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今天在家2刷《囧媽》發現了兩段很中國式親密關係的吐槽:
其一是妻子張璐對丈夫徐伊萬說的 :
你看,這就是我們倆之間的問題,你心裡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其二是兒子徐伊萬對母親盧小花說的:
你看看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在你的心裡面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肉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有發現嗎?我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個兒子。
…
發現了嗎?這兩段話除了主角不同外,意思上可以說是完全相同,將中國傳統家庭生活中的隱秘展現的極盡描摹。
為什麼本該親密無間的家人間會出現各種矛盾?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所顧忌的對最親的人惡言相向?為什麼我們總是想法設法的改造家人,讓家人按自己的方式行事?為什麼父母的婚姻對我們的小家庭有如此大的影響?
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無法協調「自我」和「他人」之間關係的平衡。在《囧媽》中最典型的是母親盧小花無法平衡自己和丈夫之間的關係、兒子徐伊萬無法平衡自己和母親盧小花之間的關係,這就好比蹺蹺板一上一下間,夫妻、母子間的家庭風暴以風眼為中心向周圍肆虐,家庭成員間的關係岌岌可危。
父母的親密關係模式影響孩子成年後的婚姻狀況
…
徐伊萬與張璐的婚姻問題,不但與兩人本身的個性有關,還與徐伊萬和媽媽盧小花的直接溝通方式有關,而母子間的溝通方式又和父親和母親的直接溝通方式有關。
在《囧媽》中,母親盧小花和丈夫徐翔因愛情結合到一起,但婚姻裡除了風花雪月的浪漫,更多的卻是瑣碎的油鹽醬醋茶。母親盧小花一度對婚姻死心,想一走了之,但一看到小徐伊萬就無法狠下心。婚姻在支離破碎的狀態下蹣跚而行,母親盧小花對婚姻現狀的不滿也轉嫁到丈夫身上,她希望通過改造丈夫來得到一個幸福的婚姻。
她是怎麼做的呢?
徐伊萬在電影中是這麼說的:
「我現在知道爸爸為什麼喝酒了,就是因為你什麼事情都管著他。你管他吃管他喝,管他調工作的事情,管他怎麼穿衣服,管他怎麼樣交朋友,管他要不要喝酒。我記得很清楚,當年你沖到他的單位裡面去,在那個廣播站對著大喇叭,跟所有的人喊「你們所有人不要跟徐翔交朋友,不要到我們家裡來,不要跟徐翔喝酒。」你當年就是這樣對他的。」
從徐伊萬的話裡,我們能看到母親盧小花到父親徐翔的改造只是全方位的壓制,她要的並不是一個丈夫,而是一個服從她命令的奴隸,而父親徐翔在這段婚姻中感受到的更多的壓抑和痛苦。
…
母親盧小花對丈夫的不滿,很可能經常在徐伊萬的面前表露,以至於徐伊萬說這段話的時候表現的很痛苦。心理學家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在其合著的書籍《熱鍋上的家庭》中寫道:「母親―子女關係是我們親密生活的最初模式,因此它成為婚姻親密關係最深層的基礎……不管家庭情況是好是壞,孩子多半是從關係最密切的母親那裡接受到有關家庭的資訊的。因此,這種母親―子女關係,在孩子長大後便常被強烈轉移到孩子的婚姻裡。」
徐伊萬和徐璐的婚姻狀況,在影片的開頭就介紹了兩人正在鬧離婚,而兩人之所以婚姻不幸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徐伊萬模仿了他父母的親密關係模式。從文章開頭的兩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徐伊萬在與張璐的婚姻中,扮演了他母親的角色,但受自己原生家庭影響的妻子張璐卻不是父親徐翔,不會忍氣吐生,任由徐伊萬改造、壓制。
母親盧小花在走進婚姻後,把關註點從自己身上轉投入丈夫身上,把自己放在了犧牲者的位置上,理想與現實生活的出入,讓她無法協調自己和丈夫關係的平衡。憤怒、不滿、改造也因此成了家庭生活的主旋律,而徐伊萬從母親那裡接收到了這種資訊,在與張璐的婚姻中,他也無意識的模仿了幼年時期父母的親密關係模式。
在傳統家庭關係中,一般母親—子女關係是最緊密的,子女從母親那裡得到有關父親、有關家庭的資訊,而這些資訊往往會在孩子成年後轉移到自己的婚姻中,子女從父母那裡學習有關婚姻、夫妻的相處之道,但如果父母在婚姻中沒法平衡「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往往也會給孩子的婚姻帶來隱患。
子女的痛苦,母愛過度,一種共生式的糾纏關係
…
在影片中母親盧小花對兒子徐伊萬說「我這輩子,就是為你而活著。」母親盧小花因為對婚姻生活的不滿,轉而把目光投到了兒子徐伊萬身上,她開始像改造丈夫一樣,改造兒子。兒子小的時候,管兒子吃飯、穿衣、學習、交朋友,兒子成年了,又開始管兒子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肉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
這種窒息般的母愛,讓兒子徐伊萬感受到了和父親一樣的感覺—被壓制,盧小花的壓制讓徐伊萬選擇了遠離,盡量減少和母親的見面。
生活中,類似的場景很常見,我們小時候就被父母管,交什麼樣的朋友、買什麼樣的東西、什麼時候穿衛生褲、每次考試需要考多少分等等,小時候我們天天盼著長大,以便逃離父母的管教,但等我們好不容易長大了,卻發現管教依舊沒停止,催婚、催生、催二胎這類的戲碼還是經常上演,而我們對此的態度也是能敷衍就敷衍,能逃就逃。
在心理學家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合著的書籍《熱鍋上的家庭》中說過:「一般母親—子女關係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母愛過度,一種共生式的糾纏關係,往後如果被轉移到婚姻中,將會造成可怕的後果。」
…
母愛過度不僅影響親子關係,還會影響小家庭的幸福。在影片中徐伊萬沖著母親盧小花發火的時候,說過「在你面前,我要維護她,在她面前,我要維護你。」新家庭組建後,首當其沖的家庭矛盾往往不是夫妻問題,而是婆媳問題。母親不願放手兒子,什麼事都要管、都要問,母親的過度爭權極易和兒媳婦引發矛盾,這就導致兒子不僅會受夾板氣,還會影響新家庭的穩定。
徐伊萬不懂的平衡自己和母親的關係,也無力阻止母親把妻子拉入這場混亂的關係中,在這場家庭風暴中界限是一直被徐伊萬和母親忽略的一件事。
早年間西方生物學家做過一個有關研究刺蝟生活習性的實驗:
在寒冷的冬天,把十幾隻刺蝟放在寒風凜冽的戶外空地上。天氣寒冷,空地上又沒有遮風避寒的東西,刺蝟被凍的瑟瑟發抖。生存的本能讓他們不由得互相靠在一起,但又因為對方身上的長刺而被迫分開。就這樣經過一個個靠近和分開後。刺蝟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會刺傷彼此的合適距離。
後來這種情形被稱為刺蝟效應,也叫距離法則。
心理學家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在合著的書籍《熱鍋上的家庭》中稱「家庭治療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個人內在,另一個則是人際關係。」
在人際交往中,哪怕是面對親密關係時,我們都應該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始終要保持一個讓彼此都舒服的距離。太遠會顯得關係生疏,太近則會出現摩擦。只有不遠不近,才能讓雙方的關係處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
3個技巧讓你正確處理親密關係中的危機
…
影片的最後,徐伊萬不僅和母親盧小花達成了內心的和解,還與妻子張璐和平離婚,而其實化解這一系列的危機,編劇是運用了3個有關家庭治療的技巧。
1、直接面對問題,坦然地將怒氣發泄出來
影片中不管是母子之間還是夫妻之間和解都有一個相同的點,那就是表達自己的想法,發泄自己的怒氣。
在一段生病的家庭關係中,即便我們對彼此的關係感到不舒服,但還是盡可能避免任何可能的公開戰爭,因為我們內心深處深愛並依賴對方,不願意冒險表達對對方的敵意,只好壓制自己。但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告訴我們解決家庭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多吵,用正確的方法適時地將怒氣發泄出來,因為只有把小小的不滿迅速地表達出來,才能避免怒氣積壓太多變成炸彈。
…
2、用「我覺得」代替「你是」,來描述心中的懷疑和痛苦。
影片中徐伊萬在最後向母親盧小花發怒的時候說「我受夠了跟你待在這個包廂裡面,我受夠了你的教導,我受夠了你的強迫症,還有你的疑心病。」這一系列的話術只有一個中心思想,母親的種種行為讓「我」不快樂。
在承受壓力時,一味地指責、攻擊對方對彼此都沒有好處,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描述自己的感受,讓對方明白他的行為給自己帶來的痛苦。
3、自我開發,對自己產生興趣
影片的結尾很有意思,徐伊萬的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母親盧小花也因為在莫斯科的演出成功,應邀全球巡演。徐伊萬開始學著主動關心母親,而母親也因為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開始學著對兒子放手,兩人都完成了自我開發,找到了「自我」和「他人」之間的平衡點。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好像天平一樣,一端是自我,一端是家人,將自我看的太重,就失去了對家人應有的關心和陪伴,家庭出現問題,天平也失去平衡;將家人看的太重,就失去了自我,家庭同樣會出現問題,天平同樣也會失去平衡。
家人和自我的平衡點就在於界限,我有自己的生活,但我的生活中也有家人,就好像徐伊萬不在專註於妻子,而是將重心放在了生意上,母親盧小花不在將重心放在兒子身上,而是將重心放在歌唱上。就像徐伊萬在給妻子的微信中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囧媽》夫妻關係影響親子關係,子女在婚姻中模仿父母的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