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每天各種吃吃喝喝。
畢業以後關係好的朋友們幾乎都在外地工作或者讀研,大家只能趁著春節這幾天密集聚會一下。聊到生活跟未來的時候,大家都蠻感慨的,太多未知,太多選擇了。
孟孟說決定年後不走了,準備在家里找工作的時候我們都有些驚訝,第一反應是她的上一份工作不順利所以才想回來的。她說不是,就是漂夠了想回家,沒意思。
她打開微信,給我們翻看媽媽的朋友圈。震驚臉,密密麻麻,簡直一天20條的節奏,有的可能就是一句話,有的是照片或者小視頻。而我媽,可能半年都更新不了十條動態,並且其中5條還是新聞或文章。
對比起來,阿姨的表達欲也太強了。
非主流吧,孟孟說。我們搖頭,都覺得阿姨這樣好可愛啊,喜歡往朋友圈里分享日常瑣事,樂樂呵呵,作為子女看著也能放心。
孟孟說確實是這樣,自從出去工作以後明顯感覺媽媽變得話癆了瑣碎了,屁大點事兒都喜歡發到朋友圈里。比如今天去了哪個姐們兒家閒聊,比如晚上家里包餃子,比如誰誰誰帶著孩子來做客了,就跟聊家常一樣的發內容。
更有意思的,不僅是微信,阿姨還下載了微博,每天晚上都要去孟孟跟她閨蜜的主頁逛一圈。上上周她發微博用了檸檬精的表情包,阿姨還在下面評論,吃這麼多檸檬太酸了。
她傻笑說,我媽確實挺好玩的。
盡管孟孟說剛開始在外面漂泊夠了,想要穩定安逸是促使自己回到小城的原因,但隨後我們都感覺出來了,她其實就是想留在父母身邊。
她跟我們講,前天晚上翻消息列表點開媽媽的朋友圈,突然發現她已經十來天沒有發動態了。最後一條朋友圈發的是:閨女拎著大包小包回家啦!新年好!
孟孟問,是最近心情不好嗎,還是手機壞了啊。阿姨笑呵呵地說沒有,你回來了我高興還來不及呢,手機也沒壞,好著呢好著呢!因為你在我身邊,我就沒必要發朋友圈了。
「其實你給我發微信也行」
「我怕你忙,嫌我煩」
同為人子女,這句著實戳到了我。我媽也跟阿姨一樣心思細膩,總是替我考慮,擔心給我添麻煩。所以在外面這幾年,我媽從來都是說喜不說憂,只跟我分享身邊的快樂事,從沒跟我發過牢騷抱怨過生活不順。
另一個朋友這時說:好像我家里也是這樣。有一年我奶奶去菜市場的路上沒走穩,摔到了膝蓋,是三個月以後我奶奶身體恢復好了才跟我爸媽說的,怕耽誤他倆工作,還叮囑我小叔小嬸千萬別跟他們說,路遠來回折騰不方便。
有句話說,不管多大,我們在父母心里永遠都是小孩兒。尤其在外地工作求學以後,越來越能感覺到父母的牽掛和惦念,他們愛得深沉內斂。
有朋友勸孟孟,但你要想好啊,回來以後可能就出不去了,如果北上廣有你的夢想,還是再去奮鬥兩年吧。
其實這也是我想說但沒好意思說出口的話。從小被父母寵大的,剛畢業那會兒我也猶豫過幾次的,到底要去北京工作還是留在家里。留下來可以守著父母,但很難找到喜歡的工作,北京的機遇多,卻不能立馬回到父母身邊;我選擇了後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軟肋。孟孟的軟肋就是阿姨的那些朋友圈里的日常動態。後來她說,我媽越是說害怕給我添麻煩,我就越羞愧難當,自己曾經一度都想屏蔽她。
想來想去,她覺得去北上廣工作不算什麼夢想,已經體驗過兩年了,現在就想著離家近一些,要是爸媽有事了至少開車半個小時能回去,周末也能回家吃飯。
我覺得孟孟這樣很好,心甘情願回家里,除了工作和社交,能有更多的時間守著爸媽,是多美好的生活呀。
當然,我沒有勸大家都留在小城市的意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一樣的心態,不一樣的活法。
只是在孟孟說這件事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內心更柔軟了些,跟自己說要趁著時間和經濟條件允許,多陪伴父母,多跟他們吃吃飯說說話,聊一聊家常。
2019年我的計劃里多了父母的出現,每月回家可能很難做到,但我們可以隔幾天通個視頻,出國旅行錢包太緊巴,但邀請爸媽國內轉轉我可以做到。以前回家了總是跟朋友出去吃吃喝喝,睡醒就出家門吃完晚飯才回家,想多在家里吃幾頓飯。
網上用A4紙畫人生格子的圖很紮心
假設我們的父母平均年齡是50歲,他們的人生是這樣的
如果可以天天見面,和父母的相處時間是這樣的
如果一個月見兩次,和父母的相處時間是這樣的
如果一年只能見一次,和父母的相處時間是這樣的
仔細算過之後,發現我們能陪父母的時間已經真的不多了。
不想給自己遺憾。
不想在未來的某個日子里想起這些年,悔恨自己給父母的關心和陪伴太少。
不想等有一天他們的社交軟件永遠停止更新時,才感慨自己錯過了那麼那麼多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