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易經》規律,妙用無窮。我時常在生活中運用。
今年立春早,最寒冷的日子已經過去。身邊的朋友難以理解,整個冬天,我都能每天5點起床,他們說自己做不到。
我分享一條經驗給大家:每個人都有一個閥點,一旦打開,做什麼事都得心應手。
1、每個人都有一個閥點,是認知的極限。
《易經》的變化規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簡單一句話,任何人都可以記住,為什麼在實際做事中,自己仍然很難做到變通?
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閥點。要打開這個閥點,才能應機接物,隨機變通。
閥點,是你的極限點。有認知的極限,有行為的極限。
一個人,只能理解和認可,自己認知內的東西,一旦超出自己的認知,他們就無法理解,也不會相信。
《莊子》開篇逍遙遊,講到認知的不同,而帶來見識的差別。
斑鳩燕雀的小知,無法理解鯤鵬的大知,所以它們嘲笑和譏諷鯤鵬「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
2、打開自己認知的閥點,得到變通。
莊子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
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局限。他們想當然認為,自己經歷過的,自己想出來的,就是對的。別人的觀點,和自己不同,是別人錯了。
孟子是精通《易經》的人,他有一句名言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你做什麼事,不順、受挫、行不通了,不要怨天尤人,別找借口,應該反省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只有你意識到自己有局限,見識有短處,能力尚不足,才能下定決心改變。你的認知發生轉變,閥點才能打開,這時,釋放頑固思想,得到真正的變通。
3、沒有認知限制的人,做什麼事都得心應手。
一個人的認知和行為,是幾十年以來的時間和經歷,逐漸形成,所以非常頑固。想要一下子扭轉,是不容易做到的。這需要時間,一點點改變。
《易經》坤卦說:「履霜堅冰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易經》的變化,來自漸變,都是一爻接著一爻,逐漸變化而來,這是規律。
好的習慣,積累久了,會看到喜人的餘慶;壞的習慣,放縱不管,則會有敗壞大事的一天。
回到開篇,朋友好奇,我是如何做到5點起床的?
他們只看見,今年冬天,我做到了。但他們沒看見,過去的幾年,我一直在努力轉變,改掉熬夜晚起的不良習慣,中間持續了3-5年。
睡懶覺,是我30多年來,養成的行為閥點。要突破這個閥點,中間必須經歷一個漫長的、破繭成蝶的掙紮過程。我努力了好幾年,時而做到,時而做不到,反反覆復。
到今年,我突然就輕松做到了,這個閥點一旦突破,就再也不會回去。
現在,你讓我再去睡懶覺,睡不著,到了5點,就一定會起來。我會在寅時,感應天地之陽氣,清醒自己的頭腦,一整天都感到能量滿滿。這是睡懶覺的人,永遠都體驗不到的精神氣爽。
認知閥點打開了,行為閥點也打開了,從此,無論做什麼事都得心應手,一馬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