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許多夫妻談戀愛的時候感情甜蜜,但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免不了為生活的瑣事而煩擾。
其中,家務是最容易引起夫妻間的爭端。那麼,應該如何處理家務問題呢?婚姻心理咨詢解讀。
吳江和唐妍相識於5年前,後順利戀愛、結婚生子。兩人結婚時,雙方的父母都搶著過來照顧,替夫妻倆減輕負擔。
只是,距離近了,矛盾也多了。唐妍和公婆的關係一落千丈,吳江也跟丈人丈母娘鬧得很僵。
為了更好地生活,夫妻倆決定不再和父母住在一起。然而,雙方父母離開的第一天,兩人就發生了劇烈的爭吵。
原來,兩夫妻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十指不沾陽春水,從來沒有下過廚,更沒有做過任何家務。
兩人下了班嫌累,誰也不願意做家務,吃飯也天天到外面的餐館解決。
吳江很不滿,想不明白別人的老婆是賢妻良母,而唐妍卻如此嬌生慣養,因此指責唐妍不會做飯、不做家務。
唐妍心裡很不舒服,覺得很不公平,兩人都有工作,一同養家,憑什麼一定要讓女人做,男人就不能分擔一下的嗎?吳江覺得自己是男人,為什麼要做家務呢?
兩夫妻誰也不服誰,天天吵架,這樣每天爭吵的日子持續了一年。最後,兩人都很苦惱、也很厭煩,覺得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
婚姻心理咨詢解析:
「做家務」聽起來只是一件小事,然而在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中,這件小事卻成了影響婚姻關係的重要因素。
很多獨生子女,小時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來沒有做過家務,當進入婚姻,就需要面對這個現實的問題,缺乏生活經驗和智慧,缺乏動手能力,如何處理家務問題?
1一、調整認知,家務問題是可以協商的
婚後夫妻都有自己的事業,經過一天的辛苦工作,由於身體疲勞而不願意分擔家務,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婚姻就是過日子,很多家務不得不做,比如說買菜做飯、洗衣拖地等生活瑣事,雖然很小,但都是生活中必須的。
家務活是夫妻雙方特別容易產生爭執和矛盾的地方,
如果為了爭一口氣,誰都不幹,那麼家裡會越來越凌亂,每天誰都不想回家,家中會失去溫暖和人氣。
如果一方忍了,都一個人做,那也會養成另外一方覺得做家務的人是應該的這種思維模式。
婚姻是兩個人的,夫妻都有義務去維護家庭的正常運作。
婚姻就像一個天平,如果永遠只有一方的付出,這個天平終將會傾斜。
一同分擔家務的家庭,會減少婚姻中很多不必要的摩擦,增進夫妻間的感情,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因為一同分擔的不僅是家務,更是責任。
男女雙方都要調整好認知。現代社會男女地位平等,家務並非是女人的專利。對於女人來說,也不要認為自己是家裡的嬌嬌女,嫁給對方只是為了享受愛和照顧。
其實,夫妻間只要協商好,支配好彼此間的家務,通過分工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家庭秩序就能夠得到很好的維持。
2二、換個角度看問題
很多人都嫌做家務煩、累,沒有想過這也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方式。長期高強度工作的人,神經緊繃,內心鬱結,往往需要有一個釋放的出口。
《掃除力》一書中提出,人們在打掃衛生的時候,不僅掃除了臟亂,其實也掃除了內心的負面能量,比如嫉妒、煩惱、不安、猜忌等,並帶給人很強的幸福感。
另外,能夠為心愛的伴侶做飯、創造乾淨、溫馨的家庭,這其實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米勒、伯爾曼在《親密關係》一書中指出:妻子承擔了全部或大部分家務時,其婚姻幸福感為負值,丈夫為正值,反之亦然;只有在夫妻共同協作或家務承擔大體均衡時,雙方的婚姻幸福感都表現為正值。
可以說,看男人對帶娃和做家務的參與程度,完全能看出這個家庭的幸福水平。
當夫妻都能夠從積極的角度上看問題的時候,做家務也就不再成為煩惱,反而成為促進雙方感情交流的機會。
3三、協調家庭分工、尋找解決方式
家庭的家務活,說多也不多,說不多也不多,關鍵是要看夫妻間是否能夠協調家庭分工,提高效率,從而減少用在家務上的時間。
比如說做飯,如果確實不喜歡煮飯做菜,可以多買熟食;如果嫌做菜工序麻煩,可以學習一些比較簡易而美味的菜市;如果嫌拖地、掃地太累,夫妻倆可以分工做,也可以輪流做,甚至可以制定一個家庭安排計劃。
同樣一件事情,有很多種解決方式。如果確實不喜歡做家務,那麼也可以尋求別的方法。
比如。很多高收入群體,會選擇雇傭保姆的方式,因為對於這樣的家庭而言,花時間做家務的成本是相當高的。
但如果家庭只是中等收入,那麼夫妻可以降低標準,請鐘點工幫忙。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相互體諒,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著想,多承擔家務。
4四、多溝通、多交流
有的時候,一方由於身體不適、或者由於勞累,而不願意行動,此時最好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得到對方的理解。
如果兩人都把不滿悶在心裡,就很不利於感情的培養。需要注意的是,表達不是指責、謾罵,而是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覺,讓對方認識、理解自己的狀態;表達也需要技巧,在將自己的想法告知對方的同時,也要引導對方打開心扉,促進相互理解。
當然,不僅在家務上,在很多事情上,夫妻間都需要積極的溝通,才能達成一種很好的分工模式。
婚姻心理咨詢結語:
幸福而平穩的婚姻,一定是雙向的,愛有回應,付出有回報。我們需要的不是哪一方懂事的大包大攬,而是夫妻一起體驗生活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