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 心之助 千瑞
過年你回家嗎?
臨近年終,辦公室里最多的問題,除了
「你什麼時候回家?」
「票買到了沒?」
」假期怎麼安排?」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多了另一種聲音。「我今年,不回家了」
而這種聲音似乎慢慢的多了起來,甚至就連回家的人語氣中,也少了新年團聚的欣喜和雀躍。
什麼時候起,過年開始變成了一件不值得開心的事?
前段時間吳昕哭著被罵上熱搜,36歲的她找不到合適的結婚對象,事業也遇到瓶頸。
在鏡頭前光鮮亮麗的主持人,面對愛情和事業的雙重壓力依舊忍不住落淚。
但是這一哭卻讓網友們開啟了群嘲模式。
「自己沒能力,還不許人說了?玻璃心!」
「這都第幾次上節目哭了,是要學白娘子水漫金山嗎?」
「瞅瞅你的金融卡餘額再出來賣慘行不行?」
甚至有不少人站在「制高點」上痛批吳昕你有努力過嗎?
節目里明明只能看到你閒到發霉,只會化妝,泡腳還有不停地吃保健品!
再看看當年同樣被全網黑的袁姍姍卻是早起晨練還在聽英語,敷個面膜的同時也不忘聽經濟學課程。
總之,一言以蔽之,吳昕,你哭著賣慘的樣子真醜!
其實,被diss的吳昕,無非是我們的另一個縮影罷了。
我有個大學同學,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年年都拿獎學金不說,大學的時候自學了室內設計,並且跟著她的設計老師一起承接裝飾項目,早早的有了收入。
到了北京之後憑著過硬的技能,直接進入了一家知名的室內設計公司,還有一個就業於金融行業的高富帥男朋友,人生順風順水就像開了掛一樣。
每年回家,她都大包小包的買著各種高大上的禮品回家,在我們看來,這家夥在家族中絕對是站在鄙視鏈的那種。
可是,今年,她決定不回家了。
問及原因,她沉默很久才說:
「我家在農村,家里弟弟和妹妹都成家了,本來催婚的壓力就很大。今年我弟又生了二胎,我爸媽更是把所有精力都投入了新降生的孫子身上,我爸和我說,你弟現在這里需要人手,你多關照關照你妹妹。
給我妹打了電話才知道,我妹今年想換房子,想和我借錢湊首付。」
掛了電話的時候,我覺得自己被家庭拋棄了。
北京一家大型外資企業的老員工,老齊,四十多歲的年紀,每到過年都會留在公司值班,甚至也為不少著急回家的同事替班。
連續三年都是如此。
問及原因。
老齊說:離婚之後,我哪里還有家可以回呢?
有時候,不是不回家,而是一轉身,發現自己已經無家可歸了。
過年你為什麼不想回家?
知乎上的高讚回答是:
既沒有足夠的實力去顛覆家里的那片世界,也不願意忍受那個世界。
這句話大抵寫出了大部分人的心聲。
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終極八問,許多人無不表示壓力山大,只想逃離。
尤其是,這些盤問裹挾著「我們都是擔心你,我們都是為你好」的外衣時。
我們只能一臉賠笑的說:「對對對,好好好,沒問題。」
雖然心里話是:「MMP的,我結不結婚,掙多少錢,生不生二胎,關你P事?」
於是外在的討好和內在的憤怒開始激烈的衝突,我們也就變得各種憤怒,焦慮和不安。
但是,僅僅是因為被盤問所帶來的負面情緒,讓我們覺得新年如此難過嗎?
當然不是!
因為,我們無法和原生家庭和解
父母也好,親戚也好,從來不是我們的敵人,相互之間也不存在你死我活。
真正讓我們難受的是,他們腦海里根深蒂固的觀念,大概可以概括為四類
1、積極表達愛的父母
明白自己和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懂得尊重孩子,懂得如何正向、積極、關懷自己的孩子,雖愛但又有界限。
這類父母,雖然不能稱之為完美的父母,卻是少之又少。攤上這樣的父母,概率跟出生在馬雲、王健林家差不多。可遇不可求,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
2、消極表達愛的父母
我爸,就是這種觀念的父母,他一直認為我的字不好看,上次打電話給我說:「你趕緊抽空練練字,就你那臭字,寫的文件,放到你爸眼前,我看都不看就給扔出去。」
在我爸的邏輯里,我字寫的不好看,就等於我不會被主管賞識,不被主管賞識就意味著我會在社會上混得很慘。
雖然這種說法毫無邏輯,但是他們只會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關心。
因為他們控制你的出發點是:「希望你將來能混的更好!」
3、沒能力表達愛的父母。
這類父母中,以重男輕女的父母最為典型,如《歡樂頌》中樊勝美的父母,在她父母的眼里女兒總是要嫁給別人家的賠錢貨,所以一定要趁著沒嫁出去之前,使勁的盤剝。
4、不存在的父母。
如果只是父母不在身邊,起碼還能有個期待。在心靈里完成了一次寄托,
起碼在委屈的時候,可以想像:再過多久多久,我就能見到父母了。
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的時候,他們出於各種原因選擇了拋棄。這些孩子,幸運的可以被人收養而存活,更多的則是無法存活,成為棄嬰死在了廁所里、草叢里、馬路旁。
我們大多數人,都擁有一般的父母,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每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的創傷艱難的前行。
幼時的我們無力反抗,而長大的我們不願面對。
過年為什麼我們不想回家,最終的根源其實在於我們無法與自己和解。
與原生家庭和解的第一步並不是要我們去原諒父母,而是要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內心。
這需要從認清自己的感受開始
被父母、親戚逼問時,那種憤怒下藏著的到底是什麼?
是被問及收入多少時,那種不被尊重,不自信的感受?
還是被問及有沒有對象時,對於親密關係的焦慮和渴望?
或者是被親戚們比較時,那份心里的自卑和不甘心!
有了這份認知之後,我們才有了選擇的機會,
這個選擇不是說改變父母的觀念,改變自己的原生家庭,而是說有了,能夠表達自己捍衛自己界限的能力。
太多時候,我們並不會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才會有人不斷的冒犯我們的界限。
正確的表達是怎樣的?
圖片來源於內在小孩訓練營課程學員,經授權發布。
這里運用了一個表達的公式。即描述感受+事實描述+理解+期待
一、描述感受:即描述自己的情緒
比如:
「我現在感覺很生氣。」
「聽到你的說法我感覺很開心。」等
可以參考情緒詞匯表多做練習。
之所以要學會描述情緒,有兩個很重要的作用,
-
可以幫助我們充分認知自己,尊重自己的內在感受;
-
被表述出來的情緒,其實是起到了表明自己界限的作用;
二、事實描述:即描述客觀事實
比如:「您已經是連續三年催我結婚了。我最近有努力的相親,約見了好幾個男孩,但是暫時還沒成。」
「生二胎的事情,你和我說了好多次了。但是每次我表達自己的意見的時候,您都會說……」
事實描述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不加評判、不加指責的表達當前的情況,一旦描述中加入了情緒,對方就一定會用更多的情緒攻擊你,這樣的溝通就是無效了。
理解:也就是共情
比如:「我知道您都是為我好,擔心自己身體不好幫不到我……」
父母對於催婚和催生之所以如此執著,其實是有核心需求的,那就是「希望我在孩子這里是有價值的。」所以滿足父母的核心價值才是關鍵!
期待:即表述具體的方式
比如:「爸/媽,我相信你們也希望過一個開心的年,所以這幾天能不能不要提結婚/二胎的事情呢?」
如果充分運用了上面的溝通方式還是無效呢?
一般來說,溝通的成果取決於你與被溝通人的關係水平,如果是關係非常差,或者非常奇葩的長輩,那麼這種溝通可能就是無效的了。
這個時候不要強求溝通結果,你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
和這類長輩的溝通就要採用「醜話說在前頭」及約法三章的的方式
比如「過年期間您說到某些話題,我說停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停?如果停不下來,我可以選擇離開等等……」
如果還是沒有效果呢?
提供兩個思路
1、及時打岔轉移話題
比如:被催婚時候,你可以罵罵吳秀波,diss一下蔣勁夫,描述一下現在婚姻是多不容易。
2、製造更大的恐懼
比如:您是不知道前段時間,我談了對象,各種渣,現在都抑鬱了,上次割腕沒成功,被送去了醫院,現在也一直在吃藥,醫生說千萬不能刺激我……
有了這套,內功+心法,相信春節無論是否回家,你都可以從容而優雅的面對。
春節快樂哦~
——心有助,不孤獨——
-作者-
千瑞,無懼無畏的在生活中徜徉的瀟灑女漢子,希望能把勇氣和溫暖分享給更多的人。
愛我的人請分享到朋友圈
沒看夠的這里一定有你愛的
▽
-
我的老公迷上綠茶婊了!給你這本幹掉綠茶婊手冊
-
吳秀波老婆「忍無可忍」:為什麼那麼多中國妻子活得不如小三?
-
吳秀波設圈套讓小三坐牢?姑娘啊,千萬別和老男人談戀愛!
▼
你點的每個讚,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