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講述《長安十二時辰》是怎麼誕生的,他對劇版這點最滿意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徐穎

馬伯庸講述《長安十二時辰》是怎麼誕生的,他對劇版這點最滿意 娛樂 第1張

由易烊千璽、雷佳音、周一圍等主演的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自開播後口碑敏捷炸裂。被許多網友認為是今年「最好的古裝劇」。

這部製作精良、劇情精彩、演技炸裂的優質古裝作品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

它背後的男人馬伯庸又是何許人也?作為原著作者,他對該劇最得意的是什麼?

文字鬼才馬伯庸

馬伯庸(人稱馬親王),其實火了已有十多年。

他最初嘗試創作,可以追溯到1998年,那時他還在上海讀大學。在一個名叫《銀河豪傑傳說》的同人討論區上,他和網友們自娛自樂開始了原創之路。

馬伯庸講述《長安十二時辰》是怎麼誕生的,他對劇版這點最滿意 娛樂 第2張

他的出道作品是以三國為背景的諜戰小說《風起隴西》。此後又推出了《風雨<洛神賦>》、《三國秘密》等代表作,被網友們稱之為「考據型懸疑文學」。

2012年,馬伯庸新作《古董局中局》上市。這部以古董文物辨別收藏為切入點,講述一個家族一千多年來,守護國寶歷程的小說,敏捷俘獲了讀者的心。

寫作之餘,馬伯庸還「兼職」做著微博網紅。他不僅是個微博紅人,還是個知乎活潑分子。

馬伯庸講述《長安十二時辰》是怎麼誕生的,他對劇版這點最滿意 娛樂 第3張

而《長安十二時辰》,他的最初構想竟然來源自知乎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

最滿意該劇供給了足夠豐富的維度

連續劇《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後,得到觀眾好評,也引發了歷史喜好者的考據癖。

馬伯庸講述《長安十二時辰》是怎麼誕生的,他對劇版這點最滿意 娛樂 第4張

當被問及對該劇最滿意的地方是什麼時,馬伯庸回答,我對這部劇最滿意的地方,就在於它供給了足夠豐富的維度。

「比如,看這部劇,喜歡甲胄的人,可以去探討甲胄的造型;喜歡服飾的人,可以去了解、研究服飾;喜歡劇中長安城建築的造型的人,可以去討論哪座建築屬於那段歷史,像不像……每一個人都能在這部劇中找到一個點,然後去做深刻探討。網上也已經出來好多篇服飾、建築、道具的歷史考據文章。這對一個劇來說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馬伯庸說。

對話馬伯庸

馬伯庸講述《長安十二時辰》是怎麼誕生的,他對劇版這點最滿意 娛樂 第5張

Q:原作的誕生有何故事?你的創作初衷是什麼?為何將年代設定在了大唐?

A:這本小說最早的靈感是有人在知乎問了一個問題:「如果刺客信條發生在中國會是怎麼樣?」當時我就開了個腦洞,如果是發生在唐朝的長安城裡會是什麼樣的一個情形,然後寫完之後認為這個光寫一個短篇有點可惜了,就開始往下擴成一個小說,越寫越長,最後變成目前的這麼一個東西。

所以,創作初衷其實很簡單,就是想寫我一直心目中夢想的長安城。因為唐代在中國是一個異常特別的年代,尤其是盛唐的長安城,全世界的不同種族、不同的文明信仰、不同的習慣和習俗,同時具體到一個城市裡來,是一個異常壯觀,讓人認為美妙的地方。所以說長安城實際上超越了時代,是一個會存在於中國人心目中的永恒之城,給它寫一部傳記也是我的夢想。


馬伯庸講述《長安十二時辰》是怎麼誕生的,他對劇版這點最滿意 娛樂 第6張

Q:小說和劇最大的看點是「死囚」張小敬拖著傷痕累累的身材保護長安城國民。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確實有其人嗎?你如何運用真實歷史人物?運用歷史?

A:張小敬這個人物就是歷史人物,在《開元天寶遺事安祿山事跡》中就有記載,但是就有一筆:「騎士張小敬先射國忠落馬。」這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在我寫的這個故事中,大唐的歷史也並沒有因此發生改變。

我寫東西從來不去改變真實的歷史,而是在歷史的夾縫中,找到一些小人物,讓他們發揮應有的作用和盡力。我只能夠讓小說的橋段和小說裡的人物去逢迎這些真正的歷史。唯有如此,我認為寫出來的東西才有質感。

所以,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小說放到歷史中去。我認為一定要尊敬歷史本身的規律,也要尊敬歷史本身的事實,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才有說服力。

Q: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畫面感異常強,有濃鬱的影視Tone,是否做了貼近影視化的嘗試?對你影響最大的影視作品是什麼?

A:其實,小說沒有在做影視化的嘗試,而是把影視作品的許多技巧應用在文字寫作中。所以,才會有許多讀者在瀏覽《長安十二時辰》時,感覺似乎在看影視畫面。

對我影響最大的影視作品太多了,沒有辦法去排名。但是,看好萊塢電影以及歐美連續劇會發現,許多導演,都做到了一點,就是足夠簡單,足夠不錯看。那麼,簡單和不錯看之間到底該怎麼聯合好才精彩。這是我從這些作品身上學到的東西。

馬伯庸講述《長安十二時辰》是怎麼誕生的,他對劇版這點最滿意 娛樂 第7張

Q:有評價說《長安十二時辰》在密集的反轉和不寬裕節奏書寫中,犧牲了對人物的深度發掘?你認同嗎?

A:密集反轉和不寬裕節奏下,人物深度還是可以再做發掘的。我認為一個高超的作者,他可能用幾句話、幾個小橋段,全部人物就立住了。

至於《長安十二時辰》有沒有做到這一點,我認為原著作者沒有辦法評論,交給讀者自己去斷定就可以了。

Q:寫三國故事、大唐故事、古董探秘尋寶,這些作品的特點都是知識點豐富。你是不是寫一部就深鑽進去研究哪一塊歷史?在你頭腦裡能儲存這麼多知識?怎麼調出來運用的?

A:我會在這些小說裡面放置大量的知識點,但其實我並不是特別精通這些歷史知識。在寫作之前,我會花大量的時間去查材料,然後再把這些材料消化,化為己用,放故事情節裡去。

其實,對於每一段歷史,我也沒有那麼行家,真正我認為需要做的事,是虛心一點,多去請教專業人士。

馬伯庸講述《長安十二時辰》是怎麼誕生的,他對劇版這點最滿意 娛樂 第8張

Q:有人說你是將歷史進行通俗化的一個寫作者,你認同嗎?合格的通俗小說作家的作品應具備什麼特色?

A:我確實就是一個通俗化的歷史寫作者。我盼望能夠把學術界精深的歷史知識,通過輕鬆的表達方法傳遞給大眾,讓大眾對歷史有更多的了解。

對於寫作者來說,並沒有什麼通俗小說與嚴正小說的差別,寫作者只是老實地把自己所想寫的東西表達出來。至於瀏覽起來是什麼感覺的,這是讀者自己的斷定。

Q:怎麼看你的長篇小說《三國秘密》《長安十二時辰》與歷史的關係?

A:我的小說只是把歷史知識點用更好、更有意思的方法傳達給大眾,這是一個關頭。我認為,沒需要端著架子說。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他們一定需要一個契機,一個載體,去了解歷史,要麼是一本精彩的小說,要麼是一部不錯看的劇,讓大家對某個時代產生愛好。那麼,願意往更深處去了解的人,可以借這個契機取深度學習。

我認為,文藝作品就是給讀者供給了一個歷史入門的鑰匙。

馬伯庸講述《長安十二時辰》是怎麼誕生的,他對劇版這點最滿意 娛樂 第9張

Q:《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讓更多人知道你。但最近看到有篇文章寫道,你不想太火,是這樣嗎?

A:作為一個普通人,當然很關懷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但是,對一個寫作者來說,外界的影響很小。寫作不會因為外界評價的改變而改變,也不會因為外界流行寫言情,我就去寫言情,外界流行寫權謀,我就去寫權謀。這是不對的,而且也做不到。寫作者能做的就是寫自己善於的東西。

Q:小說的最後圍攏在「守護長安」這樣一個命題下面,尤其是裡面的人性價值觀讓人記憶深入。對此,你有何考量呢?

A:任何一個小說呀,最早考慮的絕不是情節或者人物,最早考慮到的一定是它的主題或是情懷,那麼從情懷生出人物,從人物再打開情節,這是一個小說創作的規律。

在寫《長安十二時辰》的時候,最早是就知乎的一個問題寫了一段,當我正式開始寫的時候我首先面對的就是我想表達什麼思想,其實有許多的選擇。最終我認為這個故事一定是現代化的故事,它講的一定是現代人所關懷的,也就是守護,而且守護的是這些平民,而不是那些高官貴族。那麼主題我最後定下來就是——守護這座城市,守護城市裡這些普通人。依據這個主題,我衍生出來相幹的人物,讓這些人物自己走起來,人物走起來衍生出相幹的故事,這就是這部作品的創作過程。

馬伯庸講述《長安十二時辰》是怎麼誕生的,他對劇版這點最滿意 娛樂 第10張

Q:盡管借鏡了美劇講法,但《長安十二時辰》講述的仍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國傳統故事。你認為應當如何講好中國傳統故事,並讓這些走出去?

A:我認為講好一個中國傳統故事除了要注重技術上的內涵,也要注意外來的包裝。中國茅台固然異常好,但叫草包金,外麵包的很差,讓人認為似乎不值錢。其實中國文化也是這樣。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有著異常深厚的內涵,有自己的體系。

那麼我們在推廣這些內涵給我們下一代,給更多的國境之外的人,就不能簡單地隻去考慮它多符合歷史,多符合史實,文化內涵有多深。因為這就很難打動別人,真正打動別人的始終是一個好的故事。那麼我們通過好的故事,通過這種外在的表達方法創新,把中國傳統文化表達出來,我認為這是一個準確的推廣傳統文化的方法。

[db:标题1]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