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任何超越時代的人,必然會被時代所拖累,只是程度各不相同。
如果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加內特這種身材技巧速度爆發力都兼具的超級長條怪,不全隊加速配合他抱著球往籃下突破簡直是暴殄天物。而照這個套路正常玩下來的話,KG場均拿二十七八分,每場四五個反擊扣籃,外加無數讓對方教練砸技術台狂罵這他媽難道也可以的罰球,太容易了。
這實際上就是字母哥在生涯前幾年反復試錯之後,如今所走的路線,而回過頭來看,以KG剛滿20歲就17分8籃板2封蓋+50%命中率的天賦來說,放在如今要達成類似的成就,似乎也並不難吧?(同期對比:字母哥20歲的時候場均16.7分6.7籃板1封蓋+49.1%命中率)
然而可惜他所處的時代並不允許他這麼做,加內特進入聯盟的1995年,其實距離現在已經24年了——這是一個相當於喬丹第一次奪冠時回望拉塞爾張伯倫的時間長——在當時,大個子稍微投遠一點的中距離都算離經叛道,被所有媒體罵軟,而防守隊員對於敢這麼做的人也不友好,因此狼隊在KG在生涯早期對他的開發實際上非常古板。
加內特1997年季後賽面框拉球突破打德雷克斯勒
前兩個賽季,KG都被當做是巨型小前鋒來使用,而彼時NBA對於巨型小前鋒最常規的用法就是低位背打+跳投(參考以前爵士隊的瑟爾-拜利),再加上尚未放寬的翻腕規則,讓KG最適合如今環境的持球突破能力一直處在抑制狀態(而當時內線堆疊的聯盟戰術風氣也不允許他做很多持球突破),因此底線翻身跳投從那時起就被認為是最適合他的技術能力來開發,並且直接貫穿他的整個職業生涯。
<figure data-size="normal" <figcaption
1997年翻身背打羅德曼
<figure data-size="normal" <figcaption
同一場比賽,翻身背打皮蓬
這也可能正是為什麼我們會感覺KG的進攻始終過於機械化缺少靈性的原因,也是導致KG破防能力差的一個因素,除了08年總決賽那個失去平衡的拋射打板,我們印象中他甚少有那種把自己身體天賦利用到極限的鏡頭,每一個球都鑿的專心又合理,動作標準一板一眼,連隔人扣籃都透著一種有理有據的氣息……一邊讓對方嘆氣這我沒法防,卻又難以產生爆炸性的破壞力。
而這一切,在1997-98賽季古格利奧塔受傷,狼隊終於將加內特推上內線四號位以後變本加厲——至始至終,狼隊都一直試圖將KG的天賦往模型里套,跟著麥克海爾練背打,練跳投中距離,練低位腳步……殊不知這些東西可能都並不適合加內特的身體條件。
因為他太超前了。
或許相比麥克海爾,加內特更需要一個老尼爾森。
在防守端,狼隊對於KG的應用也很矛盾,一方面桑德斯不捨得放棄KG靈動的防守,另一方面他們又不能用KG去打4號位去應對當時那個磨牙吮血的低位環境,於是在聯盟松動以後,灰狼隊成了NBA第一個主打聯防的球隊(玩nbalive的朋友對此應該印象深刻)。
在這套體系下,KG成了站在中間位置那個四處補鍋的人,但NBA特有的防守三秒規則讓狼隊的聯防實際上也是二把刀半瘸腿,於是最後在與小牛的季後賽結束後,KG不得不把被諾維茨基打爆的鍋背到現在。
因此,回望KG的整個職業生涯,我們看到的是整個NBA環境對他天賦的巨大浪費,加上狼隊糟糕的管理層,更是把這種浪費放大到了讓人難過的程度。2004年三頭怪解體之後,KG一度進不了最佳陣容,甚至連最佳防守球員的選票都很難拿到。我們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加盟賽爾提克的話,一直留在狼隊的加內特,其防守和生涯評價可能永遠無法升華到了我們現在所吹噓的那個程度。
所以,我們最後看到了一個奇怪的,120%努力,卻沒能徹底兌換天賦的KG。
當然,這種情況在NBA里其實也並不算罕見,魔術師生涯早年被逼迫打過得分後衛,尤因在大前鋒位置上荒廢兩年……你不能責怪教練只會保守的按圖索驥,畢竟他們也不知道這種未歸類的禽獸應該如何使用。
反過來看的話,2002年的騎士吸取教訓讓勒布朗從控衛打起就成功了嗎?1993年老尼爾森逼迫韋伯去打中鋒又成功了嗎?
而事實上,早年加內特被麥克海爾一點一點磨出來的基本功,其實也讓KG在未來十幾年受傷之後獲益匪淺,所以我們才能看到當同時代的球員們早就開始挺著肚子做解說時,KG依然可以抖動模特般的身材,繼續用所謂的「鐵血跳投」來懲戒對手,然後整個生涯他靠這個拿到了26071分。
這就是KG,他以自己的整個生涯為范例,用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了整個NBA從90年代肉搏陣風格轉型的標誌性過渡人物,無論是從技術風格,還是從球員個人命運選擇(比如他的超級大合同,以及後來的降薪,被動轉會,「忠誠會傷害你」,放棄交易否決權……),他都以最保守最勤勉的態度,完成了最先鋒最開創性的突破。
他是一個先鋒的標誌,也一個球風老派保守的old school。
他是舊時代倔強的看門者,也是開辟新時代的鋪路石。
他是凱文-加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