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傳聞王耀慶要跟交響樂團合作,曾經學音樂的太太又嫉妒又怨怒:你知道許多音樂家學了許多年也沒法站到你現在的位置嗎?!
7月9日晚,在上海夏季音樂節的舞台上,王耀慶站在上海交響樂團之前,指揮家張潔敏身邊,那通常是獨奏家或獨唱家的位置。一束追光打在他身上,《培爾·金特》開場了。
《培爾·金特》是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的嘲諷戲劇,通過紈絝子弟培爾·金特放浪不羈、輾轉流離的生命歷程,摸索了人生是為了什麼,人應當怎樣生活的重大哲學命題。1875年,挪威作曲家愛德華·格裡格為這出戲創作了26段配樂。
樂評人焦元溥異常喜歡格裡格的音樂。「在戲劇演出裡,大家往往只能聽到4段或8段音樂,很可惜,我很想將26段音樂完整地呈現出來。」於是,他對劇本進行了改編,由王耀慶分飾劇中的22個角色,把故事串聯起來。在此之前,焦元溥改過《仲夏夜之夢》,讓張艾嘉用聲音塑造14個形象,串聯門德爾松的音樂。
除了要演,他還得唱
這一次,為什麼選擇王耀慶?焦元溥說:「他長得很帥,看上去又有點壞,特別適合演培爾·金特這樣一個浪蕩子。更重要的是,我看過王耀慶的演出,一聽他的聲音,就知道他可以做這件事。他是一位真正有功力的演員,可以用聲音來演戲。除了王耀慶,我想不到更好的人選。」
除了主人公培爾·金特,王耀慶還要扮演培爾·金特的母親、情人等角色,男女老少都有。一人分飾22角,在舞台上會不會有點人格分裂?
「演員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症狀吧。」王耀慶笑著說。通過聲音、語氣的變化,肢體語言的輔助和道具的協助,讓觀眾感受到不同角色的個性。「固然有22個角色,但通常情形下,你只要區分好正在對話的兩個人就好了。」
除了26段音樂,樂手們還會配合劇情的發展製造一些音效。比如,用小號模仿馬叫,比如,劇中有一段培爾·金特被大浪打到海裡險些被淹死的戲,會有人喝一口水,用漱口的聲音模擬嗆水的音效。
王耀慶在劇中不僅要演,還要唱。劇中有一個三分鐘的男中音唱段,本來要找專業的歌者來演唱,最後考慮到不打斷敘事,就讓王耀慶承擔了。「還好是男中音唱段,王耀慶的音域足以勝任。要是男高音就沒辦法了。」焦元溥說。
他是這樣愛上古典音樂的
王耀慶最早喜歡上古典音樂,是緣自一部叫做《古爾德的32個迷你影集》的電影,電影講述了鋼琴怪傑古爾德的一生。「看了那部電影之後,我開始瘋狂買所有古爾德的鋼琴選輯。現在我開車的時候,車裡一定是播放古典音樂電台。」
因為結識了癡迷古典音樂的焦元溥,王耀慶也在樂迷之路上一步一步進階。他會經常發一些有趣的古典音樂演出片段給焦元溥看。比如美國作曲家安迪·秋保的《乒乓協奏曲》,這部作品2015年在上海夏季音樂節首演,除了交響樂團,表演者還有乒乓球運動員,他們在舞台上擊出的每一粒球所發出的節拍聲,與眾多樂器等密切配合,完成了這一富有創意的實驗作品。再比如阿根廷音樂家毛裡西奧·卡赫爾創作的《定音鼓協奏曲》。在曲子的最後,演奏者要用盡全力一頭紮進鼓裡,才算完成表演。「其實古典音樂並不是高屋建瓴的,它也可以很有趣,很詼諧。」王耀慶說。
第一次完整聽《培爾·金特》的音樂,讓王耀慶認為似曾相識。「裡面有幾段音樂大家也許都聽過,只是不知道來自《培爾·金特》。」在近兩個小時的演出時間裡,王耀慶的表演,和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奏,跟尾得十分緊密。「我們就像在一個空間裡,用音樂和語言去畫畫,讓大家腦海中浮現出一幕幕畫面。」
固然大多半觀眾都是通過影視劇作品熟悉王耀慶的,但他其實異常享受在舞台上表演的感覺。「它讓你活在當下,像是把你搖醒,讓你一定要專注在此時此刻,一定要在這一秒鐘傾其所有,細心檢查你所擁有的才能——這讓人有一種活著的感覺。」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纂:施晨露 圖片編纂:蘇唯
圖片來源:蔣迪雯 攝
[db: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