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感謝您關註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註,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註我們
寒假即將來臨,不少大學生會利用假期進行盡可能多的社會實踐,這些工作很可能與他們本身所學的專業並不相幹,只是為了自己畢業後可能的工作方向多做些了解,多個備選項而已,其實到大學再有這樣的意識已然偏晚。12月29日,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與生涯規劃發展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行,黃天中、俞國良、葉翠微等多位教育界大咖齊聚,暢聊了生涯規劃,特別指出了在「新高考」形勢下該如何應對。
生涯規劃為何越來越多地被提及
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價值觀、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計劃。」
還記得當年的我們,上學的目的安在?好像讀小學是為了升國中,國中是為了中考,高中則是為了考大學,考完大學,才發現,該選什麼專業呢?甚至很多人盲目地選擇了專業就讀了大學,畢業了,不知道到底該幹什麼了。
美國喬治亞州托馬斯大學教授兼中國區總校長、美國庫克大學生涯體驗教授兼終身校長黃天中教授
美國加州托馬斯大學教授兼中國校區總校長,美國庫克大學生涯體驗教授及終身校長,美國愛荷華州德瑞克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學院博士後研究拜訪學者黃天中教授認為,生涯規劃隻談某一個階段是片段的,因為生命是延續的,整個生涯規劃應該有人生的規劃部分,也需要有職業規劃的部分。
在黃教授看來,生涯規劃最好是從幼兒就開始,因為0-6歲的時候,父母開始關心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習慣,或者去做些引導,這與孩子正式的生涯規劃有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俞國良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俞國良教授非常認可黃天中教授的觀點,他認為,生涯規劃是一個人盡其所能的靠自己的智能、形象、價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安排做的安排,實際上生涯規劃應該包含人生的規劃以及職業的規劃。
由此可見,生涯規劃其實已經提到了很重要的高度,它和孩子一生的發展其實息息相幹,特別是在新高考的環境下。
海亮教育集團總校長、杭二華夏校長葉翠微在交流中談到,杭州第二中學其實早在2000年就注意有關於生涯規劃的內容,但是真正做起來是新高考以後,大學的專業要與孩子未來的職業有所連同,於是就必須面對孩子們生涯規劃。
海亮教育集團總校長、杭二華夏校長葉翠微
「我們作為學校,就必須要給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有一個GPS,必須要做些課程設計,必須要回應孩子的一種成長訴求。」葉校長說道。
作為此次論壇承辦方的銘師堂教育董事長趙華鋒指出,現下迫切需要提及並做好生涯規劃這一事情是基於現實性、時代性以及社會性的需求。
以前志願填報是在高三畢業以後,但很多人直到考完其實對自己到底要什麼,以後會想從事什麼工作根本沒有觀念,於是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完全抓瞎。
「現在從高一就必須要考慮到一個選科的問題了,從高一就要進行「七選三」或「六選三」,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新高考改革,讓生涯規劃變成了一件非常緊迫,非常迫切的一件事情。」趙華鋒董事長說道。
杭州銘師堂趙華鋒董事長
再加上時代的進步,大家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如何抓住就變得至關重要,同時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如何更好地體現社會意義,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
趙華鋒董事長介紹道:「所以我們企業在看到這些後,在已有大量的學生用戶群的基礎上,我們義無反顧地想要在生涯規劃上為大家做些事情,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將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起來。」
大咖們眼中的生涯規劃
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林崇德先生專門就此次論壇發來了賀信,他在信中提到,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作出準確的判斷:「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屈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教育的宗旨和歸宿是「人的全面發展」。「推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也是人民對教育的美好需要。在人的全面發展諸多因素中,心理健康與生涯規劃顯得尤為重要和突出。
林教授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並不是說我們的大學生、中學生和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太多了,而是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地提高孩子們的心理素質。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門路一定要走正!」
而對於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兩者的關係,中國人民大學俞國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應該放到生涯規劃的框架下來看,同時生涯規劃應該在心理健康視野下發展。對不同年齡段學生實施生涯規劃教育不是簡單地向他們提供學什麼專業,而是首先要教育孩子們立志,注重價值引領,將生涯發展目標與人生發展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指導孩子們學會做人放在生涯發展的首位,同時,要堅持因材施教,引導孩子們的個性發展。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院長龐維國教授不僅非常認可俞教授的「因材施教」這一說,他還強調,現在的時代,就是個個性化的時代,孩子在學習各種各樣興趣班的時候,實際上就是一個興趣的自我選擇的過程。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員副院長龐維國教授
「我作為大學教師這麼長時間的一個感受,就是孩子在大學裡學什麼專業,往往跟他的學科特長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龐教授說:「如果你從事這個職業是你一直感興趣的這個領域你這輩子終生是幸福的,如果你從事的職業是你不願意做的,你這一輩子是痛苦的。」
所以,在龐教授看來,在進行生涯規劃這方面指導的時候要考慮孩子學科優勢,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參照,一般來講,孩子在某些方面越有優勢,也就越有興趣,同時可能會學得越好、越自信,他未來職業很可能就落到這一點。
在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連榕教授看來,生涯規劃的定位問題,很現實的原因就是新高考方案,而且是很實用的,生涯輔導最重要的是需要了解幾個問題,我是誰?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其次就是實施的定位,生涯規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橋梁。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連榕教授
持有類似觀點的還有吳增強教授,作為上海心理健康教育的領頭人,吳教授強調,生涯規劃最主要的一個主題是為我們孩子未來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礎。規劃只是一個載體,生涯規劃最重要的目的是促進人的生涯的發展。
吳教授指出,一個人過上美好的生活最重要的個人因素,並非富有,並非成績,而是個人良好的身心健康,溫暖和諧的人際關係。
吳教授認為生涯輔導是一種人格教育,是一種人生觀的教育,是一種人生的夢想的追求,可以為每個孩子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礎。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吳增強教授
生涯規劃到底如何才能有效踐行
如果作為孩子家長,可以在孩子從小的興趣或者習慣長進行引導,那麼作為學校以及老師,又該如安在生涯規劃上對學生進行合理的介入和引導呢?
葉校長強調,首先不能耍小聰明,高考新政學生七選三,千萬不要抱著耍小聰明的態度去做選擇。其次,盡量讓一個高中生能夠試錯、進行初次體驗,最後,我們要在一些稀缺資源上給生涯規劃一份檔口。
葉校長說:「我感覺到生涯規劃如果說是僅僅是靠我們有心理老師或者有特定的職業老師來擔任是不夠的,必須要能夠跟孩子打交道的老師,都是孩子的生涯規劃的指導者、合作者和互助者。」
也有部分家長覺得時間差不多了,要不我們坐下來和孩子聊下他有什麼想法,或者他想做什麼,也算是尊重孩子了。其實不然,作為生涯規劃來講,堅持很重要。
「這是一個堅持和沉淀的過程,特別是浙江新高考後,從高一到高三,學生,家長其實都需要去面對這個問題。」葉校長強調。
作為銘師堂教育,從最初的志願填報系統開始,逐步形成以在線學習、生涯規劃、心靈成長和綜合素質拓展於一體的互聯網教育生態系統,已累計服務學生達1500多萬,在中國,每5個高中生中有1個就是它的用戶。而企業也越來越關註學生本身,於是在生涯規劃日顯重要的當下,果斷地調整公司戰略思路。
「我們認為,基於目前我們現有的互聯網平臺,最大限度地將理論結合實際,以中為體,以西為用,視野全球化和應用本土化相結合,去落地做好生涯規劃這件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大事,是我們現階段最想做的。」趙華鋒董事長強調。
「在此,我們以百萬年薪誠邀在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志之士加盟銘師堂(點擊閱讀原文,有驚喜!),一起點亮孩子們的人生燈塔,搭起千萬學子的心靈彩虹。」
趙華鋒董事長提到了互聯網的好處,「我們利用互聯網,具體到四個方面可以去詮釋生涯規劃所需要涉及到的人和事。首先是學生,學生本人的心理、志向以及綜合評估都很重要,所以我們通過「入學測」和「升學測」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自我認知。第二就是專業和職業的了解,學生在校期間對於專業和職業的了解相對是局限的,這就需要我們去做一些輔導。這方面我們完全可以借鏡國外的做法,讓學生能提早體驗到專業或者職業的視訊化體驗。有了一定了解後,最終還是需要來選課、選專業,直到高考後的填報志願,所以我們還會重視與新高考關聯的選課指導以及志願填報的指導,特別是志願填報的指導,我們已經基於大數據,建立了相應模型,真正做到不浪費一分分數。」
美國喬治亞州托馬斯大學教授兼中國區總校長、美國庫克大學生涯體驗教授兼終身校長黃天中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俞國良教授;銘師堂教育董事長趙華鋒;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朱永祥院長;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吳增強教授;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連榕教授;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院傅根躍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院長龐維國教授;東北師范大學林丹教授;浙江師范大學夏洪文教授;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俞曉東;著名生涯規劃專家李萍老師;海亮教育集團總校長、原杭二中校長葉翠微;浙江蕭山中學校長孫戎;紹興魯迅中學黨委書記沈為民。
隨著新高考試點,生涯規劃被提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新高考環境下,除了學習成就本身,需要更多的家長、老師、學校以及第三方機構的介入,為孩子們的生涯規劃做更多地努力和引導,也是為我們孩子的未來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