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楊振寧痛批《易經》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國文化從古至今沿襲五千年未曾中斷,期間發展出了林林總總的文化著作,包羅玄學、民俗學、音樂等,其中《易經》既是哲學,又是國學與玄學之作,有著「諸經之首,大道之源」。

  現代社會,研究易學之人多至難以細數,只是易學與科學之碰撞卻仍屬奇趣,因此科學家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也值得玩味。

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楊振寧痛批《易經》 彩虹數字 第1張

  • 關於易經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易經》為闡述天地時世間之萬象變化的經典之作,是一部充滿辯證思維的哲學作品。

  通常,《易經》會被人們看作是占卜之書,其實並非未卜先知,而是在《易經》中有「天人合一」之思想,宇宙萬物與人類為同在,兩者相互感應,相互影響。

  古人占星觀天象以盡人事實則是在探索宇宙與熱人類之關聯,古人通過這種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宇宙觀,並在此基礎上發明一系列理論以解釋萬物。

  《易經》則正是對於這種依存同在關係作了系統性的闡述與規律總結。

  看似神秘玄幻,實則均來源於自然與社會文明,其中融合了哲學、科學、文學、社會學等多領域知識。這也是《易經》為何能擁有如此高而穩的文化地位之緣故。

  《易經》共分作三部—《連山》、《歸藏》、《周易》,其中《連山》為《易經》之首,也是最早出現的易學作品,目前公認其出現時間為世界出現後的天皇氏時代。

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楊振寧痛批《易經》 彩虹數字 第2張

  為何取名「連山」也有一番說法,據《易讚》:「《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其是以艮卦開始,如山之綿延,故名曰連山。」

  如今提起命理分析,很多人都會想到五行八字,即金木水火土之相生克,但《連山》卻並不採用此種方法,其是通過一年四季之六氣、六甲之值與三元九運為方法來預測判斷吉兇變化。

  《易經》之第二部為《歸藏》,據傳其同為天皇氏所作,亦有人認為為軒轅黃帝所作,雖說法不一但都可判斷其出現於遠古時代,是古人之智慧結晶。《歸藏》以坤為首卦,有人稱此乃「歸藏」之名來源。

  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臺十五號秦墓中出土了三百九十八枚易占簡,共四千多字。經過比對與研究,有專家學者認為其為《歸藏》,早前,人們已在《新論正經》中得知《歸藏》共約四千三百言,因此,當年出土的易占簡應該便是較為完整的《歸藏》。

  《周易》為《易經》第三部,包括《經》與《傳》三部分,出現於秦漢時期。

  與前兩部相比,《周易》則更為有名,在漢代時,人們便將之視作儒家經典之首。

  《易經》的三部作品中,可謂各有所長,其中使用的占卜方法與卦象不盡相同,甚至有各走各路的地方,前兩部在漢代後便難以尋跡,唯有《周易》流傳至今。

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楊振寧痛批《易經》 彩虹數字 第3張

  • 楊振寧批評《易經》

  2004年的文化高峰論壇上,楊振寧對《易經》大加抨擊,引起了廣泛熱議。

  楊振寧認為《易經》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與審美,以至於影響了社會的發展歷程。

  首先,他認為《易經》是近代科學無法在中國出現的罪魁禍首之一。他表示《易經》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理念及只有歸納而無推演的思維均是近代科學無法在中國出現的原因。

  《易經》最大之特點即為始終認為天地自然與人是共通的,兩者之間有著共通的規律。

  但近代科學卻是打破此種關係的學問,近代科學一直強調的是萬物有其原本的生存發展規律,自然與人類的發展規律是各自獨立的,人事之中無法事事都與天地自然相提並論。

  至於歸納與推演法,《易經》中僅有歸納法而無推演法。舉例如「易者象也」,「聖人立象以盡意」,「取象比類」,「觀物取象」均是在談歸納,因為「象」為總,《易經》總強調「象」。

  明代學者徐光啟曾與利瑪竇合作翻譯歐幾裡得的數學著作。

  歐幾裡得在其使用的便是推演法,按理說這樣一部著作這麼早就出現於中國應能對中國的科學發展起到難以言說的影響,但出奇的是譯作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關註。這其實就與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有關。

  楊振寧還表示,漢語作為世界上少見的單音語言,與《易經》有密切關聯。

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楊振寧痛批《易經》 彩虹數字 第4張

  他提出,世界上的原始語言與成熟語言幾乎都是復音的,他認為中國遠古時代人們使用的語言或許也是復音的,只是後來受《易經》影響漸漸變成單音。

  《易經》中的卦名均為單音,楊振寧指出目前被認為意義重大的字幾乎都是單音的,這樣的結果是《易經》長久以來潛移默化造成,這種變化不僅影響了漢語的發展甚至影響了中國人的價值觀。

  這種價值觀首先可直接體現於審美上。

  《易經》中的卦名幾乎都為單字,且我們都知道古代文言文通常一個字便能代表多重意義,文言文素來也有短小精悍的特點。

  而這一切都可能是與《易經》有關,畢竟《易經》出現的時間非常早,足以對後世造成此種影響。

  另外西方繪畫的寫實與豐滿與中國的留白、清淡及強調意境大有不同。中國人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在繪畫中喜愛追求超逾畫面的意境,即來源於精神的氣質。

  中國人受《易經》的影響,喜愛精簡、符號化與抽象化,這種審美體現於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客觀而言,楊振寧的這番言論唯有第一點為批評,但已足以引起不快。

  在論壇上,大多數人並不同意他的看法,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認同楊振寧的說法,只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敢公開闡述觀點。

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楊振寧痛批《易經》 彩虹數字 第5張

  • 來自國學圈內的反擊

  楊振寧批評《易經》過後,很多來自國學圈內人士紛紛開始「護犢子」,他們指責楊振寧根本未理解《易經》,不成熟的言論不足以使人信服。

  針對楊振寧所說的《易經》沒有推演法思想,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劉大鈞當場即反駁楊振寧演說太多紕漏。劉大鈞稱《易經》中有大量占卜算卦之理論,《周易》 便是一本算卦書,算卦就是一種推演。

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楊振寧痛批《易經》 彩虹數字 第6張

  劉大鈞

  國學大師曾仕強亦曾《易經》中處處可見科學思想,首先它是公認的辯證思維著作,另外它涵蓋了人類社會的多種學科理論,很多領域包括科學都有《易經》的影子。

  在國學圈內,《易經》總是有著無法褻瀆的地位,他們幾乎都認可《易經》與科學有所關聯,且影響了科學發展。

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楊振寧痛批《易經》 彩虹數字 第7張

  曾仕強

  如國學大師南懷瑾所說:「《易經》是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之智慧;我懷疑《易經》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期留下來的,因為它的科學、哲學道理太高明了」。

  但《易經》是否真的如此高明呢?這一問題千人千面,或許跳出國學圈能得到更客觀的評價。

  中國著名學者董光璧認為中國雖無邏輯學,但卻有著與西方不同的邏輯系統,這種邏輯系統也有其優勢所在。

  其次,楊振寧稱近代科學無法在中國出現的原因並非簡單地受《易經》影響,而是由於當時的制度問題,是統治者的過錯而非傳統文化。

  總的來說,《易經》自是有其文化地位,楊振寧的分析也不無道理,但近代科學為何不在中國出現,這是一個龐雜的問題,用《易經》解釋未免太單薄了。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