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目前河北各高中新高一的孩子已經陸續開啟新高考選科,面對選科家長和考生內心都有很多糾結,今天我就在這裡談一下我的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什麼?
2014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 意見》,在意見中強調堅持以人為本,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確定了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以人為本是考試和招生選拔的本質要求。
所以新高考的選科本質是為了讓學生站在人生規劃的角度上,思考自己未來需要走什麼樣的職業發展路徑,這樣更加有利於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培訓學生的興趣,進而深度挖掘考生的內在優勢和潛能。
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選科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不要過度迷信測試
由於目前大部分高考都採購了一些選科軟體,所以很多學生基本上也是依據這些測試結果來簡單的確定了自己的選科,這明顯存在很多漏洞和問題,測試本身只是一個參考依據,並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職業生涯規劃。
1)僅僅憑幾次月考成就的年級排名就斷定排位前三的學科為最優組合,一次考試成就偶然性太大,不能僅據此判斷優勢學科,即使是整個高一的成就的分析,也得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半年對高中各個學科的學習感受來判斷未來的優勢學科。
2)這些軟體大多數依據全國新高考選科要求做出來的,缺乏真正的針對性指導,也不可能精準對應各個大學的專業對於選科組合的要求,這是致命傷,只考慮了學生的一兩次考試成就更是無稽之談,人是有個性化的生命,具有很大的排他性,而軟體簡單的把人歸為幾類是不精確的,也是不負責的。
3)軟體目前也做不到了解孩子或者家庭的個性化特征,比如有些家庭對未來的方向有一定明確的想法,這些是需要與孩子和家庭充分交流溝通後方可知曉的。所以即使軟體做的再好,也只能一定程度上作為輔助參考,或者進行快速數據統計的手段。
4)軟體更沒有評估大學在你省投放的招生計劃,你能選的專業再多,但是很多不在你省投放招生計劃,也是風險。
二、不要糾結組合涵蓋量
在目前的選科過程中,許多家長還在糾結選科專業的涵蓋量,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想法,無論涵蓋量多少,我們最終選擇的只有一個專業,只要選擇的組合裡有孩子未來要上的的專業就好,要那麼專業幹嘛?
至於還有一些家長認為文科組合將來不好就業,就業面窄,這都是錯誤的,每年那麼多文科生畢業,難道就不好就業?那麼多事業有成的人都是文科生,難道文科不好就業?嚴格意義上,隨著年齡的增長越是文科生的就業越好,路越寬的。
首先我們看一組數據,新浪網、新華網等媒體均有報導,超過70%的大學生對自己選擇的專業不滿意,華中科技大學曾經對在校的1400多名大學新生做過調查,有近50%的學生對自己選擇的專業不滿意,這些學生少量通過轉專業、輔修、跨專業考研等形式擺脫了專業選擇錯誤帶來的煩惱,但還是有部分學生選擇了退學復讀,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20多萬大學生從大學退學,這對學生是多大的內心磨煉!
各位家長和考生一定要認清,大學轉專業只是少數幸運生,盡管當下一些大學口口聲聲說是轉專業零門檻,只是說你有轉專業的機會,至於能否成功是另一回事,據統計,65%以上的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時選擇脫離本職專業,而另一方面一些單位招不到需要的專業人才,這已經成為當下一個嚴重的問題。
三、學生不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再怎麼選擇也是徒勞!
高考選科的首要原則是順應本心遵從天性,從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能力等多方面進行分析,找準切入點,最大限度的發揮孩子的學科潛質。
至於怎麼選,學校、家長和學生應有一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考過程: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不一樣,因此學生要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符合自己性格特質的專業;然後再選擇與專業相對應的、且自己最有優勢最有潛能的學科;最後考慮所選學科是否具有社會急需性、前瞻性、和創新性的等屬性。
選科的最大意義是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找到屬於他們為之努力的人生坐標,我們許多家長總說孩子迷茫,而選科就是幫助孩子確定方向感的最好時機,希望各位家長不要錯失,這些年的指導中,有半數以上的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是方向感缺失造成的,家長總說孩子沒有學習動力,沒有方向感哪來的動力,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目的是什麼?那一切永遠就都只是敷衍,也就談不上有成績,更不要說出成就,能堅持下去已經很不錯了。
要想解決厭學、貪玩,自制力差、叛逆不聽話、學習成就差這些問題,職業生涯規劃是關鍵,而學業規劃則是支持孩子到達目的地的必要手段,所以這也是我開展全程指導的初衷,改變孩子就要給孩子一個清晰的方向,然後再給他們到達目的地的方案,期間還要給予必要的精神支持——信心、勇氣、耐力、持久力、定力、視野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孩子能夠為自己去拼去努力,而不是為了應付家長應付老師。
選科的正確程序
一、選科的4個基本原則
擇己所長:在選擇考試科目時,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科能力和發展潛能,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和領域,揚長避短,才能充分發揮自我優勢。
擇己所愛:在選擇考試科目的時候,另一個重要的依據是自己興趣愛好,只有選出一個自己熱愛,又利於發揮的組合,才會全身心地投入,才能達到優化組合目的。
擇己所適:在選擇考試科目時,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和性格偏好,選擇符合自己個性特征的領域,才有利於未來長遠的發展。
擇勢所需:在選擇考試科目時,還要充分考慮外部環境,社會對於不同人才的需求是一直在變化的,也結合外部環境和職業的未來發展前景,職業只有為社會所需,才會有長久的發展保障。
二、家長如何指導孩子?
1.兼顧興趣與特長
普通心理學研究顯示,興趣是個人秉性和思維模式的體現,所以興趣是第一前提。
可以讓孩子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喜歡上的課、想參加的興趣小組或社團分類,這樣就可以較為清楚地了解其興趣點和特長了。
如果學生並不知道自身到底喜歡哪個科目,這時可以從反面考慮,明確自己不喜歡的科目,通過排除的方式也可以縮小選科範圍。
2.回顧孩子成就清單
成就是選擇的最實際的依據。因此,學校心理學家建議要幫助孩子了解自己各科成就的確切情況,把各科成就作橫向和縱向的分析比較,看清楚其哪科更具競爭力。
3.關註孩子自身潛能
學習心理學應用研究表明,個體在努力程度相當的情況下,學習成果較好的學科可能就是自己的潛力和特長所在,而對於見效甚微的學科,則表明該個體很可能缺乏學習的優勢和潛力。
因此,建議選科時應以孩子的學習效率為標準,了解其自身潛能。
4.參考目標院校專業
新高考模式下,高校專業在錄取時會對考生的選科提出一定的要求,只有考生選擇的某個科目達到要求才可以報考該專業。
故考生科目的選擇影響著以後大學專業的選擇,重點體現在專業選擇面上,科目選擇得合理可以使專業的選擇範圍十分廣泛,反之則會使自身的專業選擇變得很局限。
因此考生在選科時,需要先提前對大學專業有一定的了解,知曉大類學科專業對科目的要求,科目的選擇需要兼顧到以後的專業意願。
只有在提前了解目標院校招生專業對高中學科的要求下,才能避免將來報考時才發現自己所學科目與招生要求不符。
5.靠近孩子理想職業
個體選擇與自己的理想接近的學科,對其學科的學習將起促進作用,學習起來就會更積極,更主動,學習成就也就可能更出色。
因此,建議選科時要靠近孩子自己的理想職業。可以讓孩子做一下學業測評,來參考一下孩子的性格和興趣點適合哪方面專業和職業。
6.綜合社會需求
選考科目需要個體系統思考,既要看到個體自身的需要,也應當考慮個體家人的想法、大學專業的需求及社會工作的需求。
因此,選科時要觀察、分析社會趨勢,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借鏡個體父母的經驗和想法,更謹慎地選擇。
7.參考學校教學資源
選擇學校教學資源更有優勢的科目,學生也能夠享受到最佳的教學條件。反之,選了學校教學資源較差的科目,即使孩子潛力再好,可能也無法全力發出。
8.科目組合要適應高考錄取規則
注意不同高校的不同專業的考試科目要求不一樣,學生根據要報考的院系和專業所要求的必考科目選擇自己的選考科目。
這裡需要強調一下,各個學校同一個專業其選考科目的要求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