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眼下正值麥收季節,想起三十多年前,麥收可算是一家人乃至全村人的一場小的攻堅戰,於是便約了影友趁周末前往三門峽陜州區鄉下拍麥收場景,順便找找那已遠去的記憶。在一個村口突然聽到了幾聲像驢叫又不是很像的聲音,我們尋聲過去一看,路邊小土坡的樹上栓了一頭騾子,看騾子周圍的環境應該是長期在這餵養。
順著路過去就是個地坑院,在窯院頂放著一輛架子車(當地土話把這架子車叫拉拉車),車上堆滿了割回來的麥子。一位老人正在收拾著麥場上的柴火,他把柴火集中到一起再往地坑院里扔,問起原因,老人說是要把這些柴火扔到院子里燒火,騰出麥場晾曬碾場。
老人姓蔡叫中華,今年76歲了,身材高大,氣色很不錯,只是牙齒不太好,說話有點漏風。但是一眼看上去蔡大爺就是幹農活的行家里手。
這是大爺的老伴,姓馬,老兩口同歲。蔡大媽說自己剛剛從集市上回來,我們問她買什麼了,大媽說什麼也沒買,就是去轉轉,見見村里的老姊妹。大媽和我們說話的時候,她身後一條狗惡狠狠的看著我們,大媽說這是她家的護院狗,也是自己的好夥伴,可頂事了。大媽說它不會隨便咬人的,要我們不要怕。
這車麥子並未完全成熟,蔡大媽說是村里電力工人要在麥田里架設鐵塔,為了趕工期,就提前收割了,全村只有自己家餵養的騾子,村民就讓大爺割了拉回來喂牲口吃。剛收割的麥稈太硬,騾子沒法吃,就準備把麥場收拾一下,用碌碡碾壓以後再晾曬幹喂牲口。天色不早了,我們幾個幫大爺把麥場柴火清理乾淨,並徹底掃了一遍。然後老兩口把拉回來的麥子開始往麥場上攤。
老兩口邊幹活邊和我們聊天,他倆在這村子里一起長大,蔡大爺笑說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青梅竹馬,結婚後兩個人的感情一直很好,孩子們後來長大成人,也各自成了家,老兩口為了自在方便,和孩子們分開生活了,大爺說自己身體不錯,老伴除了血壓有點高以外,其他都不錯,不想給孩子添麻煩,所以老兩口就互相照應著住在這地坑院里。
天色有點暗了,大媽催促大爺趕緊去套牲口,說要不一會還要摸黑。大爺很聽話的就下到地坑院里去取套牲口要用的器具。從他們說話的語氣方式上能看出老兩口非常恩愛。
大爺從地坑院里拿出騾子碾麥子需要的東西,左手拿的叫夾板就是平時拉東西的套繩,右手的叫套項,是套在牲口脖子上防止磨牲口脖子的。這些可都是現在農村不常見的老東西了。
大爺把夾板放在了碌碡跟前,拿著套項準備去牽騾子過來。
大爺介紹說自己一輩子喜歡養牲口,最多的時候家里養了24頭牲口,現在就剩下這頭騾子了,這頭騾子跟著自己26年了,這歲數也過了壯年了,蔡大爺愛憐的撫摸著老騾子,給我們說,這頭騾子是他的老夥伴,是他家功臣,他和老伴年紀大了,地里的重活苦活都靠這頭騾子了,每年收小麥的時候,騾子更是辛苦,要從坡地將小麥拉回,還要幫著碾麥子,騾子現在年紀大了,他和老伴也心疼,每次都不讓拉的太多,碾麥子一次也不會碾的時間太長。
老人牽著騾子從自家的地坑院上走過。
騾子牽過來,大爺給騾子套好,準備掛上碌碡開始碾麥子。我們要過去幫忙,大爺說騾子認生,我一個人就行,騾子跟著他26年了,平時基本上就是他走哪騾子就上那,他和騾子之間就像是父親與兒子的關係,現在孩子們勸自己不要養了,把騾子買了,但是他捨不得,自己這輩子就喜歡種地養這些牲口。孩子們拗不過,就由著自己了。
大爺趕著騾子開始碾麥子,這樣的場景小編也是在30多年前見過,如今看起來是滿滿的回憶!大媽站在場邊樹下,她的忠犬緊緊護衛著她,警惕的看著我們。
碾場結束時候,大爺提出想拍個合影,說自己老兩口快80歲了,還不知道能再幹幾年,麻煩你們給我們老兩口和我們的老夥計拍個照留個念,你們下次再來給我們洗了捎過來,我們欣然答應了老人的這個要求。拍照時,一直遠遠躲著我們的小狗也湊了過來,看來它也覺得自己是這家里的一員,不想錯過這難得的瞬間。這張珍貴合影里的場景也許再過幾年是真的再也見不到了。(更多圖文故事請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