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 | 李松蔚
一個問題
有沒有意識到,我們生活中的絕大部分煩惱,都和他人有關?
你喜歡的人,盡管你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卻還是不喜歡你;
你討厭的人,卻變成了你的老板,你的客戶,你的合作夥伴,甚至你的姻親,你只能默默吐槽,卻不能擺脫每一天的水深火熱;
你的孩子並不像你期望的那麼熱愛學習,你卻拿他毫無辦法;
你的鄰居蠻不講理,總是因為各種小事扯皮;
你想做一番事業,卻被同事拖後腿;
你想從伴侶那里得到支持,結果發現他才是最不給力的那一個……
從古到今,無論是哲學也好,宗教也好,方術也好,還是現代的心理學也好,人們一直都在追求某種方法,某種智慧,幫助每個人處理這些難題:
為什麼這個人是這樣?這個人怎麼可以是這樣??怎麼樣才能讓這個人不這樣???
這些問題困擾了我們幾千年,直到有了心理學……
也還是沒有辦法。
一個事實
「這個人,他就是這樣。」
這是最無可撼動的事實。
人際關係是一個雙方的遊戲,而不是你的單人舞。
我們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人際難題,我們總覺得可以提高自己的技巧或「能力」。可惜,大部分人理解的「能力」,並不適用於人際關係。
他們對「能力」的想像是(它可能有很多別的名字:權力、主管力、掌控力、攝受力、說服力、人格魅力、氣場、高情商):一個人通過自己單方面的修行,把每一段人際關係納入掌控,把活生生的人,變成可操縱的對象。
想要按自己的意志調教伴侶的人想做這件事。
試圖用科學育兒方法開發孩子潛能的父母想做這件事。
研究如何寫出爆款文章的自媒體想做這件事。
教授人人都可以發財的課程也想做這件事。
然而,當一個人滿懷這種期待的時候,他往往會無視對方的特異性,便難以看清這一事實:任何一個互動,都沒有人可以單方面做主。每個人做的每件事,都只是從自己的角度,發起一種對關係的定義,然後等待對方的回應。
換句話說:「對方不按我的套路來,我沒有辦法。」
但不是真的沒辦法,辦法其實有。
——只是對於這時候的他們,還看不到。
一個領悟
我做了十年的心理咨詢師。在這十年的時間,幫助過不少人處理他們的關係難題,有處在學術前沿的高校教師,也有在商場叱吒風雲的行業精英。他們開始走進咨詢室的時候,往往沒有做好長期做咨詢的準備。他們只是碰到一個問題,隨便問一問,就像前面說的情況,想要一個簡便的建議或方法。
「我跟XXX相處有問題……你告訴我,我該怎麼辦?」
但他們很少可以一次就得到答案。短暫的僵持過後,他們漸漸意識到,問題並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解決的。他們要花更多時間接受咨詢,幾個月,甚至幾年,慢慢靜下心來,從一個問題說開,說到他們本人,他們的認知模式和早期經歷。事實是,他們來做心理咨詢之前,他們早已嘗試過各種各樣的「建議或方法」了……之所以一直沒找到,因為他們需要的,是整個人的心智升級。
就好像我們想改善手機的功能,總以為只要裝一個新的App就好,到處找這樣的App卻找不到……但或許那個功能,必須升級整個操作系統。甚至於,或許我們在硬件上需要從一部「手機」升級成一台電腦或是服務器。
這個升級的本質是怎樣的呢?
它需要經歷一段非常痛苦,非常艱辛的領悟。就像一道必須邁過的坎,才能踏入一個嶄新的世界。這道坎說來也簡單,就是前面那句話——
對方不按我的套路來,我沒有辦法。
兩條基本法則
這句話,看上去是一句廢話。而且很好理解。
你會說:「這一點,我早接受了啊!」
但是不同的人,對「接受」的理解是不同的。我有一些來訪者,一開始完全不明白這句話有什麼意義。有一次,一個人疾言厲色地對我說:「你以為這句話我不懂嗎!但我幹嘛要接受別人可以不按我的套路?那我豈不是什麼都做不了,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我就只能任人宰割,聽天由命了是嗎?」
那時候他很痛苦。他認為是命中注定的另一半,那段時間跟他提出了分手。他只想找個地方放聲大哭一場,不知道自己真正要「接受」的是什麼。
他以為接受了,就再也沒有任何機會了。
但是,恰恰相反。
每一個下棋的高手,都要接受:在公平的棋局里,沒有必勝的走法或套路。這並不等於他們只能任人宰割。接受這一點,才是他們走上高手之路的起點。
他們會開始琢磨棋局真正的法則。
在人際關係中,也有兩條最重要的法則——
一條是,你永遠只能看到別人怎麼做,看不到別人怎麼想。
這個道理不用講。人心隔肚皮,人家不說,我當然不知道人家是怎麼想的,想知道的話就只能去問。——但是且慢!你問了,就能知道嗎?
要知道,別人說出了他的想法,你仍然不能確定他說的是不是真話,除非你「相信」他說的是真話。所以表面上我們了解到的「想法」,事實上只是我們的「信念」。比如,在地鐵里被人踩了一腳,你要不要生氣?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這取決於對方是否故意。但我們並不知道對方是不是真的故意。你會聽到解釋:「我不是故意的。」問題是,有時候你信,有時候你不信。
你最終生氣與否,並不取決於他怎麼說,而取決於你內心的判斷。
根據這個法則,你在人際關係中,「接收」到的一切來自他人的想法、態度,和情感,都離不開你內心世界的加工。你看到的東西,往往是你授權看到的東西。這個法則指出了我們是如何把關係,變成了「我們想要的關係」。
而關係中的另一條法則提醒我們:關係,又不僅僅是「我們想要的關係」。這條法則是:你為一段關係設立的規則,別人永遠可以不遵守。
我們對於自己每一個夥伴是什麼樣的人,會做怎樣的事,常常是有想像的。
這種想像其實是我們單方面設立的規則。它很管用,大大提高了我們與別人交往的效率。然而,不管這些規則在大多數時候有多精準,我們必須意識到,它只是我們單方面的期待,有時候甚至是幻想。——你只要聽到生活中有人說:「啊?這個人怎麼可以做出這種事?憑什麼!」那就是幻想破裂的聲音。
一個人對自己的規則越有自信,在現實的關係中就有越多盲區。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路過某大學的宿舍樓,看到樓下的空地上,按照房間號劃分了自行車的停車位,還有通知:「請自覺按照房號區域停車!」但其實自行車停得亂糟糟的。我跟朋友說:「你看這個通知,自以為說了別人就會聽,誰會聽啊?」
朋友說:「那有什麼辦法呢?」
我說:「如果是我,這個通知就會這麼寫:各房間有權將自己房號區域內的自行車據為己有。有了這麼一句,看到的人就不敢亂停車了……」
拋開不厚道這一點不談,我的做法一定比原來的做法更有效。這不是因為我有什麼管理經驗,而是因為我心里有這根弦:「請按規定停車」是管理者單方面的規則,他認為應該如此,其他人未必會遵守。只要這根弦繃著,我考慮問題的時候就必須多轉幾個彎。所以想出來的主意,自然會更管用一些。
這條法則的推論就是,你也可以打破規則,不必去遵守別人對你的「預期」。你無須要求自己按別人期待的反應方式去反應。這種做法,有時候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自由,當然也需要承擔相應代價。每一種行為,都會帶來相應的後果。你怎麼做,是你的選擇;別人以怎樣的反饋回應於你,則是你的風險。
一個全新的系統
在心理咨詢中,我做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幫人掌握這兩條法則。
等於是讓人擁有一套更高級的心智系統。
剛開始的時候,這個系統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好處。越到後來,好處就越大。最大的一點,這個系統在某種意義上,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選擇權——
你可以試一下不一樣的自己。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都受到了太多規則的限制。通常我們看不見這一點,是因為「我們」本身也局限在這個規則之內。而擁有這套新的心智系統,可以幫助我們看清「規則」本身的形狀,也就意味著,可以試著挑戰這些規則。
這樣的人不是說不會遇到關係難題。但是他們不自戀,不會想當然地認為,世界就必須按自己的想像來運行。他們看關係中的互動是雙向的。自己不是控制的一方,但也不是被控制的一方。他們能看到自己是如何授權於人。
這套系統,可以給人一雙不同的眼睛。
因為有這雙眼睛,在同一件事當中,他們可以看到不同的可能。當常人抱怨問題出在別人身上,自己無力改變的時候,意識到這些法則的人,或許就在這時發現了自己的行動空間。他們不對別人報以過高的期望,當然也就不至於失望。他們靈活地運用自己,既可以按原來的規則,也可以做得不一樣。
之前說到的那個覺悟:「這個人,他就是這樣。」
對這套系統來說,還是一樣。
但它可以加上後半句:「而我要用不一樣的方式,去和他相處。」
這——就是關係問題的最終答案。
一年的過程
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尋找答案的過程,也就是系統升級的過程。
在我的經驗中,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它不是學習一個外來的東西,而是去重組一套已有的東西。一方面花的時間長(當然了,費用也高),另一方面,這個過程往往需要經歷漫長的一段焦慮和困惑的時期。已經知道的東西被打亂了,新的東西又沒有建立起來。
做心理咨詢的時候,會有一段時期,來訪者特別不耐煩:「怎麼跟你咨詢了好幾回,我越來越糊塗了?你直接告訴我怎麼做不就完了嗎?」
有時候,我心里也覺得挺抱歉的。
但我自己也經歷過同樣的過程。我至今記得,在中德班學習系統家庭治療的時候,有那麼一段時間,覺得自己懂的東西越來越少,上課越來越困,想逃課。老師說,這是大腦在抗拒這些東西輸入。人們天然喜歡確定的,條條框框的規則:「每個人必須如何如何」,阻抗那些不確定的,多元視角的信息:「你是這麼認為的,但他不是」,本能的反應就會想:「對啊!但那又怎麼樣!該怎麼辦,你倒是給個建議啊!」——我想逃課都算好的,還有很多學員直接退出了呢。
我和崔璀新開的課《洞悉相處之道》,現在也逐漸進入這個時期。
不時地有人告訴我:「簡單問題講複雜了」,「有點糊塗」,「為什麼不能直接告訴大家該怎麼做?」也有很多做知識付費的前輩,給了寶貴的建議。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現象恰恰讓我感到很欣喜。除了不斷提升節目品質以外,我得說,我特意保留了節目調性中最惱人的「不確定性」。
我經歷過太多次了,要熬過這一段,才會孵化成一個新的系統。
不一樣的改變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中有一句話:「你想知道怎樣畫一張完美的畫嗎?很簡單,你先讓自己變得完美,再順其自然畫出來。這就是所有專家的方式。」
這個說法,也適用於你的關係難題。
這是我們認為的,知識付費產品和網課的差別。我們提供的不只是知識點,而是完整的改變的體驗。我們的野心,是用1年時間,讓一部分上完這個課程的用戶,經歷過一整段迷茫和思考,變得和從前的自己不一樣。如果你只是從一套知識付費產品里聽說了很多新知識,為什麼不直接買本書看呢?
我們賣給你的東西,是改變。
如果你真的想好,下定決心了,確定想用這一年的時間有所成長。
那麼,請你記住現在的樣子。
然後做好準備,迎接一年後新的自己。
一張課表
12個月,12個主題,共130節課程,用心理學理論+經典案例,幫你撥開陳年關係問題之上的層層迷霧,看到問題本質:
▼一個秘訣:從單人視角,轉變為關係視角
▼ 理解你與孩子的關係
▼理解你與父母及原生家庭的關係
▼理解你與伴侶的親密關係
▼關係中的語言模式
▼關係中的行為模式
▼從系統的角度,重新理解家庭
▼三角化和關係邊界
▼ 家庭中的替罪羊
▼代際傳遞和進化
▼歷史、文化,和家庭生命周期
▼發展更健康和靈活的關係
↓課程直通車↓
洞悉相處之道,掌握人際關係主動權
☝點擊鏈接,解鎖關係難題
▍講師介紹
▍大咖推薦
▍課程特色
▍課程大綱
▍課程價格
原價:299元
體驗價:199元
▽
洞悉相處之道,掌握人際關係主動權
☝點擊鏈接,開始學習
▍課程形式
共132節音頻課,每節課10—20分鐘。
▍Q&A
Q1:課程購買後可以申請退款嗎?
A:該課程為虛擬產品,課程一旦開課,不予退款。
Q2:課程可以聽多久?
A:報名後,可永久無限次重復學習。
Q3:報名後如何觀看課程?
A:微信搜尋關注【壹心理學院】公眾號,進入【壹心理學院】公眾號——我的——課程中心,或下載壹心理APP,用手機號碼(或第三方帳號)登錄即可學習。
↙點擊了解更多,開始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