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愛貓
全網最溫暖的公眾號,善良的貓奴都關注了
關注
貓作為深受現代人喜愛的寵物,在古代社會中,上至達官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不少吸貓達人,並由此產生了一系列以貓為主題的詩詞、小說、傳說和繪畫,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貓文化。
在中國的貓文化史中,貓的形象是鮮活而多變的,既有忠良勇敢、富貴長壽的正面形象,也有媚態十足的反面形象。
中國人養貓的歷史起源很早,《詩經》中的《大雅·韓奕》中寫到:“有熊有羆,有貓有虎”,將貓和虎、熊等猛獸相提並論,此時的貓應當是尚未馴化的一種猛獸。
貓和虎同屬貓科動物,因為形象相似,常為人所並提,貓也常常被人稱為”虎舅”、”小老虎”,俗話中說:照貓畫虎。宋朝的畫貓家何尊師也認為貓和虎相似,”獨耳大眼黃不同,世俗又稱貓為虎師”。
西漢的《禮記·郊特牲》中寫到:“古之君子,使之比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貓”是古八臘之一,古人在臘月農事結束後,迎祭貓神,以祈求貓能夠消滅田鼠,保護莊稼,這時的貓因為捕鼠的功效性,而受到人們的尊敬。
漢武帝時期的名臣東方朔在其《答驃騎難》中寫到:“騏驥、綠耳、蜚鴻、驊騮,天下之良馬也,將以撲鼠於深宮之中,曾不如跛貓。“
雖是諷刺大將軍霍去病之作,也側面反映了西漢時期已有馴養的家貓。從湖南長沙馬王堆中出土的四貓紋漆盤中繪有的貓,也佐證了漢朝時家貓的馴養情況。
中國宮廷養貓的風氣始於隋唐,當時的貓以其高超的捕鼠本領得等登宮廷之內,開始受到人們的寵愛,武則天就是其中的吸貓達人,她曾派人到各地收集各種種類的貓,豢養在宮中,又訓練貓和鸚鵡相處,結果”貓饑,博鸚鵡食之”。
然而,在她害死蕭淑妃後,因後者在臨時前咒罵:”阿武妖猾,乃至於此!願他世生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武則天便下令以後宮中不許再養貓。
這一時期,貓的形象也開始入畫,許多仕女圖中都有貓的身影,還出現了一批有名的畫貓家,刁光胤、何尊師、盧弁等都是畫貓名家,何尊師的畫貓圖更以其逼真的形象被人稱為:何尊師畫貓,則鼠潛逃。
宋代時,養貓的風氣開始從宮廷深入民間,當時的文人墨客中就有許多愛貓人士,陸遊近萬首的詩中就有十幾首寫貓的詩,他在風雨如晦的天氣里和貓兒蜷曲家中取暖,寫到“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又寫有《贈貓》詩:“鹽裹聘貍奴,常看戲座隅。時時醉薄荷,夜夜占氍毹。鼠穴功方列,魚餐賞豈無。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對貓的神態描寫和喜愛之情躍然紙上。
當時的吸貓風氣漸盛,貓的地位也一躍千丈,養貓也頗具儀式感。
古人在養貓,”聘貍奴”之前,要翻看專門為貓設定的黃歷《象吉備要通書》,在挑好日子後,還要畫一張”納貓契”並準備好鹽、小魚幹等聘禮來聘貓。黃庭堅的《乞貓》詩中就有“聞道貍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的記載,這和古人因為喜愛梅花而聘梅的做法相似。
清人袁枚的《種梅》詩中說:“我聘梅花如聘婦,入門才是我家春。“古人聘貓和聘梅的雅趣和儀式感可以一見。
明清時,養貓的風氣更盛,明代的多位皇帝都喜歡養貓,還在宮廷中專門設有”貓兒房”來飼養禦貓。
喜歡玩樂的”蟋蟀皇帝”明宣宗不僅喜歡養貓,還擅長畫貓,繪有《花下貍奴圖軸》、《壺中富貴圖軸》等六幅貍貓圖卷。
明世宗、明熹宗更是吸貓達人,世宗的愛貓”霜眉”死後被用金棺材厚葬於萬壽山麓,並賜名”虯龍塚”,足見他對貓的喜愛。
清朝時,中國的貓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清人黃漢所著的《貓苑》對貓的典故,詩文和傳說等做了系統的整理和分類,便是貓文化中的集大成者。
古人還給貓咪起了各種雅號,諸如雪中送炭,墨里藏針,烏雲蓋雪,金被銀床等稱號。
現代則有”喵星人”的新稱謂,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衍生出了”瞎貓遇到死耗子”、”三腳貓功夫”、”貓膩”等相關俚語,有著豐富而形象的文化內涵,雖然沒有龍文化、虎文化那樣輝煌的歷史,卻有著獨特的內涵和魅力。
(部分田園貓的古稱)
國外對大陸的貓咪評價也非常高,稱它們為「一種絕妙的貓~滿分是十分,我給它十分!」
貓,也可以說是大陸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所以吸貓光榮,弘揚傳統。
領養代替購買,擴散出去。
「愛貓」
一個有態度的喵星人公眾號
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 快速關注
@新用戶↓↓也可點擊閱讀原文快速關注「愛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