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漫威老爺子走了,就是那個在最近熱播的《毒液》最後一幕裡有客串出演遛狗老人的那位老爺爺Stan Lee。
他以一己之力刻畫了一個生動的漫威宇宙,漫改電影各路超級英雄系列有多紅,足以證明他在人們心中的分量。
我是一個實打實的漫威宇宙迷,他的離世對每一個漫威迷來講都是巨大的打擊。
但最讓我覺得受到打擊的,是最近離世的人越來越多,用我朋友圈有個朋友的話來說就是,上一代的人們相繼離世,最可怕的是,你找不到任何一個人可以頂替他們原本的位置。
不說這麼傷感的話題了,來聊聊你們之前爭論的很厲害的那個話題吧,馬思純這樣的演員到底算不算一線?楊紫有超高人氣和相匹配的演技,為什麼只能算二線?
那天的爆料裡我說的很明白,我只是針對現在的新生代小花做出的評價而已,因為如果要把前輩演員們全部算上,恐怕新生代的小花裡,一個一線也沒有。
我們對一線一直有一個誤解,就像我們也常常分不清大花和小花一樣。
在這裡,再次做一個解釋,不是年紀大了就叫大花,不是年紀大了就叫大花,不是年紀大了就叫大花!
舉個簡單的例子,章子怡是1979年的人,她屬於一線大花。
在沒有修改年齡的情況下,楊冪是1986年的,屬於小花,兩個人之間相差了七歲左右。
李冰冰和徐靜蕾都屬於一線大花,她們一個1973年的,一個1974年的,和章子怡相差了7-6歲左右。
如果只是按年齡計算的話,豈不是章子怡也不能和徐靜蕾一起並稱四大花旦,李冰冰應該比章子怡輩分還高了?很明顯不是這樣計算的。
一直以來,人們判斷一個人到底屬於大花還是屬於小花,最重要的一個依據就是作品質量,而在作品質量的判斷上,主演電影的演員,資歷又往往要比演電視劇的演員更高。
這是因為電影作品的要求要比電視劇更高,電視劇可以用二十多三十集,現在可以用六十多集,去講述一個人物整個變化的過程,而電影不一樣,電影最多也就三個小時,還得像印度電影一樣穿插歌舞,咱們國家製作的電影,平均時長在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之間。
這就意味著,電影角色一生所經歷的故事,只能有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可以展現,這不光是考驗演員的演技,也考驗了導演的功力。
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以來,我們記住的大多數導演的名字,都是電影導演居多,像什麼張藝謀啊,徐克啊,陳凱歌啊,拍電視劇的導演,我們最耳熟能詳的,也就只有一個大鬍子,叫什麼,哦對,張紀中。
同時,由於電影基本是在全國範圍內的電影院上映的,所以他的受眾要多於電視劇。
很簡單的道理,比如今天《延禧攻略》在浙江衛視開播了,你如果從來不看浙江衛視,你肯定不知道有這件事,但電影不一樣,你就算不知道今天張藝謀新電影上映了,但你家門口的電影院,你的馬雲寶,你的醜團,都會推送給你一個新聞,說某某某電影上映了,今天搶票八折。
何況大眾心理其實有一個很奇怪的過程,比如同樣的一件衣服,李寧和耐克都有賣,李寧賣200,耐克賣500,你會更願意去買耐克的,因為貴=好。
再舉個例子,你今天打電話約朋友出來玩,朋友說不去,我在家裡看電視劇,很少會有人問他看的是什麼電視劇,只會知道他在家,不出門;但如果他說的是他要去電影看電影,你大概率會多問一句,什麼電影?
這幾個例子只是很簡單的從表面上解釋了一下,為什麼電影的傳播力度要比電視劇大,再更複雜一點解釋的話,怕是只有找科學數據了。
所以當昨天有人說,如果沒有流量明星的出現,中國的娛樂事業會止步不前的時候,我是很震驚竟然有人會有這種奇怪的想法的。
事實上,傳播到國外去的現代中國藝術作品,絕大多數都是電影,像最早在美國西雅圖成名,讓全世界的人認識到中國功夫的李小龍先生,除了靠自己精湛的武術,他的電影傳播力也極廣。
享有「國際章」盛名的章子怡,走出國門也是靠的電影作品;在好萊塢極有影響力,一提到廣場和白鴿就能立馬想到他的中國導演吳宇森,靠的也是電影作品。
香港娛樂圈崛起的那個年代,沒有流量小生這個說法,那個時候四大天王的確紅,但還有周星馳,還有朱茵,還有林青霞,還有王祖賢,百花齊放的局面成就了那個年代的香港娛樂圈,導致我們過了這麼多年,還能翻出那些年的電影一遍一遍重復著看。
你看,《大話西遊》我們現在再看,有了不一樣的感悟;林青霞喝酒的畫面,直到現在找不到第二個人可以演出當時的瀟灑;王祖賢的聶小倩,朱茵的wink,張柏芝的「不工作你養我啊」。。。類似這樣的經典畫面我能找幾百個出來。
但電視劇沒有,我們直到現在翻來覆去還有人看的電視劇,也就只有《還珠格格》和《武林外傳》,頂多再加一個《情深深雨蒙蒙》了。
簡而言之,電影的影響力的確高於電視劇。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評價一個演員的地位的時候,會不自覺的以電影作品為評判標準。
就算是電視劇界的泰鬥級別的演員陳道明,也是有無數優秀電影作品傍身的,你很少能看到有演員不會去拍電影的,孫儷盡管是靠著《甄嬛傳》奠定了自己一線演員地位,但她的電影作品依舊不少,雖然爛片更多,但你看見了,無論在電視劇界多吃香的演員,都會去嘗試電影。
但你很少看到電影演員拍到最後又跑回來演電視劇的,近幾年,也有電影大咖拍電視劇的,但一開始都是撲街居多,像陳坤的電視劇,和周迅被吐槽的很厲害的那部電視劇。
電視劇的導演很難掌控一個電影演員的節奏,這是其中一個原因,當然今天就不說這麼多了,我們說的重點還是新生代小花。
比方說周冬雨。
我知道你們都在好奇,為什麼周冬雨明明沒有太大的流量,卻能被稱為新生代中的一線女演員?這就是她厲害的地方了。
周冬雨成名是因為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這部電影讓我們記住了周冬雨長得不算特別好看,但氣質純樸。
很多人評價這部電影,都認為周冬雨沒有把握好機會,畢竟出道就是張藝謀的電影,起點已經很高了,可她那些年的事業卻毫無起色。
小聲bb:我竟然覺得這張照片蜜汁像吳謹言
然而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周冬雨雖然看似事業沒有起色,但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電影,先甭管作品質量,當她每一部作品都是電影的時候,已經決定了她不同於同年齡段小花的事業走向。
打個比方,時間上有出入,但我也只是打個比方,比如周冬雨在拍《同桌的你》的時候,楊冪還在拍《宮》,周冬雨拍《心花怒放》了,楊冪還在拍《北京愛情故事》。
當周冬雨拍《七月與安生》拿下金馬獎影後了,楊冪正在和。。。只有一部知名作品的韓國導演拍《逆時營救》。
這就是區別。
當電視劇咖們拍夠了電視劇,積累下來了足夠的人氣,決定要進軍電影界的時候,一直在拍電影的演員們已經拿下了屬於自己的一方市場;當楊冪她們還在一步一步接觸更高級別、更有水準的導演的時候,周冬雨她們已經在和曾國祥、寧浩這些導演合作了。
看出區別了吧?所以就算周冬雨拍電影的間隙出來拍了個電視劇,她還能再回到電影圈,因為她從一開始就是在那裡成長的,但楊冪不行,她才剛剛進去,腳都還沒站穩呢。
而電影圈,一直有一個「電影臉」的說法,這個解釋起來太抽象了,大意就是拍電影上鏡很好看,因為電影的畫面比例和電視劇的畫面比例是不一樣的,所以你在電影上面好看,在電視劇裡大概率也不醜;但你光是在電視劇裡好看,上電影沒準兒就不行了。
所以咱們總能見到,有些高級臉的藝人,她在任何鏡頭下都很好看,但有些電視劇演員,一拍電影就被同劇組的其他演員吊打,往往這樣的人長得還不醜。
同時,由於電影演員都是要拍定檔海報的,這就意味著,你的硬照也得好看。
一說到硬照,你們會想到哪方面呢?
沒錯,就是時尚圈,就是雜誌封面,就是每個藝人都削尖了腦袋也想擠上去的五大二小。
這裡稍微科普一下,我們通常所說的五大刊指的分別是:《Vogue》,《芭莎》,《ELLE》,《嘉人》,《Cosmo》。
前幾年之所以非常流行女星機場照,各種擺拍各種修圖各種熱搜各種通稿,目的就是秀出自己的時尚感。
你可以回憶一下,前幾年的機場哪裡是機場呀,完全就是秀場,動不動就帶貨,動不動就淘寶爆款,這目的很簡單了,就是靠攏時尚圈,拉攏品牌方,拿下好代言,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然後你就會發現,像周冬雨這出道才幾年,八年左右的時間,五大刊基本就已經集齊了,大部分還是就這幾年拍攝的,而同樣集齊五大刊,楊冪花了快十年,這還是從《仙劍奇俠傳三》開始算的。
春夏更不用說了,2013年才出道,2015年開始拍電影,2017年就上了《時尚芭莎》,盡管不是單人本,但速度的確很快了,何況春夏作品數量還少。
而楊紫,她的電視劇作品夠多了,每個人提到她會有不同的印象,像是小雪,或者邱瑩瑩,或者白夭夭,或者錦覓。
她的國民度已經很高很高了,人氣基礎也有,但你會發現她的作品很空洞,我不是說作品內容,而是實打實的硬獎項,刨去水鷹獎不說,最大的獎項就是被白玉蘭提名了最佳女配角。
但是同年齡段的小花呢?
周冬雨和馬思純有金馬獎影後,春夏有金像獎影後,張子楓有金馬獎提名(因為金馬獎在幾天以後才開始,所以暫時記為提名)和百花獎新人獎,單拎任何一個出來,含金量都遠超楊紫。
因為到了更上一層的娛樂圈,或者說是影視圈,你的電視劇收視率高低和電影票房高低其實已經不在那些大導演和投資方、制片人的審核範圍內了,他們只考慮你的硬性條件,就是演技和上鏡效果,而這些含金量十足的電影,無疑為她們省去了一大半功夫。
不光是女演員,男演員也同樣是如此,你看彭昱暢,拿了金馬獎提名,檔次一下就上去了。
因為之前大家提到他,唯一的印象就是他在芒果衛視的某個綜藝裡面的形象,挺討喜,挺老實。
但現在不一樣了,他可是和段奕宏、鄧超、徐崢一起被提名金馬獎最佳男演員的唯一90後小新人啊,這檔次瞬間超過了現階段的小生們一大截,就這麼舉個簡單的例子吧,邱澤,原本是偶像劇男主,娛樂圈知名渣男,但因為提名了金馬獎影帝,他的未來走勢可能又會逆風翻盤,這就是硬核獎項的能量。
我可以頂著鍋蓋說一句不怕挨罵的話,彭昱暢未來的發展,一定會遠超現在的四大流量。
我在前幾天講徐靜蕾的時候列出過一個關係圖,上面有京圈,有港圈,有東北圈,有西北圈,你如果仔細看過一定會發現,上面各方勢力的代表裡,除了東北圈是以二人轉出名的,其他的,幾乎都是以電影大佬作為領頭羊。
這張圖裡唯一一個不太準確的地方,是把京圈歸類到了電視圈那裡去,的確京圈早些年的多數作品都是電視劇,但現在京圈的電影資源和時尚資源一樣不差,比方說徐靜蕾這個才女,她雖然是王朔的前任,但也屬於京圈的一份子,她已經被京圈接納了,再比方說陳羽凡的前妻白百何,你們發現沒有,她基本就是拍著電影橫空出世的典型,不是她能力出眾,是因為陳羽凡也是京圈的人。
除了台灣圈的極少數和東北圈的極少數,基本所有的勢力範圍都分布在了電影這一塊兒,無論馬思純背後的是顧長衛,還是周冬雨背後的是陳可辛,她們都已經踏進了中國娛樂圈高階層玩家圈。
很明顯,楊紫沒有,楊冪也沒有,現在的大部分流量和演員都沒有,所以說楊紫是二線完全不是看不起她,說馬思純一線也根本不是無腦捧她,很簡單的一個道理:轉校生需要融入新學校,和新同學打好交道,而原本就在這個學校的學生,並不是必須要和轉校生搞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