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上個周末最大的電影類熱點,就是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終於打算放預告片了,光是「準備放預告」這個消息就刷屏了兩天。
然後昨晚一分半的首支預告釋出後,果然就迅速刷屏,今天一大早嘩嘩上了N個熱搜。
迪士尼首位東方公主的關注度果然不是蓋的。看著此刻的刷屏,突然也能理解了當初黑人兄弟們看《黑豹》的心情,「首位黑人超級英雄」,和《花木蘭》帶來的意義也差不多相同:此刻,自己的文化站在了好萊塢的中心。
90秒的片段里已經能解讀出不少亮點。對中國觀眾來說,當然是有滿意的部分也有槽點。
被稱讚的部分就是動作戲了。畢竟有甄子丹、李連傑這些老牌武打明星加盟,打鬥戲份肯定有保障。目前預告里的幾個片段,劉亦菲確實很颯↓↓
另外被熱議的就是一個情懷梗,鄭佩佩和劉亦菲在《花木蘭》中又再度相逢,而且戲份是鄭佩佩在為劉亦菲梳妝。十五年前她們搭檔出演電視劇《仙劍奇俠傳》時,也是鄭佩佩在為出嫁前的劉亦菲梳妝。所以「流水的婚禮鐵打的奶奶」也成了熱搜話題。
迪士尼可能也是想不到,自己無意間還延續一段緣分。
左邊仙劍右邊花木蘭
爭議主要就是在文化層面上了,畢竟花木蘭的故事對我們來說家喻戶曉,而且西方人來拍東方文化,在中國觀眾看來總是會有理解偏差。
熱搜和評論里的爭議主要就是這麼三點↓↓
古裝電影說英語太違和、花木蘭家為什麼改成了福建土樓、花木蘭的妝容太醜。
第一個「槽點」,倒是意義不大。畢竟是好萊塢電影,外星人都得講英語,而且中國古裝片說英語也並不是第一次,劉亦菲曾經演過的《功夫之王》也有全英語版本,張藝謀的《長城》還是中英文混雜著來。
《花木蘭》也不是歷史片,語言的意義其實沒有必要深究。
劉亦菲出演的《功夫之王》
後兩個問題,就是文化理解偏差的典型代表了。
加入福建的土樓,寬容一點理解的話也不能算是一種錯誤,只是它在中國觀眾眼中地域性太強,而迪士尼籠統地認為這是「中國文化的代表」,而且還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比較有辨識度。
正如我們看歐洲的城堡,可能看不出什麼門道,但究竟是巴洛克式還是哥特式羅馬式,其實都有著自己的講究。
但為什麼中國觀眾還是覺得有違和感呢?因為迪士尼的這個決定,明顯就還是有堆砌文化符號之嫌。肯再花一點心思研究故事背景,就知道把花木蘭放在福建還是不太科學,哪怕不追溯到《木蘭辭》誕生的北魏時期,中國古代的「中原地區」就不是現在的南方。
另一個取景地就稍好一些,是在《妖貓傳》的拍攝地「唐城」,用唐朝風格也還行,至少地域是接近的。
至於上了熱搜的妝容,其實追根溯源還是動畫版時候的遺留問題。動畫為了突出東方妝容風格,在顏色運用上是極盡誇張,已經比傳統畫像上使用的還繁復了。
這種誇張用在動畫上是可以的,動畫本來就是一種充滿想像力的形式。而用在真人身上,就真的挺醜。
實在要深究「對鏡貼花黃」,在額頭上畫裝飾,就不能考慮一下章子怡《十面埋伏》的這種風格嗎?
以上種種問題,叔覺得可以討論,但是不必太上綱上線。這版《花木蘭》的目的終究不是歷史還原,花木蘭的故事也肯定要被賦予現代社會的內涵。只要看起來有美感,時間空間全部架空也未嘗不可。(當然妝容是真的白瞎了劉亦菲的美貌!)
但我們也可以進一步思考,這種偏差真的沒有消除的可能嗎?
好萊塢拍《藝伎回憶錄》,可以把日本風貌還原得大體上沒有違和感↓↓
但到了中國,更明顯的一個感覺就是喜歡元素拼湊。竹林、桃花、寺廟,瓦片屋簷以及霧氣騰騰的山巒,這些確實是中國元素,但西方觀眾並不考慮它們的風格是不是都屬於同一個地域,湊齊了就完事兒了。
大家都喜歡桃花滿天飛
這與我們的文化輸出也有極大的關係,我們自己的影視作品中,也極少有追根溯源歷史,追求還原度的製作,自然也就沒什麼太好的參考。作為外國創作者,能找到這些符號來迎合國內觀眾就很不錯了。
說起堆符號,國內一些大導演還引領過這個風潮,長期看這些電影的西方觀眾當然也默認這就是中國文化。
《長城》劇照
不過,要是給出一個具體的地域和情境,外國創作者認真起來也是可以做好的。比如《末代皇帝》,清末宮廷風,地點就是故宮,有這個方向去努力就很OK。這部電影的藝術指導和服裝設計都不是中國人。
然而不劃定具體範圍,再精神層面一點的美學可能就還是得中國創作者自己上手,比如《臥虎藏龍》要塑造一個清末江湖,這個概念就很泛了。讓純好萊塢班底來製作的話,可能除了竹林桃花和功夫也不知道還能幹什麼。
在中國藝術指導的手里,就能把清末的老北京還原成這樣↓↓
《臥虎藏龍》中的老北京城
叔覺得現在最需要警惕的問題還是,為什麼現在任何偏唐朝時期的元素,都會被認為是「日本風」呢?就像《花木蘭》預告里飛簷走壁的這個建築,這明明都是我們自己的東西。
《花木蘭》飛簷走壁,被指建築「日本風」
在大部分普通觀眾對自己的文化認知還是一團亂麻的時候,在自己的創作者仍然不追求工匠精神做流水線產品的時候,又怎麼能指望外來者能有深層次的理解呢?如《花木蘭》這樣的,也只能是盡力找認知中的元素來迎合了。
文化與美學扯遠了,其實電影好不好看,才是最主要的問題。
說到電影版《花木蘭》,十年前趙薇也拍過一個版本,但是評價並不高↓↓
這個版本就是純古裝大片模式,大明星大場面,而且在「替父從軍」這個主線中又延展了很多內容。
但趙薇版《花木蘭》無論是動作場面還是人物內心挖掘都比較平庸,劇情又有不少硬傷,終歸還是被吐槽。
《花木蘭》這個故事的難點就在於,到底要賦予這個角色什麼樣的精神內涵?
在男權社會下替父從軍,她身上顯然有平權的意味。究竟要如何處理好女性力量這個關鍵詞?怎麼樣才能講到當下觀眾的痛點上而不用力過猛?是處理好這個故事的核心。
趙薇版的偏頗就在於走了極端,女性力量就是「從小都長得像男人」,可以說是簡單粗暴。
現在把動畫版《花木蘭》拿出來其實也沒有太大可比性。迪士尼動畫畢竟還要針對兒童觀眾,只需要講好一個簡單個故事,傳遞出「女性也可以上戰場」這個簡單理念就好了。
而真人電影顯然要複雜很多。尤其現在女超級英雄盛行,女性力量已經被「超能力」放大,《花木蘭》這種傳統故事在表現女性的強大上怎麼才能顯得不弱勢?
從目前的預告來看,迪士尼倒是找了一個不錯的點。在木蘭相親的部分,鄭佩佩飾演的角色說了四個詞:嫻靜、沉著、淑雅、守禮,這四個品質,是傳統觀念里一個「好妻子」的必備的。
但在這四個詞之後,都是花木蘭習武和參軍的鏡頭↓↓
這個意思就很明顯了,長輩口中的傳統「女性特質」,在花木蘭看來完全是不同的含義。嫻靜、沉著,也可以是練武時的冷靜果斷氣定神閒。淑雅、守禮,並不是要聽從夫君,放棄表達和個性,而是在戰場上做到遵守紀律,舉止得體。
家庭不是唯一的歸宿,「我的職責,就是戰鬥」,花木蘭的這次亮相,帶著幾分激燃,也已經傳遞出女性覺醒的意味。
而且從現在這版預告的開頭來看,花木蘭的故事可能比女超級英雄電影更有現實意義。超級英雄們是不會被逼婚的,但花木蘭不行。在她的文化里,結婚是為家族帶來榮耀。
這一點在動畫版里也用了一首《Honor To Us All》來強調,只是動畫里這首歌是大家唱給木蘭聽,強調要去相親才能為家族帶來榮耀。而真人版是木蘭自己說出來的,多少有些無可奈可的意味。按劇情走向,反叛也必將成為對抗宿命的主題。
這段要是拍好了,一定會引發很多女性共鳴的吧。
總之,這90秒鐘給出的展望空間還是很多的。除了已經討論的這些,還可以暢想一下原版動畫中「木須龍」在真人電影中傳言是要缺席,那麼誰會成為花木蘭在軍營中的幫手?她要如何維持自己的偽裝身份不被發覺?
以及全片不唱歌的話,會不會原先的娛樂性有所減弱,轉而變得更嚴肅呢?
讓我們先等等更多物料吧,說不定就能揭開很多答案。當然,最終的謎題就得在明年3月電影上映時揭曉了。
你對這部電影還有怎樣的意見和暢想?留言告訴叔!
>原創 劉亦菲《花木蘭》預告又被嘲上熱搜,迪士尼「亂燉」的鍋到底該誰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