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友吵架氣到中毒,心理學家給你4個辦法,改善不良親密模式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這幾日微博上的熱門話題,居然有一條是「和女友吵架氣到中毒」,講的是大學生小陳和女友吵架,情緒非常激動,他手指僵硬呈雞爪狀,暈了過去。醫生診斷,小陳患上了「過度通氣綜合征」,原因就在於他情緒激動,呼吸過快,導致體內二氧化碳不足,出現類似癲癇的症狀。

和女友吵架氣到中毒,心理學家給你4個辦法,改善不良親密模式

如果你試著回憶一下身邊的家人或朋友,是不是總有一類人,他們對陌生人都很友善很耐心,是別人口中的「好好先生」。而唯獨對家人,親密的人越是表現出壞脾氣的一面。在筆者曾做的大量咨詢中,關於情緒管理,被抱怨最多的就是「親密關係」。也有人會說「打是親罵是愛」,認為爭吵是適當的潤滑劑。但你了解親密關係的本質嗎?我們可以改變這種相處模式嗎?

1.親密關係的「本我」理論

親密關係一般指的是很親近的人,比如和父母的關係,和孩子的關係,和伴侶的關係。在親密關係當中,特別是伴侶,我們很多時候是退行的。那麼什麼是退行呢?就是一個人在親密關係里面表現出來的,不符合他的實際年齡,往往更像一個孩子。

筆者非常欣賞佛洛依德的人格理論,用它來解釋這種「退行」行為最好不過。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構成。在親密關係當中你會發現,那個戴著面具,逢人恭維的「自我(ego)」和凡事都要替別人著想的「超我(superego)」,都消失不見了,代替它的是最本心的想法和最真實的表達——本我(id)。

和女友吵架氣到中毒,心理學家給你4個辦法,改善不良親密模式

你會發現伴侶之間的吵架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你為什麼不陪我逛街,不送我小禮物呀?」 ,「你為什麼只顧著自己玩手機,不理我呀?」,「你為什麼沖我大哄大叫?」 他會把所有的這些現象都歸結成一個問題上,那就是「你不愛我」了!很多的衝突情緒就產生了,這種不合理信念的背後,來自於有很深的不安全感。

隨著伴侶越來越熟之後,那個「本我」逐漸被放大,內在的渴求就越來越容易表達出來。因此他的身份會退行,無論芳齡幾何,很多時候他表現出來的樣子更像一個孩子,希望尋求來自對方的更多的照料,關注和認同,才能撫慰內心的不安全感。

你會發現伴侶之間的爭吵的瑣事,其實都不涉及什麼原則問題,你也可以理解為他在用腹語告訴你——「求關注,求抱抱」。其實在親密關係當中,在伴侶之間,正是因為他們之間足夠的敞開,這種內心最深處的渴望便會輕易表達出來。那麼自然流露出的這種內心最深的渴望,最主要的需求,其中一個就是歸屬感。就像孩子努力需求歸屬感一樣,他想要永遠被愛,成為父母關注的焦點,生活中的核心。當進入伴侶關係中以後,他希望成為對方眼中、心目當中最重要的那個部分。實際上,用爭吵的行為在無聲的提醒對方,「我要證明自己的特殊性,這樣我才能證明我的特殊的價值」。

2.追溯「索愛者」的童年記憶

這部分欲望的根源來自於哪里呢?就是他的從童年時期而來,想要證明自己特別。盡管自己不能足夠好,但還是想要想要被別人無條件的愛著,無條件的被呵護。無論自己做的是對的還是錯的,都期待有個人會無條件的包容自己,都期待去證明自己的特殊性,希望被接納,被讚賞。

童年時期越是得不到滿足的,在他長大後越是會拼命索取,比如——「愛」。久而久之,一個人拼命「索取」,一個人有意無意的逃避「被索取」,便會引發伴侶之間的無限爭吵。索愛者,對愛非常的渴望,他覺得如果親密關係不親近,就像樹木沒有生命一樣,所以愛對於他來講就像戒不掉的「毒品」,從早到晚都需要被關注,被愛,被包容。所以他們不惜傾盡所有去取悅、討好對方,以換取他的情感需求。

索愛者在他的童年時期也許經歷的是被遺棄、被漠視,他的童年極有可能是孤單的。所以長大後要加倍補償,他更希望兩個人每天是黏在一起的,不想讓和對方分開,他更渴望在一起,害怕獨處的孤單。

和女友吵架氣到中毒,心理學家給你4個辦法,改善不良親密模式

當索愛者對對方有太多期待的時候,過多的期待就會產生憤恨,因為總有一天欲求不滿的時候他會深深的失望。當失望的時候,他就想要改變對方。因為現實的伴侶和夢中的情人總是有很多方面是不相符合的。所以他就不自覺的、不受控制的、忍不住的想要改造伴侶。就如同他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改造成別人家孩子一樣。一旦有了這樣的衝動,就是噩夢之始!

一個研究表明,一個人越想去改變對方,對方建築的防禦就會越強,越不容易會改變。對方什麼時候會有真正的改變呢?通常是感覺到愛,或者感覺到生活在愛之中。所以我們首先要改變的是自己。

3.親密關係中的三個衝突

親密關係衝突的第一種來源,是強烈需求「把伴侶融合成一個人」。親密關係衝突來源的第二點,那就是「我是對的」。在親密關係當中這一條特別的常見。一個在每件事情上都堅持我是對的人,他的婚姻關係並不會良好,而是上演了一部自編自導的獨劇。比如說他可能覺得「家務本來就該女人做,男主外女主內嘛,這種觀念肯定是對的呀。」又或者她想「老公的錢就應該給我花呀,男人要養家糊口嘛,有什麼不合理」,他想「結婚後不就應該和老人住在一起嗎,這樣一來,他們照顧孫子孫女方便,我們照顧父母也方便」。

那麼親密關係的情緒衝突的來源之三是什麼呢?就是托付心態。托付心態是什麼呢?就是把你自己的成功快樂的責任交給別人來承擔——「既然我和你在一起,你就需要為我的快樂負責,需要為我的幸福負責,否則就是你的問題,就是你對我不夠好,就是你錯了。」

如果我們覺得我們的快樂和幸福,都需要通過別人來做到的話,那就非常糟糕。什麼人會把自己的快樂,自己的幸福,自己的成就寄托在對方身上呢?只有孩子。幼小的孩子有資格對父母提出這樣的要求,因為那個時候他還未成年。而很多祈求完美伴侶的人都有托付心態。他覺得幸福人生就是「要找一個最對的人,最好的人,最愛我的人,然後把我自己交托給他,這就是我原本的人生。」

和女友吵架氣到中毒,心理學家給你4個辦法,改善不良親密模式

當有了托付心態,在親密關係中最容易體驗到的情緒是什麼呢?第一就是委屈,覺得對方沒有做好,自己吃虧了。會覺得很不滿意,很傷心。接下來就會憤怒和失望。

4.如何改變親密關係中的不良模式

(1)信念療法

當你再出現改變對方想法的時候,不妨可以嘗試著這樣做。你可閉上眼睛想像你伴侶的樣子,然後對他說,「我給你不需要改變的權力,即使你不改變,我還是很愛你。但是如果你因我而改變,我會從內心感激,因為我知道這是你送給我的極其珍貴的禮物。如果你還是這個樣子,也沒有問題,因為那就是你本來的樣子。」

(2)和曾經的自己和解

曾碰到一個咨詢個案:小米6歲的時候,要幫家里人做很多的事情。她爸爸非常嚴厲,基本上不允許她犯錯。有一天早上5點多鐘,她提著一個熱水瓶去水房打開水。那個水房比較遠,而且,路途中還要路過一個特別黑的巷子。

可想而知的是,一個6歲的小女孩拎著笨重的熱水瓶去打開水,還是比較艱難的。打水回來的時候,路上一不小心,把水瓶碰破了,開水流了一地,她差點被燙傷她很害怕,帶著害怕恐慌的心回到了家。

爸爸一聽到熱水瓶被打破後,就打了她,她特別難過。同時,這種難過的感受被心底的另一個聲音取代了:「做錯了事,就要挨打。」這是她爸爸無形中給她灌輸的觀點。

等到她結婚生子後,她發現,平時對待自己的孩子特別好,但只要孩子犯了一丁點錯誤,就能立刻引發她無法承受的憤怒。

和女友吵架氣到中毒,心理學家給你4個辦法,改善不良親密模式

在咨詢的過程中,我問她,「作為一個成年人的你,再一次去看下那個6歲的,打碎了水壺的你,早上5點多鐘起床去打水,多麼無助,多麼委屈,回到家,可能還要面對爸爸非常嚴厲的責怪和打罵,非常害怕,緊張……如果你看到了那個小女孩,你想怎樣對待她?」她說,「我很想走上前去抱抱她。」我說,「是的。」小米這時候已是淚流滿面。

在那一刻,我們可以對曾經受傷的自己溫柔一些。慢慢地,我們就能跟那時候的自己做一個告別,和曾經的自己握手言和,那個曾經受傷的角色或受害者的角色才能從你的身上離開。要不然,它就像魔咒一樣,會影響你的一生。

(3)打破自戀式的「我是對的」

否認式的自戀,一旦在我們內心中存在,往往我們就處於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中,不一定能看到對方真實的需要。這會導致有時雖然我們興致沖沖的為對方做了很多,但所做的這些都不是對方想要的。

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團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從臥室傳來7歲小侄子的一聲怪叫,「難道我不會嗎?」我去了解一下發生了什麼,原來是他爺爺想給他穿過年的新衣服。一個7歲的男孩已經具備了穿衣服的能力,他也很想自己給自己穿,而爺爺很愛這個孫子,幫他穿了。那一刻,孩子有深深的挫敗感。這種挫敗感是,他很想自我滿足一下,體驗自己穿好衣服的成就感。可這種自我滿足的機會被他的爺爺剝奪了,所以,他很憤怒,也就是我聽到的那一聲怪叫。

首先我們要承認一個活脫脫的人,具有社會獨立性,這樣你便不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當「我是對的,我為你好」的自戀被意識到的時候,他就不會再在自己的世界里編造各種各樣的謊言來欺騙自己了。

(4)打碎玻璃心的「托付心態」

小時候,我們處理情緒的方式很有趣。當你摔倒了,奶奶會立刻跑過來安撫你的同時狠狠的在地上踩上兩腳,「都怪這坡地,摔著了我寶貝孫子。」你便以為這是處理情緒的正確方式。直到這種方式被帶到了成年:「我不需要為我做的事情負責。別人一定要為我負責。哪怕沒人為我負責,土地也一定要為我負責。」

和女友吵架氣到中毒,心理學家給你4個辦法,改善不良親密模式

所以,當我們為某件事憤怒的時候,我們會想當然的認為是對方讓我們憤怒的,對方應該為我們的情緒買單,給我們的情緒背黑鍋。但實際上,對方的行為只是激發了我們內心中某個無法碰觸的痛,類似於導火線的作用。

此時我們越親近的人,我們越是希望對方伸出援救之手。因此許多人對別人好,但對家人特別惡。因為在內心深處,我們都渴望對方幫我們解決問題。但實際上這是一個不合理的期待。只有你親手把這顆玻璃心的「「托付心態」」打碎,你才能從這個怪圈里走出來。

其實,改善親密關係的技巧和方法還有很多,改善效果也會因人而異,所以不妨多多有益嘗試,因為總有一款適合你。

作者: 馮冰清

文章來源:http://www.wzright.com

上海心理咨詢中心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寫明來源網站鏈接,違者必究。

.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