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上一次寫《娘道》是因為收視率造假的問題,可參考不買收視就不播,熱播劇的收視率竟然都是假的?。本以為這是一部沒什麼水花的劇在垂死掙扎,但是誰能想到這部劇竟然收視破二,但是豆瓣評分不足三分,高收視配上低口碑,《娘道》很魔幻。
去年《人民的名義》的盛況是可遇不可求的,今年熱播的劇又都是網劇,導致今年收視破一的劇都難尋。上面的表也能看到,除了《娘道》,後面的劇都收視慘淡。
《娘道》的主角柳瑛娘葬父賣身後成為隆家一名河姑,本是被用來祭河神的,然而祭河大典上土匪襲擊,柳瑛娘的命運開始發生轉機。幸存後的柳瑛娘遇到了負氣出走的隆家二少爺隆繼宗,至此柳瑛娘嫁入豪門。
然而柳瑛娘在豪門連生三女被婆家厭棄,三女兒還被指責為災星。還懷著第四個孩子的柳瑛娘開始了尋女之路。但是瑛娘的四個孩子相繼丟失,找孩子一找就是十年,但是孩子們卻都不認這個親娘。
這個故事可以說怎麼慘怎麼來,女主怎麼高大怎麼來。和早年間的《啞巴新娘》《啞妻》《木棉花的春天》《春天後母心》如出一轍,故事一定要發生在民國,因為亂世中的女性可以非常悲情,受到的壓迫可以是多方面的。
然而女主一定要是以德報怨式的,能夠雲淡風輕地應對一切生活的不幸。這種「淡定」和如懿還不一樣,如懿本質上依然是女權的,她是對生活絕望後的無奈,而柳瑛娘是聖母。
盡管瓊瑤的套路已經用了幾十年,《娘道》用收視破二的成績證明了依然很多人很愛這個路數。這群人正是在座忙著刷愛豆、看土偶、追「延禧」的爸媽們。
他們作為目前電視收視的主流人群證明了自己的市場價值的同時,也向市場揭示了一招鮮吃遍天,瓊瑤式悲情如今依然可以受到追捧。
導演郭靖宇解釋「娘道」的含義是「生而無求、哺而無求、養育而無求、舍命而無求」,人話就是母親對孩子無悔無私的付出。然而過於強調奉獻,隨時把「我命該如此」作為人生箴言的情節卻引起了網友的反感。
對於封建女德的維護更是通過重男親女的故事彰顯無誤。兒子通敵叛國是能被原諒的,女兒抗日救國卻死不足惜。女兒死後,還來一句「兒啊,你要好好活下去,你才是娘的命根子」。
生兒子是劇情重點
可以說《娘道》作為封建女德的牌坊是洗不掉的。然而本編不得不想起當初導演如下的一句話:
能把這種劇情說成是批判封建殘餘已經夠魔幻的了,更魔幻的是,把一切豆瓣差評都歸類為不懂導演意圖的水軍。現在看來,這些豆瓣評論都很誠實。
我們不得不承認,父輩們作為當下電視的主流收視人群有他們的內容喜好,但是我們更需要承認有些內容是不合主流價值觀的糟粕,《娘道》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