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易經》的規律,和人的思維,不一樣。
人做事,有難易之分,有所取舍。
如果你洞察《易經》的規律,就能轉變固有的大腦思維,最難和最容易,其實是一體兩面,就像一個硬幣的正反面。
這篇文章,分享《易經》的日常運用:你要做成最難的事,只需至簡心態,找到最佳時機。
1、《易經》思維:凡事皆可以變通。
首先,我們應該意識到一點,人的慣性思維,是邏輯性的,不是「是」,就是「非」。
比如說,別人問你,這件事你做成沒有?
你說,沒有。
別人就會下意識認為,你沒做成,不成功,那就是失敗了。這是非黑即白的典型思維邏輯。
事實上,你沒做成這件事,不代表你失敗。以100分,為成事。你做了80分,還是沒做成。那並不代表你失敗,客觀地說:是尚未成功。你和成事,只差幾步遠。
和那些從來沒開始做的人,他們0分,你80分。你仍然比他們強,不是一點點。明白這點,你就不會有挫敗感,也不會自我訓斥。
學《易經》,最重要的,是你大腦思路的轉變。從大眾的慣性思維,轉變為《易經》思維。
《易經》的思維,就是變通思維。凡事,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皆可以變通。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2、《易經》時機:隱藏在陰陽沖和之間。
太極,是從《易經》中提煉出來的象形圖。代表兩種對立勢力的對立和轉化。
比如,乾和坤,代表天和地,陽和陰,是一組對卦。
二者屬性相反,一陽一陰,一動一靜,一開一闔,體現為對立。
然而,這種對立,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動變化的。因為,乾和坤之間,可以互相轉化。
而《易經》規律中,最佳時機,就隱藏在乾坤轉化之間,也就是陰陽沖和之間。
比如說,人具有趨利避害性。
大家一片叫好的事,是「大陽」的狀態,已經不是最佳時機。你看見別人吃肉,很心動,跟風一頭紮進去,結果自己連湯水都喝不到。
而大家一致不看好的事,是「大陰」的狀態,也不是最佳時機。因為,你不知道「大陰」的狀態,要持續多久。
總體來說,最佳時機,隱藏在「陰和陽,沖和之時」。
《易經》規律,是物極必反。
一件事,一個項目,如果它的生命周期還沒有結束,那麼大陽之後,必然轉向陰,這是衰退,是逃離的時機;而大陰之後,又會逐漸恢復元氣,晦極生明,否極泰來,轉朝陽。當你洞察趨勢已經扭轉,陽的勢能在逐漸上升,這才是切入的好時機。
3、用至簡心態,做成最難的事。
機遇,瞬息萬變。
你想做成最難的事,就用最簡單心態。越是難的事情,你越要洞察時機,尋找最佳切入點。
要做到這一點,你只需要保持心態的至簡,簡單平和,不帶私心雜念、情緒、恐懼、擔憂、壓力、負擔,都沒有。
當你的心態,徹底平靜下來,你就能洞見規律,察覺機遇,心中不惑,做事不慌,知道自己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我遇到絕大多數的人,他(她)們來找我咨詢問題,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心態混亂,心煩意燥。
其實,他們只要安靜下來,自我反省、平心察覺,一切都會明了。可惜,他們寧願去找別人咨詢,也不願意自己安靜下來。
《清靜經》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我自己,沒有老師,也不需要找別人。遇到困難,我就先安靜下來,保持內心的空無,沒有一絲雜念,耐心等待。每天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一天,兩天,三天,慢慢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出路,會自然呈現。
王陽明說,人本自足,不假外求。
每一個人,天生都有這種內在的智慧,不需要向外求索,只要你足夠安靜,清靜下來,自然會明了。
我實踐過,的確如此。
綜上所述,你想要做成最難的事,只需要保持最簡單的心態,用《易經》思維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找到最佳時機。最好的狀態,會自然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