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如果賦予你造物主的權利,要求你設計一個讓捕食者望而卻步的多刺野獸,同時這個野獸在人類看來又必須乖巧可愛,恐怕你不會覺得容易完成。然而刺蝟做到了。不僅如此,它們甚至還擁有了眾多卡通形象——比如在《刺蝟SONY克》中它們風馳電掣嫉惡如仇,而在《鼴鼠的故事》中它們有點懶惰卻又善良敏感。
這些小生物,與我們共享著城市。圖片:Jan Dolphing/ Buiten-beeld
我們通常說的「刺蝟」中,最常見的就是分布在歐洲西部的普通刺蝟(Erinaceus europaeus)和分布在大陸東北、華北和長江中下遊地區、乃至俄羅斯和朝鮮半島的東北刺蝟(E. amurensis)。普通刺蝟顏色深一些,體型小一些,不過整體來講這兩個物種從生活習性到外表都頗為相似,和人類的關係也都十分親近。不過,除去卡通作品里面的誇張描述,其實很少有人了解刺蝟的真實生活。
——比如刺蝟怎麼談戀愛,再比如,刺蝟長尾巴嗎?
盡管分布區域廣大,又不怕人,但是普通刺蝟的習性還是相對隱秘。圖片:Hrald / Wikimedia
「樹籬下的豬」
無論是普通刺蝟還是東北刺蝟,其實找到它們不難——只要夜晚在它們出沒的籬笆灌叢附近溜達一會兒,就可以聽到樹葉灌叢被拱著踩著的窸窣聲響,有時候還能聽到刺蝟獨特的呼哧喘氣聲。也難怪,英語中hedgehog(刺蝟)這個詞拆成兩半,hedge指籬笆,hog指豬,連在一起就是形容刺蝟像豬仔一樣吵鬧的習性。
荒草中覓食的普通刺蝟,總會發出很大聲響。圖片:digital-nature-photography.com
雖然聲音像豬,但比起野豬,普通刺蝟要心大得多,對於其他動物甚至人類的靠近都並不在意。這恐怕是因為它們可以把身體蜷曲起來,用尖刺保護自己的緣故。無論是哪種刺蝟,從它們的頸部到臀部,沿著身體的側面都環繞著一塊巨大肌肉。當遇到危險時,這塊肌肉會迅速緊張起來,帶動其他幾塊較小的肌肉一起收縮。從解剖學上看,這個機制非常像抽緊拉繩把垃圾袋塞滿的過程。當然,必須要替刺蝟澄清的是,它們的袋子里面裝的並非垃圾,而是頭部、身體和四根小腿。
論垃圾袋和刺蝟的共同點(從左到右,展示刺蝟的蜷曲機制)。圖片:hedgehogsofasgard.com
不怕摔的小刺球
「刺蝟」這個名字中,「刺」指的當然是全身帶刺,而「蝟」更說明這些刺的功能是防禦而非進攻。一只成年普通刺蝟全身約有5000至8000根刺,除了頭部和腹部,普通刺蝟的其他部位都覆蓋著尖刺。這些刺平時可以貼在體表,只有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才會「怒發沖冠」般每一根刺都豎起來。從起源上看,這些尖刺實際上是中空的毛發,由角蛋白構成,和人類指甲的成分相同。從功能上看,和刺蝟一樣身披尖刺的豪豬,被逼急了會豎起長刺倒退著沖向敵人,可是刺蝟卻只會被動防禦,可能這也是人類覺得刺蝟可愛又無辜的原因吧。
普通刺蝟身上每一根尖刺,都可以看到蛋白質折疊纏繞的結構。圖片inverse.com
有關於刺蝟的刺,一個常見的誤解是它們可以用來把水果紮在上面帶回家。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英倫三島,人們都相信這個小動物是果園里面的竊賊,這實在是一個來源於卡通和繪本的有趣傳說。在真實的世界中,刺蝟的食物主要由昆蟲、蠕蟲、蝸牛、青蛙甚至蛇組成。盡管它們也會吃一些水果和蘑菇,但是構成它們食譜的主要都是來自動物的蛋白質成分,更不會出現把水果頂在刺上背著走的情況。
沒有榴蓮味的蚯蚓幹,或許可以試試新鮮蚯蚓?圖片:Will Meinderts / Buiten-beeld
如果觀察普通刺蝟的糞便,會發現里面有大量未消化完全的鞘翅目昆蟲甲殼。圖片:hedgehogstreet.org
很多人不知道普通刺蝟會上樹。因為樹上往往有蝸牛、蛞蝓等美味的食物,所以刺蝟有時會爬到兩三層樓的高度覓食,然後又看起來笨拙地摔下來。這時候後背的尖刺互相交疊,提供了幾乎完美的減震,可以保證它們不會在跌落時受傷。
利用刺蝟刺原理制成的減震頭盔。圖片:inverse.com
黑暗中的孤獨求愛者
普通刺蝟是嚴格獨居的生物。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即便兩只普通刺蝟在野外迎頭相遇,也不會多看對方一眼。它們往往對於彼此都不會做出任何反應,只是低下頭各自走開。只有到了每年五月和八月之間的交配季節,它們才會相互靠近,帶著繁衍生息的目標接觸同類。
刺蝟是獨居的夜行動物,除了繁殖期間並不聚群。圖片:王放
這個過程之中雄性刺蝟的求偶行為也有點呆。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起來,雌刺蝟通常不是扭頭就走,就是猶豫不決,絕少輕易答允。而雄性普通刺蝟則會圍著雌刺蝟展開有點可笑的求偶「舞蹈」——沒完沒了地轉圈,時不時地湊過去聞一下,再發出一些有規律性的呼哧呼哧聲響。
如果雌刺蝟興趣不大,那雄刺蝟的解決方案是湊得更近一些,呼哧噴氣的聲音更響亮一點。如果幾只雄刺蝟湊在一起競爭,它們可能會有一些頭頂頭的小對抗,不僅談不上激烈兇猛,而且時常雄刺蝟打著打著,雌性刺蝟已經意興闌珊地獨自走開了。
都是刺,咋交配咋生娃?
前面我們提到,求偶過程中主動權完全不在雄刺蝟手中,其實這背後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刺蝟長著這樣的一身尖刺,如果沒有雌性的許可,交配根本不可能完成。
當雄刺蝟的追求奏效,雌刺蝟同意交配的時候,雌刺蝟會把它們的刺收緊平貼在體表,後腿向後伸展放低身體,盡可能減少刺對於雄刺蝟柔軟腹部的傷害。而雄性刺蝟會先用鼻子蹭蹭雌刺蝟的後背,再最後交流一下確保這些刺不會豎起來。然後它會用嘴咬住雌刺蝟的背刺,盡可能把身體緊貼在雌刺蝟的後背上,讓尖刺都順著貼住肚子。一兩分鐘後,交配結束,兩只刺蝟會從此分開,不再相見。
小心翼翼的雄性和急於脫身的雌性。圖片:BBC earth
哺育後代的時候,雌性刺蝟會索性躺倒露出腹部。圖片:lynxeds.com
在生小刺蝟的時候,尖刺會再一次帶來問題。所以解決的辦法是晚一點再讓這些刺長出來。一只普通刺蝟媽媽一胎可以生產多達十個幼仔,常見在四至六個之間。小刺蝟出生的時候連眼睛都沒有辦法睜開,刺也藏在皮膚下面,毫無抵抗能力。兩個星期之內小刺蝟的身上就可以覆蓋一層略軟的短刺,三個星期之內它們就會和媽媽一起學習外出覓食,而一個半月左右,它們就要靠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
圖為人工救助的刺蝟寶寶。在此也要特別提醒,如非專業人士請勿「自主救助「刺蝟,隨意將它們帶回家,很可能會導致一窩刺蝟寶寶因為失去媽媽的餵養而死去。圖片:Thomas Maren
普通刺蝟過得好嗎?
在《鼴鼠的故事》中刺蝟的第二次出場,是因為森林被砍伐,刺蝟和鼴鼠嘗試用香腸堵住難聞的汽車排氣管,失敗後最終在天鵝的幫助下逃回了森林。在今天,這樣的故事無時不刻不發生在普通刺蝟身上——適合它們分布的區域越來越小,它們的種群數量持續下降。
怎麼回事?它們不是一種親近人類、適應城市的生物麼?
普通刺蝟會利用冬眠度過漫長的嚴寒季節。在十一月到三月的冬眠期間,它們會找到一個安全的角落,比如幾根倒木下面、一堆落葉中間、或者幾塊巖石的縫隙中,然後就陷入到深深的昏迷狀態。這個過程中它們的體溫會從35°C降低到10°C以下,心跳從每分鐘高速波動的190下降低到20下。這時候的普通刺蝟觸手冰涼,看起來就像是死了一樣。因此,如果到處都是整齊劃一的柏油地和人工草坪,找不到這樣的土堆和荒草,普通刺蝟去哪里越冬呢?
在落葉中冬眠的刺蝟。圖片:Ingo Arndt
除了貓頭鷹、狐貍、狗獾、流浪貓等動物,普通刺蝟生存的更大的威脅來自於冬季的食物短缺,特別是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它們必須要在冬天到來之前盡可能快速地增加體重,從一個睜不開眼睛的小可憐變成體重超過600g的帶刺胖球,儲備脂肪才可以應付冬眠的需求。即便可以順利進入冬眠,如果冬季格外漫長寒冷,普通刺蝟體內的褐色脂肪會開始燃燒產熱,一方面保護內臟和大腦不被凍傷,另一方面也喚醒它們起來覓食補充能量,並且換個保暖更好的地方。
野地中覓食的東北刺蝟。圖片:王放
如果只有極其單調的城市草坪,缺乏物種組成多樣的灌叢和野地,那麼剛剛出生的小刺蝟怎麼積累體重,嚴寒中醒過來的刺蝟,又去哪里找到食物和庇護呢?
環保組織建議居民院子中給普通刺蝟保留落葉、雜草和枯枝,並且在圍牆上挖開可以讓刺蝟自由進出的小洞。圖片:wildlifetrust.org
三月份重新蘇醒的時候,也是普通刺蝟最脆弱的時候。剛剛從冬眠中醒過來的普通刺蝟體內脂肪已經消耗殆盡,體重降低了三分之一,走起路來像喝醉了一樣搖晃無力。這個時候普通刺蝟首先需要的是清潔的水源。如果沒有水,或者眼看著城市河流被水泥堤岸徹底固化無法靠近,那麼普通刺蝟從冬眠的虛弱狀態中復蘇將是個大問題。
在英國,有的居民會在後院為刺蝟準備水源。圖片:Nick Upton / naturepl.com
所以反過來想,一個城市如果在發展過程之中還可以擁有普通刺蝟,那一定意味著城市之中還殘留著自由流淌的河流,分布著旺盛生長的野地灌叢,覆蓋著不被殺蟲劑和污染物毒害的土壤。這片土地,也會讓人擁有驚喜和發現。
最後回答那個開篇提出來的問題——無論是SONY克還是普通刺蝟都有尾巴,而且並不短。因為它們身上覆蓋著尖刺又胖胖的,所以平時難以看到。
要看人尾巴,怪不好意思的。圖片:mytutorlist.blogspot.com
最後の彩蛋
一只赤狐的抓刺蝟教程
一只赤狐的抓刺蝟教程。原圖:Frederic Desmette / Biosphoto;動圖:雪梨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5年第65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王放。
日曆娘の廣告時間
北京的刺蝟學名叫東北刺蝟,整個華北、東北地區的刺蝟基本都是這種。有趣的是,在山里我從來沒看到過刺蝟,我和刺蝟的邂逅往往都在城市或者農田。
——《我與大自然的奇妙相遇:尋覓獸類》
這段關於刺蝟的描述,出自《我與大自然的奇妙相遇:尋覓獸類》。作者在小區里與刺蝟的邂逅,引發了一連串的觀察和思考。
物種日曆作者、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總監
張勁碩博士審讀推薦
作者宋大昭和黃巧雯是中國貓科動物保護聯盟的兩位資深成員。他們深入山野,基於多年對國內動物保護調查一手資料與親身經歷的創作。
每個物種的介紹,都從一次在「荒野」中邂逅的故事展開——
每一幅精美插圖,都是根據作者的經歷描述,精心繪制的
翻開書跟隨兩位作者,從城市出發,深入林海、跋涉雪原,漫步在雲山之間,觀覽懸崖峭壁之壯闊……最終一睹12種動物的風采。
想了解更多大自然的精彩瞬間?戳閱讀原文,直達購買鏈接~全套還有三冊,快去點開今天的第三條內容詳細了解!
如需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戳「原文」直達購買!手慢一點兒就要斷貨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