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學解釋,為什麼你總會遲到?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這是 喲西心理 的第 54 篇新知

閱讀僅需 8 分鐘

作者| UC

嘿,大家好,我是UC。

我們已經放假啦,盡管說我還在加班。但不知道你們放假了沒?

春節假期越來越近了,相信大家也把假期安排得滿滿當當了吧?

說起假期,我收到了一位粉絲的私信:

這位粉絲的遭遇,我相信大家都有所共識啊,畢竟這現象啊,賊常見。

打算用30分鐘化妝,結果卻用了1個小時;

想著30分鐘可以去到高鐵站,結果居然用了50分鐘,完美錯過高鐵;

以為一個星期可以復習完,結果根本就不夠時間;

覺得自己不會遲到,結果硬生生遲了40分鐘

……

這些現象都太普遍了,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一個心理新知——計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

1.

什麼是計劃謬誤?

計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指的是人們在對完成一項任務所需要的諸方面因素作預測時,傾向於對達成目標的時間、金錢及所需要的努力等方面做出高於實際的樂觀估計偏向,在男性中更為常見。(Daniel Kahneman & Amos Tversky, 1979)

簡單來說,我們更傾向於低估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金錢和努力。

就像開頭的例子,不都是低估我們所需要的時間嗎?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僅會低估時間,還會低估所需的金錢和努力。

就像你去修車,以為2000可以弄好,最終卻要5000;

去趟旅遊估計就小一萬,結果卻花了差不多兩萬;

以為自己可以在三個月內還完錢,結果用了五個月;

還有像以為自己可以一邊看視訊一邊完成策劃等等,都屬於一種計劃謬誤。

無可否認,這個認知偏誤很常見。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認知偏誤?

2.

為什麼會出現計劃謬誤

還記得當初交論文時,被deadline支配的恐懼嗎?

我們總以為自己能夠在某個時間點前完成,事實證明並不是。

而這個問題,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好奇。於是,Buehler(1995)等人做了個實驗。

他找來一批學生被試,讓他們估計三個時間。

第一個時間是被試估計自己50%可能性會完成論文的時間,就是說,這個時間節點前,有50%的可能性可以完成論文。

第二個時間是75%的可能性,而第三個時間是99%的可能性。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A可能會覺得自己有50%的把握能夠在10天後完成,75%把握在15天後完成,99%的把握在20天後完成。

等學生們都列完時間之後,研究者就開始追蹤了,看看有多少人能夠在他們預估的三個時間段裡面,完成課題。

結果是什麼呢?

13%的學生在有50%把握的時間段內完成了課題;

19%的學生在有75%把握的時間段內完成了課題;

只有45%(一半也不到)的學生在他們有99%把握的時間段內完成了課題。

這裡面最典型的就是99%把握的數據。即使做了最保守的估計,也發現自己是低估了所需的時間。

「The results for the 99% probability level are especially striking: Even when asked to make a highly conservative forecast, a prediction that they felt virtually certain that they would
fulfill, students’ confidence in their time estimates far exceeded their accomplishments.」——Buehler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簡單來說,是因為樂觀偏見

Newby-Clark等人(2000)發現,當人們去設想完成任務的現實狀況時,他們的答案是跟最好的情況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當我們去設想所需的時間、努力和金錢去完成一件任務時,我們是按照每件事情都能如期進行,沒有意外發生的情況作為標註的。

這意味著,我們在預測的時候,過於積極了。然而現實中,又怎麼會每件事都按照計劃進行,或者完全不會出意外呢?

而也正因為如此,問題就產生了。

同時,Buehler的研究還表明,被試想像越仔細,那麼就會變得越樂觀,而預估的時間就越不準確。

所以說,我們之所以會出現計劃謬誤,是因為我們太樂觀了。在計劃時,我們很難去考慮到過多的一些意外,以及可能出現的糟糕狀況。

3.

怎麼克服?

既然如此,那我們如何克服計劃謬誤?

在這裡,我從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出發,列出了一些小建議。

關於制定計劃:

  1. 制定計劃時,考慮過去的歷史數據;
  2. 可以參考最好的數據,最差的數據以及一般的數據的平均值;
  3. 請求外部相幹人員幫我們作估算;
  4. 預留25%的額外預算/時間作為機動;
  5. 盡可能考慮存在的風險;
  6. 制定計劃時,選擇情緒平靜的時候,而不是亢奮的時候。

關於實施計劃:

  1. 使用時間驅動的用語,例如把「仍有3小時」改為「僅剩3小時」;
  2. 利用一些任務/時間管理的工具或者軟體,例如甘特圖,番茄時間管理等;
  3. 每晚花10分鐘進行進度回顧;
  4. 請求外部相幹人士進行監督。

希望你能夠突破自己的計劃謬誤。

#互動留言#

過年了,說一句吉祥話吧?

UC說:

既然低估了,那就用自己的努力補回來吧。

參考資料:

Kahneman, D., & Tversky, A. (1979). Intuitive prediction: Biases and corrective procedures. In S. Makridakis & S. C. Wheelwright (Eds.), Forecasting: TIMS studies in management science
(Vol. 12, pp. 313–327). North Holland Publishing.

Roger Buehler, Dale Griffin, and Michael Ross, 「It’s About Time: Optimistic Predictions in Work and Love,」 European Re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 6, no. 1 (1995): 1–32

Ian R. Newby-Clark et al., 「People Focus on Optimistic Scenarios and Disregard Pessimistic Scenarios While Predicting Task Completion Tim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 6, no. 3
(2000): 171–182

Roger Buehler, Dale Griffin, and Michael Ross, 「Inside the Planning Fallacy: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Optimistic Time Predictions,」 in Gilovich, Griffin, and Kahneman, Heuristics and Biases,
250–270.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用心理學解釋,為什麼你總會遲到?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