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 | 郭強(博士,供職於國內某大型商業銀行)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風險資產,股票市場的表現歷來和重大事件沖擊有較大的相幹性,也最能體現市場投資者的情緒。
新冠肺炎疫情延續肆虐,對全球經濟金融的沖擊,從2020年1月底持續到了2020年年底,但疫情遠未結束,除中國外,海外主要國家尤其是歐美,到目前都沒有看到緩解的跡象。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4日發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4日15時26分,美國累計新冠死亡病例超過30萬例,達300267例,累計確診病例16388504例。美聯儲在醞釀加碼寬鬆刺激,而紐約市長也警告稱,紐約市可能將很快全面關閉;英國倫敦可能將開啟疫情最高警戒級別;而德國已經再次開啟「硬核封鎖」。
今年的股票市場,必定是會被載入史冊的。
在全球經濟大幅下滑、企業盈利預期大幅下調的情況下,主要經濟體都錄得有史以來最劇烈的衰退,而全球主要股票市場竟然走出了一條洶湧澎湃的反彈K線。
MSCI全球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已經創出有記錄以來新高;MSCI歐洲指數處於2008年7月中下旬的水平;滬指自今年7月初以來震蕩盤整,目前位於3400點附近徘徊。
截至12月29日收盤,標普500、MSCI全球指數、MSCI歐洲、上證綜指自疫情最低點分別反彈上漲70%、67%、60.7%、29%。而全年中國有可能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
但如果從反彈幅度來看,股票市場的表現和疫情的控制好壞並不是正相幹的關係,甚至呈現出模糊的負相幹關係。筆者這裡僅分析美股和A股,實際上,多數經濟體的股指走勢也是跟追美股而動。
美國今年除了疫情沖擊,還受到了總統大選的擾動。但民眾對於疫情的擔憂,卻並沒有反映到資本市場。這源於美聯儲無限制寬鬆刺激對市場預期的提振。美聯儲除了3月緊急降息兩次,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0—0.25%外,每月購買價值8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以及400億美元的抵押支持證券,並將保持這種購買步伐。粗略算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自新冠疫情爆發後,幾乎擴張了一倍!但流動性在更大程度上提振了資產價格而非經濟。從大類行業來看,美股的炒作路徑和A股是類似的,在線辦公、疫苗、經濟復蘇預期、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都是被資金反覆光顧的板塊。而頭部經濟效應在這輪牛市中的效果更是舉足輕重。FAANG的市值基本上都在歷史高位附近徘徊,且這五家巨頭在標普500指數中的權重幾乎占到了25%。在標普500指數上漲期間,一度有80%的其他股票是在下跌的。
從交易博弈來分析,美股能夠持續上漲,離不開市場部分投資者對其的泡沫論和對高位的恐懼。很多投資家或分析師一直說「美股現階段有點危險」,但眼看著其高樓起了一層又一層。有個比較有意思的俗語是「空頭不止,多頭不死」,或者反過來說「空頭不死,多頭不止」,都是一樣的道理。分歧是市場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跌了就有人抄底,漲了就有人賣出。市場中,空頭就是潛在的多頭,多頭就是潛在的空頭。如果市場中多空看法一致,那麼市場必然會加速,一致的致命點在於,市場上如果買盤力量枯竭,那麼必然會導致一系列的踩踏。事後的分析總是顯得多少有點無力。如果說疫情結束後,美國經濟復蘇,美股還有一輪牛市,筆者也不會反對。但如果你說可以在現在的估值水平基礎上,再來一輪牛市,我即便說我讚同,你會相信麼?
再來看看A股的情況。
2020年1月3日至12月30日,A股滬指上漲11.94%,深證成指上漲36.15%,滬深300指上漲24.83%,創業板指上漲31.3%,科創50指上漲36.29%。從指數大致來看,傳統大盤藍籌漲幅明顯弱於成長股為主的創業板。
A股4137隻個股中,有11隻個股累計漲幅超過400%,有24隻個股累計漲幅超過300%,70隻個股累計漲幅超過200%,290隻個股漲幅超過100%,680隻個股累計漲幅超過50%,1557隻個股累計漲幅超過10%。當然,也有91隻個股累計跌幅超過50%,1442隻個股累計跌幅超過10%。
雖然A股也是在上漲,但是整體節奏和強度遠低於美國,而中國2020年經濟是全球所有經濟體中回暖最快的國家。
我們平常聽到的結構性牛市,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行情,其實可能很多讀者並不理解。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理解:首先,結構性是和普漲相對的。那麼結構性可以理解為在指數波動不大的情況下,一些個別的板塊走出了牛市的狀態(以下數據均來源於wind)。例如,今年以來,半導體指數連創新高,板塊指數儼然一副牛市的模樣。還有今年的酒類指數、汽車指數、發電裝備指數,全年漲幅均超過了60%。其次,在一個走牛的板塊中,也不是所有的相幹股票都是牛票,有些股票可能出現了顯著的下跌,比如基本面出現問題的股票,還有一些股票基本面沒有問題,但漲幅卻明顯弱於板塊指數。比如在酒類板塊中的珠江啤酒、ST通葡;電力設備板塊中的臺海核電、中利集團、運達股份;汽車指數中的上汽集團、ST眾泰。用簡單明了的話表述,就是輕指數、重個股。
既然今年是從疫情開始,那麼我們盤點也從春節以後開始。筆者梳理了每個月漲幅最大的個股(非新股)。
2月份,疫情在國內爆發,恐慌情緒爆棚,相應疫情相幹的個股,如口罩、遠程辦公等板塊,走出了紮紮實實的一波牛市,也有特斯拉帶動的新能源車個股普遍走強,但主線還是疫情相幹。
3月份,海外疫情爆發,口罩概念走到尾聲,消息刺激後,市場靠資金引導,自發選出的板塊是特高壓電力板塊。這個階段,海外市場的恐慌情緒蔓延到了國內,股指出現了大幅下跌。
4月份,市場上漲的主線並不明確,當月並無漲幅超過100%的個股出現。但省廣集團例外,4月份只是他的上漲初期。
5月份,申通地鐵因為收購半導體消息刺激,漲幅近145%;而王府井和省廣集團則是從五月份開始,引領了免稅和今日頭條概念的上漲。
6月份,實際上是免稅和頭條概念帶動下的多概念燥熱期。包括免稅、頭條、醫療等多個板塊都在市場情緒的加持下,走出一波小牛。創業板指表現尤其強勢,代表個股如下:
7月份,滬指大幅上漲10.9%,創業板指再次大幅上漲超14%。期間,單月有33隻個股漲幅超過100%,有156隻個股漲幅超過50%,有899隻個股漲幅超過20%。
8月份,整個A股都處於震蕩整體的態勢。創業板註冊制的實施以及漲跌停20%的新規,讓市場產生了新的關註點,也造就了妖股天生生物。當相對而言,10%漲跌幅的主板資金便被分流了一下。
9月份,資金的焦點是在國防軍工板塊,新餘國科完成了197%的上漲,帶動多隻軍工板塊個股上漲。
10月份,指數仍在震蕩整理,除了新股外,其他個股也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行業板塊特征,因此資金關註的時間也不夠持續,僅有零星個股漲幅較大,相對而言,智能機械方面可能表現略好。
11月和12月應該放在一起回顧,11月份的大牛股很多都持續到了12月底,這兩個月,白酒和新能源車為主線的逼空行情,把指數也帶動了一個新的高度。截至12月30日收盤,深成指創近五年半新高,創業板指也盤中突破2900點。順周期和機構抱團的酒類板塊,持續性上漲完全超出了市場預期。
今年A股市場有幾項比較重要的政策落地,市場最為熱議的是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此外,還有決策層在多個重要場合反覆提到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這些都是提振市場信心的關鍵。
當然,其他主要經濟體央行的無限量寬鬆,在刺激海外股市走強的同時,也給了A股一個良好的增長氛圍。
那麼明年A股會怎麼走?筆者的看法是比較中性略偏樂觀的。
首先,政策方面,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全面註冊制即將實施,退市制度有望出臺,為A股健康發展提供了優良的政策土壤。完善的制度必然會推進投資的理性化,這也意味著普漲的態勢不會出現。
其次,資金方面,隨著金融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如近期頭部券商集體為QFII開兩融帳戶,明年外資將更方便進入國內市場。此外,現在整體的政策基調是引導居民儲蓄進入資本市場。整體資金來源能夠保證,但明年國內貨幣政策也存在逐步退出寬鬆的可能。而外資參與的逐步深入,可能會導致市場的波動更加劇烈。
第三,外圍方面,美股的不斷新高,成為懸在全球資本市場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尤其是如果明年美國大規模接種疫苗,疫情控制後可能會帶來經濟的快速回暖,而本身部分股票已經處於高估值狀態,貨幣緊縮預期會導致市場資金再估值,這在美股的歷史中是比較典型的。一旦美股回調,帶來的沖擊不可避免也殃及A股。
從目前的形勢和已經表現出來的規劃看,頭部經濟效應在2021年仍會比較顯眼,也就是說,行業頭部的股票仍然具有較高性價比和風險收益比。而投資的方向,則大概出現在科技、可選消費等方面,可以重點關註十四五「五個安全」戰略背景前期相對滯漲、具備長期空間的高性價比品種,主要包括軍工、半導體、消費電子、種植鏈和種子等。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責編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