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判斷一個人是哪類跑者,有一個特別神奇的指標可以參考。
這個神奇的指標就是:
馬拉松比賽跑量/總跑量
比賽的跑量除以全年總跑量,這個數值每個人都會不同,你可以看一下自己的跑步記錄,做個分析,看看你是哪類跑者?
以賽代練型跑者
馬拉松比賽跑量/總跑量>80%
這類跑者的總跑量幾乎就是馬拉松的量,沒什麼訓練,全是比賽。這類跑者可以成為以賽代練型跑者。如果一個年跑量的構成中,比賽量占到了80%以上,訓練量小於20%,可以判斷該跑友就是以賽代練型,那為數不多的20%日常跑量,很可能就是賽後排酸。
這類跑者的優勢是頻繁參賽,跑量總是與獎牌掛鉤,朋友圈刷讚指數很高。潛在的問題是,太過頻繁參賽而缺少必要的訓練,成績很難穩步提高,受傷風險很高。
高效敢拼型跑者
馬拉松比賽跑量/總跑量>50%
這類跑者的馬拉松跑量比訓練量多,也就意味著訓練量不足42公里就要去跑42公里的配額。可想而知這些跑量是遠遠不夠的,和以賽代練差不多,比常規訓練的跑者更敢拼一些。
這類跑者的優勢和以賽代練差不多,沒什麼訓練,高調參賽,一般都是繁忙人士。潛在的問題和以賽代練類似,成績提高比較慢,也有潛在受傷的危險,很多人沒有成為以賽代練的跑者,可能因為假期不夠,不支持頻繁參賽。
穩紮穩打型跑者
馬拉松比賽跑量/總跑量>20%
訓練占到了80%,比賽占到20%,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量了。換算下來平均跑一場42,會有160公里的訓練量為之服務,是相當靠譜的方式。合理的訓練配置,要有大量的慢跑基礎,少量的速度訓練和更少量的參賽為組合方式。
這類跑者的優勢是穩紮穩打,成績可以穩步提升,對跑步的理解也多面,訓練組合、科學演進,比賽策略都有足夠的時間來研究。一年會有幾場重要的比賽來進行,成就感和新鮮度也更高。是一種相對容易跑的長久和跑的更有成就感的方式。
常年跑者
馬拉松比賽跑量/總跑量<10%
這類跑者的比賽占總跑量不到10%,而有90%時間都在訓練,或者說,跑步已成為他的生活方式,這類跑者要麼好成績,要麼就是健康跑不強求的態度。
常年跑者在跑步文化比較多元的地區較為盛行,常年跑者多半已經參加過很多比賽了,是一種回歸淡然的過程。好的常年跑者應該是執著過放下執著後的淡然,也有的常年跑者是佛系跑者,可能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已經有過風起雲湧,而將跑步作為風輕雲淡的伴隨。
分析一下你的2018年跑量,你是哪類跑者?
你是哪類跑者 (單選) 0人 0% 以賽代練 0人 0% 高效敢拼 0人 0% 穩紮穩打 0人 0% 常年跑者 0人 0% 不可描述
黑跑黑話
「跑量構成,展示了你的跑步偏好。」
跑步,真是很有趣啊,跑量一樣的人,竟然是完全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