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過家暴的孩子長大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目睹過家暴的孩子長大了 情感 第1張

(農健/圖)

全文共4492字,閱讀大約需要11分鐘

  • 編者按:「時間長了,人就會麻木。」

  • 2019年11月,網路紅人宇芽控訴前男友家暴的視頻在網路流傳,家暴話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正在遭受家暴的人、曾經遭受家暴的人、目睹過家中暴力行為的人,痛感和記憶被那段驚悚的電梯監控視頻喚醒。

  • 在家暴行為中,人們更多關注到直接受害者——大多數是女性和兒童。與直接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相比,作為家暴目擊者的兒童遭受的傷害更隱蔽。但隱蔽的傷害也會留下疤痕,目睹過家暴的孩子,有人會延續父母的暴力行為,有人成年後難以建立起親密關係,有人重復著母親的命運。他們遭受的心理傷害是隱蔽的,也是深遠的。

  • 2019年11月,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案公開征求意見,有專業人士建議:將目睹家暴兒童納入困境兒童範圍。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文 | 南方周末記者 譚暢

南方周末實習生 李佩雲 宋思靜

責任編輯 | 吳筱羽

1

隱蔽的傷害也會留下疤痕

看見父親從煤爐邊舀起一茶缸熱水,潑在母親身上,4歲的周露嚇壞了。那是她第一次目睹家庭暴力。

周露的母親是鄉村小學代課老師,父親無業且嗜賭。從妻子手上要不到賭本是這個男人使用暴力的主要原因,此外,他還嫌棄妻子沒生出兒子。

最慘烈的一次家暴發生在周露上初三的時候。正月十一,父親打牌輸了錢,回到家咒罵母親。周露沖進廚房時,看見父親用U型鎖套住母親的脖子,手里握著殺豬刀。趁父親分神,周露扯著母親往外跑,跑到派出所,被告知沒有傷口不能立案。

「時間長了,人就會麻木。我向生活里所有人都求助過一遍,但結果還是這樣,我覺得他們倆真的沒得救。」初中畢業以後,周露離開湖南老家,一個人在外打工。她不再直接目睹父親打母親,也「懶得管」家里的事:「再聽到家暴,我拿不出一點憤怒或同情。不關我的事,我也不想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里。」

2019年11月,網路紅人宇芽控訴前男友家暴的視頻在網路上流傳,喚醒了周露的童年記憶。她今年20歲,在廈門經營民宿,鮮少聯繫家人,有一個馬子。

「我會有一點排斥異性。如果(和男人)結婚了,他婚後像我爸那樣又喪又家暴怎麼辦?或者有了小孩,把自己製造的麻煩又帶給下一代,小孩沉浸在家暴的氛圍里,不會開心。」曾經目睹家暴的經歷掐滅了周露對婚姻的期待。

周露還有一個大她七歲的姐姐,小時候會按著周露的頭往牆上撞。家里曾有幾個補課的留守兒童留宿,其中一個愛偷吃零食,周露看見姐姐用火鉗燙他屁股。姐姐長大後當了幼兒園老師,因為虐待學生被開除。「我意識到暴力不好,但姐姐沒有,她從小就會模仿父親,向比她更弱小的人施暴。」

像周露姐妹這樣見證過家庭暴力的孩子,還有很多。

與直接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相比,作為家暴目擊者的兒童遭受的傷害更隱蔽,因此長期受到忽視。

但隱蔽的傷害也會留下疤痕。自1990年代初期開始,研究人員已呼籲將兒童置身於家庭暴力當中,視同對他們的一種虐待。21世紀初,西方一些國家對法律作出的修訂也開始反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如2002年英國對於《兒童法》中「傷害」的定義開始涵蓋「因耳聞或目睹他人受到暴力對待而遭受的心理傷害」。

聯合國發布的《2013暴力侵害兒童全球調查報告》表明,全球每年約有1.33億至2.75億的兒童,目睹發生在其父母之間的某些形式的暴力行為。

而在中國,根據全國婦聯2015年的調查,2.7億個家庭中約有30%存在家庭暴力。按每個家庭平均一個孩子計算,中國約有9000萬孩子生活在存在暴力的家庭中。

2

「如果我和你結婚,你會打人嗎?」

3

「暴力的傳承性」

白絲帶終止性別暴力男性熱線(4000110391)成立十年,團隊成員接過六千多次咨詢電話,其中約有15%來自家庭暴力的施暴者。

這些對妻子施暴的男人,「他們全部都是原生家庭的家暴目擊者或受害者。」熱線發起人、北京林業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方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許多研究已揭示家庭暴力會導致目睹兒童出現暴力的代際傳遞。美國學者Miriam K. Ehrensaft等研究者在一項長達20年的實證研究中發現,兒童階段曾看到或聽到父母家暴發生的個體,其成年後實施暴力行為的比率是對照組的3倍。

美國刑事司法專家Briggs在談論家庭暴力問題時表示,長期暴露在家暴環境中的兒童會產生「暴力是解決家庭問題的合理方式」的錯誤認知,因為他們並未從家庭中學習到解決衝突的其他方法。

朱葛從小看著母親打父親,最嚴重的一次,母親用高跟鞋在父親頭頂劃開一道口子,父親失血過多被送進醫院。談戀愛以後,朱葛發現自己會不自覺地模仿母親的溝通方式,認為發脾氣、吵架可以解決問題,靠強勢爭奪親密關係中的話語權。

「你變得和你媽差不多了。」父親的一句話讓朱葛感到後怕,她強迫自己,不能再用母親的思考模式去對待身邊的人,不能成為施暴者。

「有的人施暴後非常痛苦,他和我們說他想改,但是沒有人教他。他從小看到父親對母親使用暴力,他不知道正常的家庭溝通是怎樣的。」李瑩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對施暴者的干預和矯治方面,台灣地區有較成熟的經驗。

李瑩介紹,台灣將施加暴力一方稱為「相對人」:「這個概念比較中性,不會標籤化這一群體,也讓他們有改變自己的動力。」

根據大陸台灣地區家庭暴力防治法規,法院會在簽發的保護令中要求相對人完成處遇計劃。「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到專業機構去接受心理輔導或治療,去學習相關課程,否則就構成違反保護令罪,可能面臨罰款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李瑩說。

中國大陸近幾年開始學習台灣經驗,一些民間機構嘗試向施暴者提供心理輔導。但由於沒有法律強制規定,完全是自願性,因此願意參加矯治輔導的施暴者很少。

「施暴者通常不願意求助。」這些年,方剛接下的施暴者個人心理輔導不到二十例,目前他還在進行一個十人的團體輔導。在對施暴者進行心理輔導時,方剛會請他們畫出三代以內的家庭圖譜,標註出家族中使用暴力的人——往往有施暴者的父親,有時有祖父、外祖父。

方剛相信,讓施暴者明了暴力的傳承性,有助於檢討和控制暴力的使用:「要鼓勵他定下目標,讓暴力在自己這一代終止。」

4

「目睹兒童就是受害人」

反家暴法於2016年3月1日開始施行,至今僅三年多。李瑩希望反家暴法出台實施細則,能增加兩點內容:強制規定施暴人必須接受矯治,將目睹家暴兒童列入保護範圍。

台灣地區於2015年修訂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將目睹家庭暴力兒童或少年納入保護令核發範圍。林秋芬解釋,法律修改後最顯著的變化是,保護令申請單上增加了一條選項:是否有目睹家暴的兒童或少年。當家暴第一現場的處理人(通常是警察)填寫申請單時,他必須辨別這個家庭中是否存在目睹家暴兒童,並進行勾選。「以前沒有這個選項,就不會提醒人們去注意這些孩子,他們就直接被忽略了。」

一旦處理人表明現場存在目睹家暴兒童,後續處理就會陸續展開。比如政府必須將這名兒童目睹家暴的信息通知學校,學校要評估現有資源能否為其提供心理干預等服務,如果不能則轉介當地專門機構。同時,地方政府必須編列經費支持專門機構為目睹家暴兒童提供服務。

「(大陸)法律還沒有明確規定,但這個群體是不可忽視的。我認為應該有這個共識:目睹家暴兒童就是家暴受害人,他們在精神上受到了傷害。」李瑩表示。

個別地方已在立法層面有所突破。2019年11月,《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辦法(草案)》提請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規定「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是家庭暴力受害人」。

同一時間,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案公開征求意見,李瑩提了一條建議:將目睹家暴兒童納入困境兒童範圍。

目前,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困境兒童包括因家庭貧困導致生活、就醫、就學等困難的兒童,因自身殘疾導致康復、照料、護理和社會融入等困難的兒童,以及因家庭監護缺失或監護不當遭受虐待、遺棄、意外傷害、不法侵害等導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侵害的兒童。

「國家對困境兒童非常重視,制定了很多救助保護措施,嚴重家庭暴力下的目睹兒童同樣需要及時有效的幫助。同時反家暴法規定的強制報告制度,我認為也應該適用於目睹兒童,如果外界都不能發現家暴目睹兒童的存在,後續援助更無從談起。」

還有一件事讓李瑩深感遺恨:很多進入司法程序的離婚案件中,目睹家暴兒童只被司法機關當作一般的未成年子女看待,沒有受到特別關注。

最高人民法院於2016年11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民事部分)紀要》中規定,涉家暴離婚案中未成年子女撫養權一般不判給施暴一方。

「但很多基層法院對這個議題缺乏敏感度。」李瑩說,家庭暴力在離婚官司中首先存在認定難的問題,即便認定有家庭暴力,基層法官還會提出:「男方只是打老婆,並沒有打孩子。」

「他們還是按照慣性,覺得把孩子判給經濟條件好的一方就是對孩子好,或者如果有兩個孩子那就一邊一個。」李瑩說,很多基層法官意識不到,目睹家庭暴力本身就是對兒童的傷害:「孩子跟著施暴那一方,將來會不會模仿?以前挨打的人離開了,暴力會不會轉移到孩子身上?這些都應該成為判決撫養權歸屬的考量因素。」

目睹過家暴的孩子長大了 情感 第2張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周露、孟倩、盧楠、朱葛為化名)

目睹過家暴的孩子長大了 情感 第4張

目睹過家暴的孩子長大了 情感 第5張

中國人物類媒體的主管者

提供有格調、有智力的人物讀本

記錄我們的命運·為歷史留存一份底稿

目睹過家暴的孩子長大了 情感 第7張

往期精選

●流沙河 前面是終點站,下車無遺憾了

●幸存三輪摩托司機:「我們是肉包鐵」

●寄居者 中國富豪的私人助理

●30歲,她們為什麼不結婚?

●高知女子反家暴:我嫁給了一個「巨嬰」

目睹過家暴的孩子長大了 情感 第8張

目睹過家暴的孩子長大了 情感 第9張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訂閱和購買最新雜誌

.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