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歐洲時報網】最近,一個女人引爆了世界輿論——沒錯,她就是「花木蘭」。
(電影海報。圖片來源:貓眼電影)
美國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在女足世界盃決賽直播期間首發第一款預告片,瞬間刷爆網路,相繼霸榜推特、Youtub和微博熱搜。
(圖片來源:推特截圖)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預告片一發布,很多歐洲網友給出好評~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但一篇期待聲中也有不少人表示遺憾,這些外國網友最大的槽點在於「木須龍」這個角色的消失。
「相信每個人發現真人版《花木蘭》中沒有木須龍這個角色後都是相當失落的吧。」(圖片來源:推特截圖)
但這並不影響外國網友對預告片的喜愛,有外國博主在觀看預告片時甚至流下了眼淚。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致敬經典=刻板印象?花木蘭造型引「吐槽」
有觀點稱,迪士尼通過這部電影致敬1998年版本的「回憶殺」,同時打造女版《戰狼》的設定,讓外國觀眾很「買帳」。
不錯,「懷舊主義」和「致敬童年」能引起大部分觀眾的共鳴。
從網友扒出的對比視頻中不難發現,真人版電影力求還原1998年動畫電影《花木蘭》場景。
(圖片來源:對比視頻截圖)
而這些努力卻引來中國網友的吐槽,尤其是預告片先後出現了福建土樓的外景和內景,有網友見此戲稱,「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胡建’人。」
還有調侃的聲音說可能因為土樓像歐洲城堡所以才這麼搞。
(圖片來源:預告片視頻截圖)
隨著預告片鏡頭的推移,爭議最大的還是花木蘭在準備相親時的「盛妝」,這一令中國網友大驚失色的妝容以白粉打底,額頭施以明艷的鵝黃色,加之兩頰濃重的胭脂,「詭異嚇人」幾乎成了多數中國觀眾的第一反應。
(圖片來源:預告片視頻截圖)
然而也有網友貼出魏晉時期的古畫圖片進行對比,認為「對鏡貼花黃」說的就是這種妝容。反對者認為,即使有一定歷史依據,但也應當適當考慮當代人的審美標準。
藝術是活的,《花木蘭》並非歷史片,這其中難說沒有刻意的獵奇以及對中國文化的「刻板印象」。
《長安十二時辰》服化道了解一下
與此同時,同樣是中國古代故事,中國網劇《長安十二時辰》最近卻因其完美考究的服化道頻頻引人關注。
從網友「野馬共和」的對比研究中,該劇的用心可見一斑。這或許也是這部網劇能以「付費」形式在Viki、Amazon和Youtube北美地區上線的原因。
還請迪士尼同仁們在刷劇的同時,也感受一下撕掉便簽,改變外界的刻板印象的中國力量~
花木蘭——又一個「好萊塢式」超級英雄?
同樣,從真人版《花木蘭》預告片中的一些對白,也能感受到超級英雄的邏輯和思維。
當花木蘭被告知給她找了個好婆家的時候,她的反應並不是一般中國古裝劇里女主的反應「我不要,我不要,我死都不要…….」
(圖片來源:預告片視頻截圖)
而是非常有責任感的說「Yes I will bring honors to us all!」我會為家族帶來榮耀!
這不就是好萊塢式的英雄責任和榮耀?
(圖片來源:預告片視頻截圖)
在預告片的結尾,花木蘭在沙場上「一夫當關」時內心OS是:
「It is my duty to fight!」戰鬥,是我的責任!
這不也是典型的好萊塢英雄式思維和內心獨白:英雄都是正義的朋友~
迪士尼的「中國嘗試」是否值得肯定
從《功夫熊貓》到《花木蘭》,迪士尼對中國市場的努力一直被國人看在眼里。
有業內人士總結了2010年以來迪士尼真人改編動畫電影的票房詳情,發現其電影的國外受眾普遍大於美國國內的受眾。所以不難理解,迪士尼為什麼會選擇黑皮膚以及黃皮膚的演員來飾演主角,他們需要迎合外國觀眾。
有媒體思考,如果拋開對《花木蘭》的成見,我們是否應該期待迪士尼的這一嘗試?
從《花木蘭》首支預告片放出後的反應可看出,它確實引起了國人的廣泛關注。《花木蘭》已經是華人或者說中國文化走向國際的一大突破。由於《花木蘭》絕大部分演員是亞裔,剛剛過去的《小美人魚》選角爭議又被帶了出來,尤其歐洲網友更是發酸,「所以中國人能夠擁有他們的迪士尼中國公主,而我們歐洲紅發人種就要變成黑人,還打著多元化的旗號。」
但當大眾在譴責迪士尼或者好萊塢在政治正確上矯枉過正時,也不妨想想,也許正是因為他們開始注重政治正確,華人以及黑人等才有機會站在更主流的位置讓眾人看到?所以《花木蘭》固然會有很多自身缺陷,但我們或許可以用更包容的態度去看待它。
新聞內容來源:中新社、中新網、《世界日報》、都市快報、環球網、新京報、十三盤娛樂、每日經濟新聞、娛樂資本論等。
>《花木蘭》被嫌棄,錯在刻板印象?《長安十二時辰》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