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已經從聯盟消失很久的理查德-傑弗森,用一次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訪談狠狠刷了一次存在感,他直言說,「尼克給我提供過一份合同,然後我就意識到我該退役了。我寧願給籃網當解說嘉賓,也不願意給尼克打球。」
尼克隨即展現出了「老實人」的耿直,表示「我們從未給理查德-傑弗森提供過正式合同」。所以輿論眼中的事情就變成了:憨憨尼克為滿足自己的大前鋒收集癖,曾示好前NBA總冠軍傑弗森,但如今的名宿不但毫不領情,而且在四五個月後掛在網上嘲諷。
這種堪比表白信被對方貼在班級版報上的行為,不由得讓人為紐約感到可惜。
雖然傑弗森之後有過道歉,可是那聽起來也並不誠懇。他解釋說,「菲茲戴爾和我相識20年,總經理斯科特-佩里也是我新秀賽季就認識的好朋友,我要和這幾位道歉。但那些腦殘尼克球迷,我根本不想理他們,我也不可能跟他們道歉,說實話,看到他們氣得跳腳,我毫無波動,甚至還很享受這種感覺。」
與其說是道歉,不如說這是挑釁和補刀…
看上去傑弗森像是球員翻身做主時代里的又一位楷模,但他的真實形象根本就沒有這麼光輝:這位寧願退役也不去不喜歡球隊的信仰硬漢,一年前還是個四處求合同的饑渴男人。
傑弗森簡直是人類穿越迷惑行為大賞:他在2018年10月親口承認退役,但緊接著反悔,隔空喊了一年。等到今年夏天,又宣稱是「看到尼克的合同決定退役」,這還不夠精彩:早在2016年,騎士奪冠當天,傑弗森喜極而泣宣布人生願望已了,就此退隱江湖。一個禮拜後,「在勒布朗的感召下,我決定繼續發光發熱」,傑弗森繼續自我口頭官宣。
在過去的一整年時間里,他不斷否認退役傳聞,並且對著全聯盟喊話,希望能繼續打球,就差明說是個合同就簽了。但在2016年之後,也就最多讓人知道還有這麼一號人,僅此而已。而且他在之後兩個賽季的存在感,都比不上這一年在訪談中指點江山來的刺激。他和大放厥詞哥帕金斯,是目前市面上的兩大野生專家,專門以總冠軍成員身份去點評誰誰誰沒前途做得對,常有反智言論,令人頗為困惑他到底有沒有核心觀點。
雖然混跡於各大主流媒體,可傑弗森所經歷的每支球隊,每個圈子,現在都沒怎麼把他當回事。
所以這個奪冠名宿的身份,是怎麼來的呢?
2015年夏天,當時的小牛對底薪的傑弗森表示還算滿意(場均5.8分2.5籃板),於是早早提供了一年續約合同,35歲的傑弗森也爽快地答應了。然而在小喬丹突然宣布反悔之後,整個達拉斯面臨動蕩和崩盤,傑弗森卻在這個時候主動找到庫班,希望能夠解除口頭協定,尋找一支有冠軍前景的球隊。此時的庫班,其實很清楚自己只能答應——與其看著老將出工不出力,冒著大概率賽季中期被要求交易或者買斷的風險,還不如同意換個好名聲。於是傑弗森搖身一變,成了騎士的一員。
就這樣,常規賽5.5分,季後賽5.4分,總決賽系列7場,在24分鐘里拿下5.7分,傑弗森以球隊輪換身份奪得總冠軍,從此開啟了狐假虎威的裝X時代。
但如果我們站在理性的角度,去評價傑弗森漫長的職業生涯。這樣一個被寄予厚望,巔峰期多個賽季場均20+的準全明星球員,到退役時所有個人榮譽,只有一個最佳新秀二陣,這本身就有些說不過去。而當他的老大哥卡特仍在拿著一份弱隊底薪奮戰,在場上被小了15歲的字母哥用身體碾壓的時候,傑弗森對合同的態度,也很難令人恭維。
縱觀傑弗森的整個生涯,他仿佛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普世的價值觀和體育精神離他很遠,這也可以解釋他的生涯為何如此沉寂。
2001年,亞利桑那彈簧人傑弗森在首輪第13順位被火箭選中。然後就是那筆被討論了十幾年的交易:火箭把他和同一年首輪布蘭登-阿姆斯特朗、傑森-科林斯一起打包換了埃迪-格里芬,最終他們血本無歸。
而傑弗森運氣極佳,不但直接成了首發小前鋒,而且前兩年都打進了總決賽。雖然在總決賽里籃網的底褲都被奧尼爾扯了去,但傑弗森年少出名,人們對他寄予厚望。
三年級18.5分之後的夏天,籃網直接砸來一份6年7600萬的超級合同,在當時已經是新秀最高的檔次了。而在之後,籃網換來卡特組成三叉戟,球隊一直保持在東部強隊之列。但隨著勒布朗和魔獸的異軍突起,基德厭倦失敗重返達拉斯之後,籃網終於陷入重建:打出生涯最佳一年場均22.6分的傑弗森遭到甩賣,他被送到公鹿,換來剛打完一年級的易建聯和垃圾合同鮑比-西蒙斯。
在積貧積弱的公鹿,傑弗森打出了一個雇傭兵的應有水平,於是求賢若渴的馬刺動了心思。事實上,馬刺這筆交易形同打劫:布魯斯-鮑文、奧博托和科特-托馬斯,而這三個人只有37歲的托馬斯留下來打了一年,鮑文更是不願為馬刺之外的球隊打球,當場退役。
還有一年合同的傑弗森,與馬刺續簽了4年3890萬,實際上雙方都在為融入讓步,包括GDP的主動示好和降低出手。不過,傑弗森最終成為了馬刺鄧肯時代「唯一無法融入的千萬球星」,兩個賽季蠻乾的打法,斷崖式的數據下跌(場均僅有11.2分),馬刺第一年被太陽4場橫掃,第二年慘遭黑八,忍無可忍的馬刺最終在第三年過半,將首次得分不上雙的傑弗森打包首輪,換成了老船長史蒂芬-傑克遜。
31歲,傑弗森的巔峰期就此終結。他被當成垃圾合同,先後甩給勇士和爵士,在爵士,他打出了一個整季首發,得分10.1分的賽季,然而最終等到的也只是一份底薪——小牛被灰熊挖走卡特,隨後底薪簽下傑弗森替換他的位置。
比卡特小了3歲的傑弗森,那時候的狀況卻遠遠比不上傷痕累累的老飛人。
傑弗森從此來到板凳席,成為突擊尖兵——在第二陣容衝擊得分,或者用來和對方二線核心纏鬥。在他34歲的年齡,依然是個勇猛有餘機智不足的莽漢。而在騎士,讓人印象深刻的也僅僅是他高齡隔扣克萊,投進三分後歇斯底里的怒吼。嚴苛一點說,在騎士隊內地位遠低於JR、香珀特和科沃爾的他,其實是一個隨便都可以替換的角色,他只是跟著拿到戒指而已。
2016年奪冠,退役原本是皆大歡喜的選擇,但傑弗森以冠軍成員裹挾,「勒布朗的感召」最後讓他要到了一份2年500萬的合同,而騎士卻要為此掏出超過2000萬。這一年傑弗森的狀態其實要比前一年更好,但騎士卻大廈將傾,證明了無論老將好壞,都無法成為決定要素。而傑弗森餘下的一年合同也成為累贅,於是騎士貼了兩個次輪(其中一個是勇士今年最佳球員帕斯卡爾),300萬美元和新疆外援費爾德,把他送去了老鷹,隨後老鷹裁掉了他。
僅騎士送出的這些資產,折算起來也超過500萬美元了。
於是傑弗森的整個生涯,所經歷的所有交易,都以添頭或者負價值存在,也是個奇跡。
在被老鷹裁掉後,傑弗森與金塊簽下底薪,他給出的理由豪情萬丈:「我能夠教會年輕人奪冠經驗,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導師,但我選擇簽約金塊,是因為我相信他們走在爭冠的正確道路上,我還能繼續打球!」
20場合計砍下30分後,傑弗森結束了職業生涯。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傑弗森在《球員看台》洋洋灑灑寫了一篇長文,敘述他輝煌的生涯和每次明智的選擇。其中不乏一些抽象聖經——「13年以後,我再次站在總決賽的舞台,心情卻和當年一樣平靜」,「今後100年,人們一定還會繼續討論2016年這個偉大的冠軍」,「勇士哪怕之後10連冠,也比不上1-3落後之後的大翻盤」,而在個人介紹欄,傑弗森給自己的備註,是「NBA總冠軍」。
在他職業生涯已經蓋棺定論的此時,傑弗森這個冠軍的含金量,對他個人來說篤定是一生榮耀,但在NBA歷史的長河中,每一年的冠軍成員里都有和他一樣的邊緣輪換,可你聽過武賈西奇吹噓過自己嗎?至於他對於克利夫蘭的熱愛,也並沒有得到球隊的認可。很現實地說,他是一個雇傭兵,陪著騎士奪冠,拿到了戒指,大家各取所需兩不相欠,僅此而已。
這份自我感動以及自我標榜的「名宿」身份,在籃球圈,體育圈數見不鮮。尤其是隨著一個頂尖團隊,卻並非出類拔萃的成員,喜歡把從前的高光畫面,哪怕是某一個回合,反復拿出來強調,甚至會漸漸美化到,「這個時刻必須要我來出馬」的自我麻痹狀況。而真實情況是,他們也許只是運氣好。用巴克利的話說,「我和雷吉-米勒的確是沒有總冠軍的失敗者,但是那些抱著大腿蹭了個戒指的混子,你們可沒有資格嘲笑我。」
看上去把重返總決賽賽場,拿到那枚「贏或死」的總冠軍戒指視為生涯唯一目標的傑弗森是個純粹的人。但他在場下的行為足夠擊碎你對他的一切幻想,看清他自我感動,不負責任,毫無擔當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