夜
也都只好付與幾聲漁唱悠然
3.
陳與義《臨江仙》書法作品
這首詞用詞簡明,描寫細膩
情感內蘊,極富張力
上片之起承轉結流暢自然
尤其「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自然清麗,無絲毫雕鑿之痕
下片則收放自如
起句「二十餘年如一夢」為比
為明喻,為統括,極疏蕩
承句「此身雖在堪驚」為心理感受
轉以一「登」一「看」,結以一聽
極淡極平實的句子中都隱藏濃烈的個人情感
王新才:明人沈際飛以為此詞「意思超越,腕力排奡,可摩坡仙之壘」(《草堂詩馀正集》),清人陳廷焯以為這首詞「筆意超曠,逼近大蘇」(《白雨齋詞話》),近人唐圭璋也定性此詞為「豪曠」(《唐宋詞簡釋》),應該正是指這種張力之強大。有人寫詩作詞,可以平淡到無句可摘,而同為平淡,此詞卻句句皆名句,無一不可獨誦。而整體上昔景今情,一氣貫註,卻仿佛不許摘誦。
嘉賓 王新才
嘉賓 王新才
博士,教授,武漢大學圖書館館長。教育部高校圖工委副主任,湖北省高校圖工委副主任兼秘書長,武漢珞珈詩派研究會會長。
主持人 劉煒
主持人 劉煒
湖北廣播電視臺湖北之聲《煒煒道來》節目主持人。曾獲2013年度、2014年度全國金話筒獎廣播播音員主持人提名獎。
一花一世界
一詞一情懷
湖北之聲《煒煒道來》「雲成長」系列
一起走進「人間美詞」
每周六推出 共9期
策劃、主持:劉煒
制作:高路一、楊旭宇
新媒體編輯:邱婧純(實習)
審核:劉開莫、梁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