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我他媽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真的,做這種事太癲了吧?現場球迷買票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人家就是來看你表現的,所以我的責任就是保持狀態,打出高水平發揮。而且我這樣的人,會逃避嗎?後背疼了,身體酸痛就不打了?開玩笑。」
這是今年夏天,41歲的科比-布萊恩特在接受採訪時表達的他對「負荷管理」現象的看法。
科比的言論得到了很多支持,又引發了一輪「還是以前的NBA更強硬」的感慨。
全力以赴,是科比所代言的「曼巴精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他的傳奇故事中,帶傷出戰是家常便飯。網上還有他年輕時候手腕骨折,打著石膏還用另一只手投籃的照片;手指關節脫臼,他下場叫訓練師掰回位就繼續打;甚至跟腱撕裂,他還要堅持完成兩次罰球再離開。
因此,科比退役三年後聊起負荷管理,似乎應該讓很多年輕又健康卻已經開始輪休的球星感到臉紅。
新賽季開始半個月,上賽季的FMVP卡瓦伊-萊納德8場里休了2場,還都是全國直播。快艇對其身體狀況閃爍其詞,逼得聯盟出手調查,最終對其處以5萬美元罰款。
很多名嘴大V都在譴責他,說他作為巨星對聯盟、對球迷和合作夥伴實在太不負責。
而曾在黃蜂擔任主帥的史蒂夫-克利福德向媒體傳達了喬丹對於負荷管理的看法,更是基本在打小卡的臉。克利福德稱,喬老板每年都會這樣提點自家球員:「我付給你們的,是82場的薪水。」(按照這個邏輯,萊納德本賽季的薪資為32742000美元,每一場的薪資為39.9萬美元)
看起來,科比和喬丹這樣的「老牌硬漢」對負荷管理充滿不屑一顧。
那為什麼如今聯盟還有這麼多球星願意不顧輿論譴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 * *
負荷管理這個詞在NBA流行開來,主要得歸功於勒布朗-詹姆斯的創意。
輪休式DNP其實古已有之,是詹皇把這一行為冠以負荷管理的稱謂。
「Load Management」原本是能源領域的專有名詞,指的是需求側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即通過調整或控制負荷,而不是靠發電站輸出來平衡網路上的電力供應的過程。
對於運動員來說,體力也是一種能源,勒布朗的引用是十分貼切的。
2019年2月3日,湖人在對勇士的比賽中DNP勒布朗,在官方技術表上給出的理由就是「負荷管理」,讓整個NBA炸開了鍋,推特上一片嘲諷,稱這比霍華德以「屁股」為理由休戰還搞笑。
賽後,勇士主帥史蒂夫-科爾也實在忍不住高級黑,調侃稱:「接下來終於可以休息五年,我可以好好負荷管理了。」
當天,著名俚語網站Urban Dictionary就更新了「負荷管理」一詞的定義,把勒布朗從里黑到外:「這是一種迫使超級巨星自願或非自願地表現得像一條沒有Y染色體的狗一樣的身體狀況。」
眾所周知,Y染色體是雄性所具有而雌性所沒有的性染色體。換句話說,UD是在以非常性別歧視(「不是男人」的邏輯等於「不配為人」)的方式罵勒布朗。
勒布朗因為他的創舉被集火,但事實上,不管在哪個時代,是個球員都進行過負荷管理。每當賽季打到中後期,傷病潮開始爆發的時候,都會有輪休情況出現。小卡現在玩負荷管理這麼溜,其實也是得了大師真傳。
格雷格-波波維奇,應該是最有靈魂的負荷管理者。雖然他沒發明這個詞,但創意也不差,畢竟是敢在DNP鄧肯時明目張膽給出「老」作為理由的。
人們怪小卡和快艇砸全國直播的場子,打NBA的臉,但顯然馬刺絕對更讓NBA恨得牙癢。2012年,他們曾經挨過25萬美元的重罰,因為波帥的負荷管理策略簡直近乎挑釁:面對有三巨頭的熱火,在一場重點全國直播比賽,他故意輪休了四名主力——GDP三巨頭外加丹尼-格林。
當時小卡才21歲,剛好因為膝蓋肌腱炎連續休戰了18場比賽,因此也根本不在大名單里。
大衛-斯特恩在聲明中表示,「馬刺的行為已經違反了聯盟政策,輪休球員的方式已經不符合NBA的最大利益。」
* * * *
或許波帥保護球員的方式有些極端,但他有充分的理由。25萬的罰款不少了,但照樣沒能抑制住輪休風潮,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勢。
喬丹說球員應該把打滿82場當作自己的工作責任,他自己生涯里有9個全勤賽季,這很容易給人一個誤解,那就是他真的可以不休息。
但事實上,90年代在公牛擔任多年訓練時的沃利-布雷茲說,喬丹也需要休息,「一到休賽期他就去打高爾夫,在9月之前都壓根不碰籃球。或許會跟幾位朋友打野球,但絕對不是一天苦練8小時那種。」
而且即便在賽季中,喬丹有時也採取了「艾弗森式」的態度對待訓練。「有時候,麥克是會來球館,但只是冰敷膝蓋,抽根雪茄,然後去打18洞高爾夫。」
也有記者說,喬丹以二十年前的觀念評價現在的NBA不太合適,他巔峰的時候,NBA不興輪休,球員也沒有意識到輪休對他們的身體狀態會產生多少幫助。
NBA也是在2010年以後才逐步引進各種高級數據,並開始監測球員的生物數據、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漫長的82場賽程給他們造成了重大負擔,影響到他們的健康、競技狀態乃至大腦功能,如果一直得不到充分休息和恢復,短期影響或許不明顯,但損害球員生涯的長期發展,是誰都不願看見的結果。
馬刺管理層在籃球經營上一直走在體育界前沿,蒂姆-鄧肯能打出如此傳奇的生涯,他們能連續22年打進季後賽,對輪休精神的徹底貫徹,是有幾分功勞的。
當然,波帥被罰25萬那回,某種程度上是他的抗議,他就是要惹怒聯盟,並讓輪休成為被普遍討論的話題。
波帥也達到了目的,近幾年每到全明星和訓練營,蕭華在召開新聞記者會時都會被媒體問到修改賽制的話題。他不止一次承認,聯盟需要為球員減負,球員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需要更多關注和保護。
「如果科學研究真的證明82場賽制對球員來說負擔太重,那或許一個賽季就不該再打82場。我可以接受改,我們也會繼續探討這些可能。」
蕭華一直都說,比起斯特恩他是個更願意聆聽的總裁。
的確,在他治下,聯盟在給球員減負,壓縮訓練營,延長賽季降低了比賽密度,取消五天四戰,背靠背次數越來越少,全明星周末也給了球員更多休息時間,去佛羅里達曬幾天太陽都沒問題了。
但這些安排沒有動搖聯盟商業利益,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球隊仍在疲於奔命,每個賽季都累積令人怎麼舌的飛行里程,基本每天都處於連軸轉的狀態。這種節奏不用說球員,就是隨隊出行的訓練師、隊醫和神經科學專家都受不了。
年輕點的教練進聯盟沒幾年,賽程給他們身體的負擔,戰績給他們精神的壓力都體現在謝頂上;更年輕的球員身體素質比教練強,但這些外力累積給他們帶來的傷害,可能越來越難以恢復和逆轉。
喬丹沒有經歷社交網路時代,也沒有見過那麼瘋狂的自由市場。時刻不停的新聞循環讓賽季結束的時間已經不以總決賽結束為標準,到7月自由市場開啟,才是真正的全民狂歡。
但另一方面,球員也因此根本無法安心休息。今年夏天的自由市場就堪稱爆炸,然而熱鬧過後,基本所有大牌都選擇退出國家隊,讓美國隊在世界盃顏面掃地,就是直接後果。
科爾一直建議NBA縮短常規賽,快艇被罰款後,他說希望常規賽能縮減到75場,「其實減的並不多,但這足以給我們更多休息和訓練的時間了。」
但他也承認,「這會影響聯盟的整體收入,進而影響每個人的收入,所以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啊。」
* * * *
上賽季,常規賽總出場時間超過3000分鐘的只有布拉德利-比爾一人。喬丹在公牛的最後一個賽季,超過這個數字的有18人,喬丹自己也在其中。
有人感慨喬丹的想法過時,也是無可避免的事。當然有人在推特上誇讚科比跟腱斷了還罰球的鬥士精神,但立刻也有人在評論區表示:「如果科比早開始負荷管理,他的跟腱很可能就不會斷。」
這是科比生涯最大的如果和遺憾,在跟腱斷裂前,34歲的他7場比賽平均出戰45.5分鐘,根本不是合理的數字。但當時,丹東尼根本勸不了科比,這是科比求仁得仁的主動選擇。
所以,在賽程長度、比賽時長無法改變的現狀下,負荷管理只是無奈之舉了。
時代思潮早就變了,球員都強調自主,萊納德雖然低調,但其實非常有個性,他敢忤逆馬刺的球隊文化,在快艇也不肯公布自己的具體傷情,管理層和教練組都得配合,足以說明如今巨星的影響力有多大。
魔術師很多年前就說過,現在球員的想法已經跟他和伯德那時候不同了。他們曾經還願意為了聯盟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犧牲掉自己的,但而如今的巨星「做自己」從未如此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