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裡的流年風韻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作者:李學樸

  過年貼年畫的習俗,在華夏大地已有上千年歷史了。

  最初,年畫始於貼門神。南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明代前後,門神普遍變為秦叔寶和尉遲恭形象。農歷臘月二十三,是傳統的祭祀灶君的節日,祭灶習俗南北諸多不同,但有一點相同,就是灶旁邊都貼有灶君神像年畫。

  宋代城市人口增長非常快,北宋京都汴梁(今開封市)人口在百萬以上。城市人口急劇增長,文化需求增加,所以風俗畫產業特別發達。宋代民間對繪畫欣賞熱潮的興起,據說與宋太祖趙匡胤喜歡將「國家畫院」收藏的字畫分享、賞賜有關。先是京城東華門外的酒肆,被當朝皇帝賜予名人字畫,引來觀客、買賣紅火。於是,其他酒肆、茶樓、北裏、瓦子、藥店、當鋪等紛紛效仿,貼掛起字畫。

  百姓多了欣賞字畫的機會,宋代文人也推波助瀾,紛紛染指丹青,參與收藏、鑒賞、品評字畫;以賣畫為生的職業畫家應運而生,創作大量喜慶吉祥畫。過年時,人們爭相購買貼掛神像畫、喜慶吉祥畫,就成了自然的事情。這個時期的喜慶吉祥畫,以表現兒童、多子、長壽、發財、得福等內容為主,也有花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歷史故事等內容。

  中國美術史上第一本中國年畫略史著作——1954年出版的《中國年畫發展史略》考證,五代到兩宋時期的不少知名畫家,都曾畫過喜慶吉祥畫。如五代時期荊浩的《楚襄王遇神女圖》,周文矩的《秋胡故實圖》《理鬟仕女圖》,王齊翰的《龍女圖》;兩宋時期,有李嵩的《春社圖》《觀燈圖》《貨郎圖》,蘇漢臣的《擊樂圖》《嬰兒戲浴圖》,李公麟的《昭君出塞圖》《蔡琰還漢圖》;宋徽宗趙佶也畫過《果盤圖》。這些畫內容喜慶,故事性較強,很符合後來年畫的特點。

  明代顧炳在他的《歷代名公畫譜》中提到蘇漢臣畫的《嬰戲圖》時說:「其寫嬰兒,著色鮮潤,體度如生。」清代謝堃在《書畫所見錄》中介紹評價時說:「有一卷,畫彩色蓮花數枝,嬰兒數人,皆赤身系紅兜肚,戲舞畫側。第所奇者,花如碗大,而人不近尺,其一種古雅之致,竟莫與比。」從這些介紹評價來看,宋代流行的喜慶吉祥畫,與後代流行的年畫圖案一脈相承,它們其實就是宋代人過年貼的「年畫」。

  年畫名稱,是清代文人李光庭首先提出的。李光庭生活在道光年間前後,正是民間年畫興盛的時期。他寫過一本研究清代民間風俗的書《鄉言解頤》,書中有段記述過年活動的話:「掃除之後,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然如《孝順圖》《莊稼忙》,令小兒看之,為之解說,未嘗非養正之一端也。」可能人們覺得用「年畫」一詞稱呼很恰當,從那之後,過年所貼掛的畫開始統稱為「年畫」。

  最早的年畫,是畫在桃木板或紙上。隋唐時期,隨著木版印刷術發明,木版(木刻)年畫開始興起;宋代得到很大發展,開始出現著色和套色的年畫。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幅年畫,是宋刻《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四位古代著名美女,故別名《四美圖》。這幅年畫高二尺半、寬一尺多,畫面線條柔暢、形象逼真、神態輕盈、美麗動人。到了明末清初,繪畫以木版年畫為主,但又有大量手繪形式,受風格特征、題材內容、表現手法、民俗功能及地區差異,各地年畫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面貌。

  民間木版年畫的內容,也從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祇信仰,逐漸發展為驅邪納祥、祈福禳災、歡樂喜慶、裝飾美化環境的節日風俗裝飾畫。年畫豐富多樣的體裁與其功用密切相幹,依體裁有貢箋、圍桌、門神、門童、歷畫、燈畫、紙馬符等二三十個品種。從題材看,風俗題材在木版年畫中多有表現,例如節令風俗畫。還有大量表現社會風俗場景和生活場景的年畫。吉慶祥瑞題材則包括祥禽瑞獸、仙花芝草、吉祥符號等,其中還有一些博古圖式的祥瑞物和用花鳥組成的圖案花邊或文字。其中,娃娃、美人題材的年畫以人物為主,但大都具有吉慶祥瑞的含義。鶯歌燕舞、春暖花開的風景,也是年畫中頗受歡迎的祥瑞題材。很長一段時間裡,《招財進寶》《蓮年有餘》《五福臨門》等吉祥喜慶的題材成為主流,也有《珍珠塔》《八大錘》《濟公傳》等戲曲人物故事。

  明末清初,木版年畫進入全盛時期,出現了馳名中外的「三大民間木版年畫」: 天津「楊柳青」年畫 、蘇州「桃花塢」 和山東濰縣楊家埠年畫。三大民間木刻年畫都有幾百年的悠久歷史,在中外版畫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各地年畫的流行風格多樣,有的以粗獷蒼勁聞名,有的以細巧、典雅著稱;還有的介於粗獷和細巧之間,以樸實見長。無論何地的年畫,都有獨特的藝術風采。(李學樸)

  來源: 西安日報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