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據說,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皇宮裡除了大量珍寶,還有一些皇家秘藏的書籍,流散出來。
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推背圖》了,此書歷代禁止,民間只有手抄本。
1915年,金聖嘆批註本《推背圖》公開出版,就說這是皇宮裡出來的真本。
還有一個傳說,從皇宮裡流散出一個「洪范皇極八十一數吉兇表」,後來到了日本人手中。
就是這個所謂的「八十一數吉兇表」,成了一種新興的術數——姓名學的基礎。
後面再說這「姓名學」,先看看古人是如何取名的。
古人有「名」,有「字」。
「名」是出生後不久,父母給取的;「字」要等到成年(男20歲,女15歲),才可以有。
「名」與「字」之間,有意義上的聯繫。
比如,張良,字「子房」。
「子」是尊稱,無實際意義,可以不考慮,但是「良」與「房」是如何產生聯繫的?
有人解釋說,「良」指「王良星」,是天馬;「房」指「房宿」,也是天馬。
這是加字來解釋,其實沒有那麼龐雜。
「良」除了「美好」的意思之外,還有「首領、頭領」的意思。
《左傳》裡說,「右無良焉,必敗」,意思是說,沒有長官領頭,必然失敗。
古人的居室,中間的叫「室」,兩邊的叫「房」,就是後來說的「正室」和「偏房」。
「房」的地位,比「室」要低一些。
古人取名字,如果「名」比較高調,那麼「字」就會低調一些,是為了中和、平衡。
再比如,韓愈,字「退之」,「愈」有更進一步的意思,那麼接下來就應該「退」。
、
取名趨吉,字裡乾坤
名字,是一個人的符號,從一些側面反映一個人的特征。
通常說的王陽明,「陽明」是他的號。
他的名是「王守仁」,字「伯安」,「伯」是老大,他是家中長子。
他有一個弟子,原名叫「王銀」,最初是熬鹽的鹽丁,後來經商。
王陽明給他改了名字,去掉「銀」字的「金」偏旁,叫做「王艮」。
「艮」指的是艮卦,艮為止,有不動之象,所以王艮,字「汝止」。
這名字改得好,去掉了商人的「銅臭氣」,把一個俗氣的名字,改成了道氣十足、道貌岸然!
果然,王艮最終成了一代儒學宗師,開創了「泰州學派」。
因此,古人「取名趨吉」,一直延續到今天,誰不想有個吉祥的名字呢!
唐宋時期,名字中有「龜」的很多,因為「龜」長壽、吉祥嘛;到了明清就少了,因為「龜」慢慢有了不好的含義,如今就基本上沒有了!
古人取名,喜歡使用經典中的內容,其中以《周易》最多,特別是宋朝以後。
比如,明朝的聶豹,字文蔚,出自革卦,「君子豹變,其文蔚也」。
聶豹也是王陽明的弟子。當今有個明星叫「莫文蔚」。
有人做過統計,古人取名,出自坤、乾、漸、復、觀、震、豫、謙、泰、革、履、鼎、中孚、晉、升、大有這16卦的最多。
在這16卦中,又以坤、乾最多,約占四分之一,真的是「字裡乾坤大」!
宋朝的黃裳,字元吉,出自坤卦,「黃裳,元吉」。
清朝的盧坤,字靜之,「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
明朝的李化龍,字於田,出自乾卦,「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易經之外,也有用地支的。
比如宋朝的醫學家錢乙,「乙」屬陰,所以他字「仲陽」,這樣陰陽平衡。
明朝的書畫家唐寅,字伯虎,寅年所生,屬虎。
五行相生,命理入名
唐宋時期,古人開始有意識地把「五行相生」的觀念用於取名字。
比如說,父親的名字中,有「水」偏旁,那麼兒子的名字中,就要有「木」偏旁,因為「水生木」。
接下來,孫子的名字中,要有「火」偏旁,因為「木生火」,這樣一直延續下去。
宋代的大學者朱熹,他的父親名字叫朱松。
「松」是「木」偏旁,木生火,而「熹」下面的「灬」,念huǒ,同「火」。
火生土,朱熹兩個兒子,一個叫「朱埜yě」,一個叫「朱在」,都有「土」。
也是在唐宋時期,命理學開始醞釀,並成熟。
命理學就是根據人出生的「生辰八字」,來判斷一個人的命運,也要求五行均衡,這叫做「八字中和」。
如果一個人的「生辰八字」,五行並不均衡,叫做「五行偏枯」,這就要在名字中來「補」。
比如說,「生辰八字」中缺「水」,需要「水」來盤活整個「八字」,就要在名字中,用「水」偏旁的字。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生辰八字」中,某一「行」太旺,比如說「土」太旺,那麼解決辦法有兩個。
一種是在名字頂用「木」偏旁的字,用「木」來克制「土」;另一種是在名字頂用「金」偏旁的字,用「金」來減弱(瀉)「土」,因為「土生金」。
具體如何判斷,需要命理學的深度分析!
為什麼朱熹的父親給兒子取名,不用「煙、煒、炅」這類的字,偏偏用了個特殊的「灬」偏旁的?
這與朱熹的「八字」命理有關。
朱熹出生於西元1130年,農歷九月十五日的午時,生辰八字是:庚戌,丙戌,甲寅,庚午。
簡單看,五行缺「水」,實際情況要龐雜得多。
如果要補「水」的話,與他父親的名字朱松就沖突,所以朱松給他用了個「熹」字。
「灬」雖然是「火」,但也和水有點關係,準確說是和熱水有關。
從「蒸」「煮」這些字來看,「灬」是給水加熱的「火」,雖然不是「水」,但是它幫助「水」。
五格剖象,八十一數
傳統的「姓名學」就是上面說的那些。
而現在流行的「姓名學」,所謂「五格剖象」法,是日本人開始使用的。
1929年,日本熊崎健翁出版了《姓名的神秘》,他把自己的理論先驅,推到1893年間的佐佐木盛夫那裡,佐佐木盛夫創立了「姓名吉兇判斷法」。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本人的姓名學開始傳入港、臺,八十年代在大陸風行一時。
1931年,楊坤明在廈門出版了《中國姓名學》,後來又加以修訂,內容確實和日本人的相近。
楊坤明說,他青年時期,在日本遇到異人給了他「新命理」的材料,他依據這新材料發明了「姓名學」。
於是,有了文章開頭提到的傳說,「洪范皇極八十一數吉兇表」從中國流落到日本。
日本人根據它創立了「姓名學」,楊坤明根據它創立了「中國姓名學」。
曾經有關於誰抄襲誰的爭論,或者是雙方各自獨立發明的,也有可能。
宋朝的蔡沈把「洛書」叫做「洪范皇極圖」,進行推演,在漢朝揚雄「太玄八十一數」的基礎上,發展出「洪范八十一數」,也可以叫「皇極八十一數」。
蔡沈把數字賦予吉兇的含義,「一吉,二咎,三詳,四吝,五平,六悔,七災,八休,九兇」。
正是這個理論為新興「姓名學」奠定了基礎,但是蔡沈的「洪范數」和「姓名學」裡的「八十一數吉兇表」還有很大區別。
畢竟通過數姓名筆畫,得出數字,來判斷吉兇,這和傳統術數聯繫不夠緊密。
看歷史上,每個大的時代,都有新的術數形式興起,有些能夠發展壯大,有些會被淘汰,當今的「姓名學」專家們,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