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女博士,專註學術,男友分手;想戀愛,舍不得夢想,怎麼辦?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獨立的女性沒有人疼」

這個話題的引起很多人討論,

其中女博士就作為一個典型代表。

和本博士有一個師妹,

她吐槽過這個問題,

她本身博士畢業,

有過三段感情,

每段感情都是以和平分手結束。

甚至和前男友都有溝通,

幾任男朋友的反饋幾乎一致,

「我在你身上感受不女人的味道,

也感受不到你需要我,

我在你的世界裡,沒有存在感。」

但是隨著年齡增大,

師妹也出到了社會經歷風雨,

堅強如她也渴望得到愛和保護,

也還相信著愛情。

「我已經把自己變成了公主,

我相信會有王子來找我的。」

但是和本博士分析,

她不是變成了「公主」,

而是變成了無所不能的女騎士。

但是她難找到另一半的原因,

其實就在這裡,

惡龍都讓這個女騎士斬殺了,

那王子還有什麼機會救公主啊?

工作、經濟上就不用說了,

女博士畢業,基本上沒有收入的擔憂,

而在情感上,

她雖然嘴巴說需要人保,

但是實際上恰恰相反。

之前學校裡傳出治安問題,

嚇得很多女生都找男朋友陪同回學校,

當時她也知道這件事情,

但是她選擇自己報一個自由搏擊課。

還有下雨的時候,

別人也會讓男朋友來接,

但是她選擇直接叫跑腿,

速遞了一把雨傘。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

前男友因為她的魅力喜歡她,

但是都隨著她過獨立,

最後選擇了分手。

和本博士認為,

如果在雙方的互動中,

你一個人扮演了全部的角色,

那麼另外一個人只能離開了。

看來即使是神聖的愛情,

其實也繞不開經濟學的問題。

婚姻往往不是愛情問題,

也關係到了利益問題。

和本咨詢認為,

其實找對象的問題,

其實也是關係的問題,

而親密關係的本質是相互依賴。

和本積極智慧打個比方,

人們就像購物那樣在人際商廈裡瀏覽。

所有人都在尋找最合意的商品。

我們在尋求以最小代價,

獲取能提供最大獎賞價值的人際交往,

我們只會與那些能提供足夠利益的伴侶維持親密關係。

不過,由於每個人都這樣做,

所以親密關係中,

伴侶雙方都必須滿足自己的利益,

否則親密關係不可能持續下去。

根據這種觀點,

與他人相互交換理想的獎賞,

是社會生活所必需的,

這一過程就是杜會交換。

人際交往中的獎賞指的是,

我們與他人接觸時所獲得的令人高興的經驗和物品。

人際獎賞的形式多樣,

既有和個人感情無關的好處,

如你迷路時陌生人為你指點方向,

又有帶個人色彩的親密感,

如從你愛的人那裡得到的接納和支持。

我們用獎賞這個詞,

來泛指人際交往中,

任何值得擁有和受人歡迎的事物,

這能給接受者帶來愉悅感和成績感。

與之相反,

代價是具有懲罰性的、令人不悅的經驗。

包括金錢開支,如為約會的飯局買單;

或身體受傷,如鼻青臉腫。

不過親密交往中最重要的代價是心理負擔:

對親密關係發展不確定性的擔憂,

對伴侶的缺點感到的沮喪,

和因為身處親密關係,

而不得不放棄某些事物而感到的遺憾。

交往中所有令人沮喪或苦惱的後果都是代價。

結果=獎賞-代價

顯然,如果某種人際交往的獎賞大於代價,

就會得到正值的結果。但別忘了,

和本積極智慧認為,

人們總在追求可能的最好結果。

你的人際交往結果即便為正,

並不表示這種交往,

就能好到足以使你繼續待在伴侶身邊。

的確,和本積極智慧認同,

人際交往的結果是正還是負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評價結果的兩個標準。

第一個標準是我們的期望,

第二個標準是假如沒有現在的伴侶,

我們認為自己會過得怎樣。

對於這個師妹來說,

其實有沒有男朋友都無所謂,

而男生在她的世界裡也沒有存在感,

雙方並沒有【需要】對方。

這和師妹的原生家庭也有關係,

師妹的家庭出身縣城,

家裡工人階級,

有一個不成器的哥哥。

父母對哥哥很好,

對於女兒只是普通程度的照顧,

甚至在家裡對她說過,

「生個女兒出來,就是給哥哥洗衣服的。」

和本博士認為,

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會遇到父母發出的禁止資訊,

(這裡父母是指角色,長輩、其他重要的人都算)

這個禁止資訊的意思通常是指禁止身體的親近。

在這種模式下,

父母通常很少觸摸彼此,

也很少觸摸孩子。

另一方面,

也可能是指「不要有情緒上的親近」,

常見於家庭裡的人彼此都不談論自己的感受,

這種情形還會一代一代傳下去。

如果父母老是和小孩保持距離,

小孩可能就會給自己不準親近的資訊。

一開始,小孩會一再嘗試接近父母,

如果一直得不到反應,

最後可能會認為被拒絕的感覺太痛苦了,

不值得這樣尋求彼此的親近。

另一種類似的資訊是「不準信賴別人」,

這個資訊可能來自父母突然離去或是死亡,

由於無法了解父母為什麼會突然消失,

因而決定:

」我再也不相信任何人會在我想要的時候在身旁陪我。」

如果父母虐待小孩或是欺騙小孩、占小孩的便宜,

小孩也很容易接受這個資訊,

他會決定:「為了保護我自己,我要離你遠遠的。」

長大以後如果還帶著這些決定,

就會老是懷疑別人,

即使別人很溫暖地接納他,

他也會一直試探看看有沒有拒絕他的跡象,

如果對方還是接納他,

他可能會一直試探下去,

直到破壞彼此的關係,

然後說:「我早就知道了。」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單身女博士,專注學術,男友分手;想戀愛,捨不得夢想,怎麼辦?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