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故鄉是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情感驛站。一個人不管走多遠,故鄉總是靜靜地躺在內心深處。春節之於故鄉,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感情表達。回鄉過年,是生命中嵌入的習俗。父母健在的時候,回鄉陪父母過年是必選項。父母不在了,也總想找個機會回家鄉看看,了卻一些掛念。
這個鼠年總有些特別。2020原來感覺是遙遠的數字。而今已經來到了。知天命之年,對「故鄉」理解又厚重幾分。早在放假前,故鄉的發小孫萬紅就來電話說,「春節回來看看吧,村裡拆遷後要幹一些大事,你在省城消息靈通,也給參謀參謀。」
…
我的故鄉在山東半島東南部一個叫十裡堡的地方。發小是我們村的村支書,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我們村給拆了,原來的村改居。十裡堡也叫十裡社區了。發小成了社區黨委書記。
兒時的記憶中,村莊四面平闊,綠樹環繞。春楊柳依依,夏蟬鳴蛙唱,秋瓜果飄香,冬雪舞寂靜。村裡有個灣,夏天水位高漲,常與發小一撥小孩兒在裡面光屁股狗刨。我國中時離家到縣城住校,一直到考上大學,從此與家鄉漸行漸遠了。
發小從小是個孩子王,頭腦靈活,交往能力強,高中畢業後他就參加了工作。每逢春節我們總要聚會,談天說地。因為發小工作在本地,我在外地,他成為我了解家鄉變化的主要通道。
…
大約15年前的一天,發小給我打電話說,他要回村裡幹村支書,希望支持他。我很驚訝。因為當時他經營一家企業,收入也很客觀。曾經奮鬥掙紮終於跳出農村的我們,為何又要回到農村?他家裡人也極力反對。但最終他還是義無反顧地當上了村支書。
此後我對家鄉更加關註。回村碰到他的機會也多起來。
大年除夕,他帶領村民清理小山似的垃圾堆。
曾經抱怨泥濘的街道土路很快鋪上了水泥。
村裡有著40年特種養殖歷史,他成立特種養殖合作社,從養貂強國丹麥引進新品種,進行養殖結構調整。
更讓我驚訝的是,他成立了由老黨員組成的村民調解委員會,當時我的父親剛剛退休不久,正在村裡老宅子養老,也被他吸引進來,還當起了牽頭人。盡管父親是一名老黨員,經歷過部隊的洗禮,但我還是擔心父親在調解糾紛中著急上火。沒想到還幹得不亦樂乎。村民的評價還很高。
大約3年前,發小發微信對我說,趕上棚改政策,村莊要拆遷了,村裡的人都在合影留念,你不回來給老宅子拍照紀念一下?我心頭一緊,腦海裡全是老宅子的角角落落以及童年的點點滴滴,極想回去一趟。這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啊!但當時與一個活動沖突了。當我再次回到村裡,成排的老房子已經在推土機中轟然倒下,只剩下破碎的瓦礫。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享受父母的福蔭,我們姊妹幾個繼承了兩套回遷房。應該說,這次棚改,村民是受益的。但發小擔憂的是,雖然「城市化」了,但失地農民以後靠什麼生存?
…
這也是這次春節發小要著急跟我「匯報」的議題。其實他是早有打算的,而且已經付諸行動。早在拆遷以前,發小就成立了土地專業合作社,要「經營」土地。我們村拆遷出來的土地已經列入城市規劃,要建婦幼保健院、學校等公共設施。村裡已經成立了物業公司,並與開發商達成協議,優先讓村裡的物業公司參與建成後的物業管理,以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村裡還要利用村委公共設施,改造成社區養老項目,解決村裡失地老人的養老問題。還要建閱覽室、兒童看護室等等。
發小喊著我的名字跟我說,村莊沒了,感情上割捨不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選擇。只要達到三個目的:改善居住條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老有所養,他這個返鄉的書記可以放心地退休了。這次拆遷,太累了……
我理解發小的心情,其實他的小目標已經實現八成了。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吳洪斌 報導)
>春節隨筆|遙望十里是吾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