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又到一年年終,娛樂圈的明星開始「分豬肉」了。
這邊百花,那邊華鼎,各路明星都很忙。
不過,百花可能吸取了去年的教訓,把最佳男主頒給了吳京,最佳男配頒給了杜江,這回爭議小了不少。
但那邊,華鼎又搞出了不少幺蛾子。
原本華鼎獎曾宣布嚴屹寬提名了最佳男演員,但頒獎禮現場卻將嚴屹寬的入圍視頻更換成了另一男演員。
嚴屹寬無奈之下發了條微博說,不知是不是自己不配。
最後,華鼎獎的相關工作人員回應說,是現場弄錯了↓
現在頒個獎,這麼隨意了????
不僅如此,華鼎獎還將古代題材電視劇最佳女演員獎,頒給了吳謹言。
於正瞬間飄了,先是發了條微博說,自己又一匹千里馬要騰飛了。
接著又搞了條朋友圈,說曾有大師跟他講他這一生會捧出一個時代的巨星,這是他來到這世上的責任,「我以前是不相信的,現在漸漸信了」。
8姬真誠的建議於媽先去寒風中跑兩圈,清醒一下頭腦。
這次華鼎獎,最最沒爭議的,是將終身成就獎,頒給了鄭佩佩。
底下有網友說,這才叫實至名歸。
流光容易把人拋,鄭佩佩今年72歲了,是她的女兒扶著她上台領獎的,肉眼可見的,步履蹣跚。
邵氏幾十年來,是出過不少傳奇女星的,像樂蒂、狄娜、李菁、 林黛、何莉莉、林伊娃等等。
但再後來,她們有的在豪門中大殺四方,比如何莉莉。有的雖有個華麗麗的開場,卻落得個悲涼結局,比如林黛、李菁。
有的已早早隱退,鄭佩佩算是她們中,演戲演得最久的女演員之一了。
她17歲入邵氏拍戲,至今已有55載,幾乎可以講,為中國電影事業奉獻了終身,拿這個獎,的確實至名歸。
鄭佩佩生於上海,她的家境頗為殷實,父親開了家墨水廠,也算衣食無憂。豈料十多歲的時候,家裡發生變故,父親被流放至外地,自此,再未歸來。
她在家中排行第一,家道中落之後,便一直以長姐的身份協助母親料理家事、照顧弟妹,逐漸形成了不服輸的性格。
並且她厲害就厲害在,善於抓住機會。
在所有兄弟姐妹當中,鄭佩佩的大妹是最聰明伶俐的一個。
鄭母於是決定培養她,從不多的生活費裡擠出3元錢,送大妹去了一個流亡上海的白俄貴族那裡學芭蕾,每日裡由鄭佩佩負責接送。
鄭佩佩很羨慕大妹,卻不動聲色,只是每次送她去上課後並不急著離開,在客廳裡靜靜等待,一有機會就偷師學藝。
後來老師發現妹妹學得三心二意,姐姐卻跳得有模有樣,便建議鄭媽媽轉而培養大姐。
就這樣,鄭佩佩順利爭取到了跟大妹同等的待遇,這也為她往後踏上從影之路,埋下了註腳。
不過,鄭佩佩年輕時慣於跟自己較勁兒,為了學好跳舞,她甚至推遲了跟家人一起移民香港的計劃,自己在上海又苦學了一年。
14歲那年,她只身趕到香港投奔家人,並順利考入了南國訓練班,畢業後簽約邵氏電影。
受角色影響,鄭佩佩的中老年扮相,尤其是「華夫人」跟「碧眼狐貍」,都挺深入人心的,以至於許多觀眾都忘記了她也是年輕過的,以為她一出道就是個「俠婆」。
但無論哪一個「俠婆」,都是從「俠女」走過來的,鄭佩佩年輕時,便已是名震香江的俠女。
殷桃嘴,瓜子臉,柳葉眉,她生了一張明眸璀璨的臉。
可甜美。
也可美艷。
冷峻時,又英氣逼人,端的是絕代風華。
論顏,少女時代的鄭佩佩,是不輸當代那些一線女明星的。
又兼之會跳舞,因此很得大導演看中。
她參演的首部電影,便是嶽楓導演的《寶蓮燈》,當時她黏上鬍子反串男角,演林黛的父親。
只是《寶蓮燈》命運多舛,足足拍了三年多才拍完,因為影片開拍第二年,女主角林黛因為跟丈夫賭氣服下安眠藥自殺身亡了,邵氏只好找替身補拍剩餘部分。
甚至替身演員還特地跑到日本整容,希望能整成林黛的樣子,最後效果一般般,畢竟,林黛的風華,又豈是整了一張臉,便是可以復原的?
雖說初次演戲失利,但因為舞蹈底子好,動作韻律感強,且任勞任怨,鄭佩佩又相繼贏得了不少武俠片導演的青睞,先後出演了諸多打女角色。
1965年,胡金銓拍《大醉俠》,邵氏高層原是想用另一女演員出演女主角金燕子。
但胡金銓卻認定鄭佩佩有舞蹈底子,堅持要用她,果然影片上映後造成轟動。
當時19歲的鄭佩佩幾乎演活了金燕子,也是自她之後,眾多當紅的文藝女星紛紛轉做俠女,舞刀弄劍,女俠之風開始盛行。
又三年,邵氏拍《大醉俠》續作《金燕子》,女主角仍是鄭佩佩。
《金燕子》上映後,鄭佩佩一時風頭無兩,被報界評為「武俠影後」。
難得的是,紅遍香江之後,鄭佩佩依然對自己要求嚴格。
她非常要強,並且從來不肯再男演員面前示弱,有一次拍一個「眾俠迎強敵」的場面,導演的設計是男演員跳窗而出,鄭佩佩從門口殺出去。
但她不幹:「連窗戶都不敢跳算什麼大俠,我不管,我也要跳!」
結果從高窗跳出的時候,她的小腿被門框刮住,整個人失去了重心,一頭栽到樓下昏了過去。
醒來時她的第一句話居然是:「一點都不疼,咱們繼續跳!」
她也相當敬業,是片場工作狂,從不覺得做打女很累。
有一次,她跟一個男演員對戲,拍戲的時候,她嫌他打得慢,就跟導演組說換真劍。
男演員嚇得不得了,問旁邊的人:「她會不會殺了我?」
就這一句話,導致鄭佩佩一度懷疑自己拍打戲走火入魔了。
再加之身邊人議論紛紛,認為她難覓佳婿。
於是20出頭、事業正處在上升時期的鄭佩佩,就開始憂心自己的婚事了,「當時每個人都說我嫁不出去,因為拍武俠片的女人看起來很兇,大家都很擔心。」
倉皇之下,她決定找個人結婚。
1971年,她拍完《鐘馗娘子》,便宣告了退出影壇,因為往前一年,她在母親的牌桌上,遇到了當時邵氏電影的代理商之子原文通。
她跟原文通交往不過一年,她便毅然決定下嫁。
在此之前,鄭佩佩跟《大醉俠》的男主嶽華,男配陳鴻烈有過兩段青澀的感情。
鄭佩佩跟嶽華的關係,因為有亦舒的插足,顯得更複雜一點。
但她後來跟陳鴻烈的關係是頂不錯的。
陳鴻烈生前曾多次公開表示鄭佩佩是他的初戀情人,而在鄭佩佩眼中,陳鴻烈是一個可以信賴的好朋友。
嶽華多情,陳鴻烈帥氣逼人,但鄭佩佩最後卻還是栽在了原文通身上。
受時代所限,她的思維邏輯都是相當傳統的,她秉承著「嫁雞隨雞」的觀念,後來還跟著原文通遠走了美國。
並且,這一走,便是20年。
對此,她的家人和恩師也支持她的決定,都認為這是一個女人最好的歸宿。
然而,她的生活卻並不像旁人想的那麼順風順水。
一結婚,鄭佩佩就努力「造人」。
她後來自嘲說,在美國生活的20年,她只做了兩件事:生孩子和拼命賺錢。
她懷過8次孕,流產4次,因為總在懷孕,以至於唐人街街坊們的一大話題就是猜她肚子裡的孩子是男是女。
她說她當時對生育有一種不正確的想法,覺得丈夫是單傳,「我既然做他的太太,我就有這個義務,要把自己的肚子借給他生孩子,我把生育當成一個工作了。」
而且因為生下來的頭三胎都是女孩子,她還有很重的負罪感,因為「我沒有給原家生出兒子」。
這是典型的「娘道」思維,但「娘道」女主角,之所以為現代人詬病,是因為從始至終思想都未變。
但同樣命,兩樣人,鄭佩佩強就強在,在命運的齒輪下,她一步一步改變了。
俠女出身,鄭佩佩骨子裡還是要強的,別人生孩子時,在那啊啊大叫,她卻從不好意思叫。
若干年後,她接受採訪,甚至把生孩子形容成「生孩子這點小事」。
她也是一個閒不下來的人,懷孕的時候也忙得不得了,從來沒有休息過,管家裡、管店鋪,還主持電視節目《佩佩時間》。
丈夫認為她太高調,不適合做賢妻。
再之後鄭佩佩做節目虧了十幾萬美元,他們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破產後,鄭佩佩回到了香港。
最落魄的時候,她租不起房子,在香港的佛堂借住了兩年,她說「人要活下去並不是很難的事,能吃飽,有地方睡覺就好」。
她試著重新回到銀幕上,但這時候的香港電影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後她選擇放下「武俠影後」的架子,去給別人做配。
回歸後,她拍的第一部戲,是在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中演喜劇角色「華夫人」。
當時鄭佩佩的老師胡金銓導演和師伯李翰祥導演,把鄭佩佩抓去狠狠地訓了一次話,他們無法認同她的無厘頭。
包括鄭母也不認同她,「她習慣了我是明星,是俠女,突然要演老太太太,她覺得不舒服,丟臉。」
同行更不能理解她,娃娃影後李菁甚至對她說,「難道讓我學你嗎?我情願向朋友借錢。 」
但鄭佩佩是徹底放下了,比之靠他人借助,她說她情願靠自己的勞力去賺錢。
為了演好華夫人一角,她把周星馳的作品全都看了一遍,鞏俐不肯搞笑,她就和周星馳一起製造笑點。
需要打戲,她就讓觀眾看到一個寶刀未老的「俠女鄭佩佩」。
如此,她一步步重新回到了觀眾的視線。
期間,陳鴻烈知她窘境,還主動把她介紹給了制片人周令剛,最後她順利與飛騰公司簽了100集的片約,鄭佩佩多年後,提及此事,還多有感激。
2001年,鄭佩佩拍了李安的《臥虎藏龍》,並借此再登高峰,以55歲的高齡捧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歸。
影評人一度認為,殘忍又隱忍、絕望又深情的「碧眼狐貍」,除她之外,無人能演。
她也很敢講,記者問她成龍、周星馳、古天樂誰最風流,她直言不諱的說:成龍。
記者套路她說,張柏芝是沒有演技的花瓶。
她幫張柏芝否認,說張柏芝戲演得不錯,只是工作態度不好,「給香港演員丟了臉」。
再喜歡張柏芝,也得講一句,事實確也是如此,若是早些年,她性子再柔和點,成就絕不止於此。
而鄭佩佩這類為演戲能豁得了命的女演員,自然是不大懂當年的張柏芝的。
如今年過70的鄭佩佩,依然在演戲,劉亦菲今年開機《花木蘭》,她也有參演。
她曾對媒體說計劃65歲退休,然而這個時間早已過去許多年,她卻沒有停下的意思。
她甚至已經填好了遺體捐贈卡,記者問為什麼。
她答:我一輩子都希望自己是有用的人,我覺得我死了以後,我的身體還能做有用的事情,我覺得我的一生就太完美了。
年少成名,武俠影後,巔峰時結婚生子,41歲離婚,公司破產,一貧如洗,獨自撫養4個孩子,在香港從零開始,55歲卻重登巔峰…….
她有過華麗麗的少女時代,人至中年,卻行至窮途,但她韌性極強,在低谷時,也未曾有過絲毫抱怨,因為「醒過來明天一切都不一樣了」。
於是窮途末路的人生也再度開出了花。
她這一生,跌宕起伏。
到現在,早已圓滿,她卻依舊步履不停,傳奇當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