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運動差點死在50年代!6加時讓球迷悶得罵娘,一奇人一設計拯救了NBA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在搶七大戰擊敗金塊後,拓荒者進軍西部決賽,那一場4加時的史詩級比賽成為了系列賽最經典的一場:當比賽落下帷幕時,螢幕內外的所有人都在為場上的球員們喝彩,他們也的確配得上這份稱讚:全場比賽一共鏖戰了近4小時,雙方共6名球員上場時間超50分鐘,最終拓荒者以140-137贏得了G4的四加時大戰。

驚險、緊張、刺激,這些或許會成為見證者日後用來形容這場超級加時大戰的詞匯,但是對於68年前的那場史上最長加時賽,得到的評價卻是乏味、無聊、壓抑。不過在那個NBA尚未成熟的年代,它卻成為一個歷史的助推器,成為NBA和職業籃球發展的註腳。

籃球運動差點死在50年代!6加時讓球迷悶得罵娘,一奇人一設計拯救瞭NBA

六加時折射出的NBA時代危機

1951年1月6日,客場作戰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奧林匹亞隊前去挑戰羅切斯特皇家隊,雙方在48分鐘的常規時間內戰成65平,而在6個加時賽整整30分鐘的比賽時間內,雙方有兩個加時掛零蛋,最終奧林匹亞以75-73險勝對手,艱難拿下了這場史詩級的勝利。

遺憾的是,從球迷到媒體對這場比賽的最終結果都失去了興趣——現場球迷不斷發出噓聲,並在比賽還未結束時就提前離場,第二天的《印第安納波利斯星報》也只留下了只言片語:「昨晚,拉夫-貝爾德在第六個加時賽還剩最後1秒的時候投進了關鍵一球,讓印第安納波利斯奧林匹亞隊以75-73戰勝了羅切斯特皇家隊。」

籃球運動差點死在50年代!6加時讓球迷悶得罵娘,一奇人一設計拯救瞭NBA

更加搞笑的是,奧林匹亞隊因為比賽時間太長錯過了去芝加哥的火車,他們不得不先坐火車去底特律,然後在那包了一架飛機前往下場比賽的目的地。這本是一個不錯的挽救措施,但由於飛機只能同時容納5名球員,球隊只好將先發五虎先送過去,其他人再去乘大巴,而大巴直到比賽結束後才趕到球館,於是他們也成了NBA歷史上唯一一支只派5名球員出戰的球隊。

上世紀50年代初的籃球究竟有多無趣呢?回顧一下這場6加時的比賽就知道了:在總共30分鐘的加時賽中,雙方平均每次加時只有1次出手,因為每次加時賽開始後,率先獲得球權的隊伍都會將時間耗盡,直到時間快要走完才出手投籃,因此才造就了這麼多零分。

籃球運動差點死在50年代!6加時讓球迷悶得罵娘,一奇人一設計拯救瞭NBA

事實上在幾個星期前,聯盟才剛剛打完一場同樣驚世駭俗的比賽:1950年11月22日,湖人與活塞以18-19的比分打完了整場比賽,最後一節的比分為1-3。那場比賽獲勝的活塞一共在運動戰中出手13次,命中8球,他們一直在消耗時間,以限制對面的超級巨星喬治-麥肯的發揮。聖路易斯安娜的一家報紙忍不住痛罵道:「他們丟盡了職業籃球的臉面!」

兩場醜陋比賽的內在邏輯是一樣的:從球迷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比賽自然是無聊至極,甚至可以說是浪費生命,不過在那個沒有24秒進攻時間限制的年代,這對於球隊來說是最為保險的做法:「既然我們已經能贏球了,那幹嘛還要出手投籃呢?只要控制住球到比賽結束就好了嘛!」

「當時比賽就是這麼打的,領先一方把球藏進冰窖里。」賽爾提克傳奇後衛鮑勃-庫西回憶時說道,「從第三節開始,領先一方基本就開始坐在籃球上了。教練這麼做也很正常,因為沒必要去打那種你來我往的比賽。我們領先了,那我們就只要看14號(庫西的球衣號碼)跟隊友玩躲貓貓的遊戲就好了。」

在那個年代,如果你是落後方且對方有庫西這樣優秀出色的控球後衛,那麼奪回球權的辦法只有一個:犯規,而且是非常兇狠的、讓對手覺得你不好惹的犯規。當送對方上罰球線成為唯一能交換球權的機會時,比賽自然陷入無止盡的拉鋸戰。

1953年季後賽,雙方場均罰球數加起來是不可思議的80次,而在當年賽爾提克和錫拉丘茲的一場季後賽中,雙方一共犯規106次,罰球128次。而過多的犯規自然會導致雙方火氣上升,於是球場上的鬥毆騷亂屢禁不止。

這便是當時NBA聯盟的生存境遇:比賽節奏拖沓、過程乏味,場內外的基礎設施糟糕,聯盟管理漏洞百出。這些因素讓NBA成為了不受球迷和媒體待見的體育聯盟,幾乎快要活不下去了。

窮則思變,而這一變,改變了職業籃球的歷史,也拯救了NBA聯盟。

籃球運動差點死在50年代!6加時讓球迷悶得罵娘,一奇人一設計拯救瞭NBA

24秒剛剛好

丹尼-比亞索恩出身於義大利,他以經營保齡球和餐館起家,並在二戰前就涉足職業橄欖球,而在1946年,他憑借著優秀商人的本能敏銳地嗅到了職業籃球這塊寶藏,並且從NBL收購了位於紐約州的錫拉丘茲民族隊(現費城76人隊),並且正式加入NBA聯盟,和同樣位於紐約的羅切斯特皇家成鼎足之勢。

在這期間,他從一個對籃球一竅不通的老板變成了如當今庫班一樣的「氪金球迷」,甚至經常坐在球隊板凳席,在認為球隊遭遇不公平判罰時朝裁判咆哮。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當其他球隊老板對其行為提出異議時,比亞索恩直接任命自己為球隊助理教練,這讓他出現在板凳席顯得更加名正言順。

這樣一個愛籃球、愛球隊的老板,對於如此枯燥的比賽自然是不滿意的,早在1951年他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並開始到處兜售。

「比賽像是一開始就被安排好了。」比亞索恩在評價當年的球賽時說道,「球隊取得領先,即使還是上半場,那也等於結束了。其他球隊只有不停犯規,結果就是不停地罰球。真的太沒意思了!」

但直到1954年季後賽,NBA歷史上首位總裁莫里斯-波杜夫才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在我們的比賽中有很多球星,我們必須打出高得分的比賽。」

於是在比亞索恩的建議下,聯盟於1954年夏天召集了各隊老板、球員代表前來紐約開會。會上,比亞索恩跟聯盟管理層和其他隊老板詳細論述了他的思路:聯盟要鼓勵進攻,因為只有進攻才能刺激觀眾。而鼓勵進攻的方式,則是用進攻時限來加快比賽節奏。

「其他的體育都有相關的規定來限制進攻時限:棒球里面是三振出局(三次擊球不中就要被換下),橄欖球中4個回合必須前進10碼,否則就要交換球權。」比亞索恩說道,「但在籃球比賽中,如果你領先且隊中有一個優秀的控球球員,你可以在進攻端消耗時間到比賽結束。」

在研究過許多場比賽的數據之後,比亞索恩發現平均每隊每場出手投籃次數約為60次,兩隊一起出手120次左右,這便是24秒進攻時限的由來:每場球48分鐘乘以60秒等於2880秒。2880秒除以120,剛好是24秒。

為了讓聯盟高層和老板信服,比亞索恩還專門請來了一群來自高中和大學籃球隊的運動員做示範,展示24秒的進攻時間限制到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由於還沒來得及製作專門的24秒定時器,於是比亞索恩用自己的手表計時,只要24秒一到,他就大喊一聲「Time」,進攻端必須交出球權。

據在場人士介紹,整場比賽打得非常流暢,球員們並沒有表現得很慌張,偶爾還能再24秒的時間內打出不錯的團隊進攻,這給在座的各位留下了很深印象。一個月後,波杜夫要求各隊老板對該項規則進行投票,最終全票通過。

1954年10月30日,曾經在6加時中敗下陣來的羅切斯特皇家隊參加了賽季揭幕戰,那也是24秒進攻時限規則首次引進籃球場。在現場1700名球迷的見證下,皇家隊以98-95戰勝了對手,他們的當家球星鮑比-瓦澤爾砍下華麗的25分11助攻,整個現場為之沸騰。

籃球運動差點死在50年代!6加時讓球迷悶得罵娘,一奇人一設計拯救瞭NBA

拯救了NBA的規則和遲來的名人堂

在引進24秒計時器的同時,有關犯規的規則也被修正:球隊犯規有次數限制,進攻犯規算作球隊犯規但不追加罰球,在後場的所有犯規都會被算作球隊犯規。球場上再也不會出現不計後果地滿場犯規,配合24秒規則大大加快了比賽節奏。

24秒計時器出現的第一個賽季,NBA球隊的場均得分達到93.1分,比前一個賽季多了13.6分。在庫西的帶領下,賽爾提克成為歷史上第一支場均得分破百的球隊,他毫不諱言地表示「引入進攻時限挽救了NBA」。三年後,NBA所有球隊的場均得分都超過了100,而賽爾提克也開始了他們傳奇的八連冠之旅。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