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圓圓歸來|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缺少演員的年代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當一個演員不被觀眾視為演員時,這意味著什麼?

「更多的時候我沒有被作成女演員看待,還是社會大眾對某一類型的女性形象的一種期許和期待吧。」一頭清爽幹練的齊耳短髮,一身藍色休閒衫,一臉的風輕雲淡,高圓圓面對鏡頭如此坦然地說道。

高圓圓歸來|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缺少演員的年代嗎? 娛樂 第1張

(《我,39》宣傳海報)

11月13日,闊別螢幕三年的高圓圓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與新世相合拍的新書預告片,短片名字很簡單:我,39。

39歲,一個將近四十不惑的年齡,在「國民女神」的心中,卻是一個逐漸接受平庸的過程。也許你會感到困惑,甚至是諷刺。清麗的面孔,完美的丈夫,以及還算不錯的觀眾緣,很難將高圓圓這個名字同「平庸」聯繫在一起。

可是當「高圓圓」三個字前加上「演員」這個職業註腳時,你的記憶是否依然停留在03年版的《倚天屠龍記》裡?腦海裡浮現出那張秋波瀲灩,含情脈脈的臉龐,正在癡癡望向她的無忌哥哥?除此之外,在高圓圓的演藝生涯中,我們似乎很難再找到超越周芷若的其他角色了。

高圓圓歸來|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缺少演員的年代嗎? 娛樂 第2張

(高圓圓因為「周芷若」一角而為公眾所熟知)

於是我們恍然大悟,隨著觀眾對演員們的業務要求逐漸讓位於審美需求,國民女神不再是演員已經很多年了。

性別特徵沖淡了職業特性

我們已經開始遺忘了「演員」的定義,與其他行業最大的不同,演員的職業大多就是去扮演其他的職業。所以它的職業屬性,往往被繁雜的光環和標籤所掩蓋。

不知從何時開始,觀眾們已經漸漸習慣了不再拿演員的標準去要求那些女藝人,更多是作為「偶像」去追逐。女演員的性別特徵沖淡了職業價值。盡管劉亦菲、楊冪這些女星們常因演技問題而廣受詬病,但她們始終是觀眾心中纖塵不染的神仙姐姐,古靈精怪的唐雪見。這些女星滿足了少男少女對於女性的各式幻想,因而觀眾對於她們的螢幕表現總是格外寬容。

高圓圓歸來|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缺少演員的年代嗎? 娛樂 第3張

(永遠的雪見)

在那個90後們還處於青春懵懂的狀態裡,她們的女性特徵成就了觀眾心底別樣的「初戀情結」。

在《我的野蠻女友》熱播的那幾年,也許不少男生會幻想自己擁有一位全智賢那般「狂拽酷炫」的野蠻女友,而女生則沉浸在一場奇遇的愛情中。在觀眾的腦海裡,女演員的職業屬性實際上是被隱去的,她們的一顰一笑化作風格化的符號深藏在大眾的記憶力。

高圓圓歸來|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缺少演員的年代嗎? 娛樂 第4張

(全智賢喚醒了少男少女對愛情的幻想)

換句話說,這些女演員之所以能被記住,並不僅僅因為她們是演員,首先是因為她們是女性,而且是被建構起來、供人觀賞的理想女性。

當高圓圓在電影《單身男女》中,坐在窗明幾淨的高檔寫字樓裡,代表螢幕前的女孩們與古天樂和吳彥祖談著羅曼蒂克的愛情。她舉著啤酒瓶回眸一笑留下一抹倩影,這時又有誰會苛責高圓圓的演技呢?

高圓圓歸來|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缺少演員的年代嗎? 娛樂 第5張

(電影《單身男女》截圖)

曾經人們把那些只有顏值沒有演技的女演員們稱作「花瓶」,這個略帶輕挑的詞匯徹底抹去了「演員」這份職業全部的生命力。她們成為了毫無生機和血肉的精致花瓶,標上價碼,被高高擺放在那裡。

在觀眾的心裡,或許高圓圓就是這樣一個精致美麗的花瓶,她只需要扮演好「國民女神」這一個角色就可以了。

固定人設窄化了轉型空間

什麼時候演員這份職業屬性會被重新提及,那就是當演員不能再被稱之為「演員」的時候。

於是,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很多小花旦並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還是能長期占據流量榜單的頭條?

對於這些明星,觀眾總歸是不太情願稱呼他們為「演員」的,但並不妨礙繼續消費他們的形象。演技不夠,人設來湊。似乎已經成為娛樂圈躥紅的捷徑。

在過去,演員的人設是建立在影視作品之上的,例如憑借《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等電影提名了國際電影節中多項大獎的鞏俐,被網友們戲稱為「鞏皇」。在《喜劇之王》中初露頭角的張柏芝,成為了港人心中「清純玉女」的代名詞。而在各類綜藝、真人秀大行其道的今天,明星依靠台詞腳本和後期剪輯,不斷塑造自身性格中的標籤式特點,以圖加深觀眾的記憶點。人設不僅僅為明星們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而且本應借助演技流露的人設標籤,此刻卻淪為了對演技的某種彌補,演技與人設的主從關係被徹底顛倒了過來。

高圓圓歸來|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缺少演員的年代嗎? 娛樂 第6張

(曾經演員的人設來自於各自的作品,如鞏俐的「霸氣」,張柏芝的「清純」)

人設成就了女明星的光環,人設的空泛化卻使她們困於平庸。

隨著中生代女演員們轉型的空間漸趨狹窄,她們越來越難以打破人設的壁壘。不僅僅是因為中生代演員在目前階段大多會遇到演技的瓶頸,另一方面手頭的資源也在日漸貧乏。與高圓圓同齡的姚晨就曾在《星空演講》的舞台上感慨:「明明已經來到了作為一個演員足夠成熟、表演狀態最好的年齡段,但我們身處的市場,給這個年齡段的女演員拍的戲很少,這真是太令人尷尬了。」

由於駕馭角色的能力不到位,高圓圓並沒有嘗試著轉型。雖然也在努力接拍新作品,但都如石沉大海,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水花。就連參加綜藝節目《大牌駕到》,主持人對於高圓圓的出場介紹也僅僅停留在「美」「遐想」等抽象層面。

高圓圓歸來|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缺少演員的年代嗎? 娛樂 第7張

(高圓圓更多是被看作「女神」而不是「演員」)

「那時候就覺得自己心裡其實是有很多扇門的,我期待門裡是有很多寶藏的。但是真的有了一次兩次的機會,你試圖去打開那些門的時候,你會發現,門裡面是空的。然後就什麼都沒有。我覺得,當你自己覺得說,你沒有進入你自己對自己的一個期待,你沒有達到那個期待的時候,那個過程,你就會覺得自己其實真的就是一個平庸的人。」

也許你會認為,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逐漸認清自己平庸的過程。但知著君要說,生活的平庸或許是一種中庸的處世之道,但職業上的平庸則是為自己找到的借口,對於演員尤是如此。既然能做到極致,又為何要甘於平庸?

所以在說完這段話後,高圓圓頓了頓,略帶遺憾和期許地補充道:「我還是期待著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好演員。」

高圓圓歸來|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缺少演員的年代嗎? 娛樂 第8張

(《我,39》截圖)

粉絲濾鏡掩蓋了作品質量

這些年我們也看到了娛樂圈內的惡性循環:小鮮肉、小花旦們只追求流量不肯勤練演技,「粉絲濾鏡」將一部部作品炒得虛熱,更加助長了流量明星的市場。從這個側面來說,如今的藝人們著實被觀眾們「寵壞」了。導演馮小剛更是直斥中國電影遍地垃圾,「一定是和大批的垃圾觀眾有關係」。

高圓圓歸來|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缺少演員的年代嗎? 娛樂 第9張

(低評分的流量作品充斥著影視市場)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年代,誰占據了粉絲經濟誰就占據了市場。即便那些女神們的演技再不盡如人意,粉絲們也心甘情願為他們的偶像自掏腰包。

「因為紫萱這個角色我可以原諒唐嫣一百次。」

在唐嫣被網友群嘲演技的期間,有粉絲打出這樣的彈幕聲援她。

然而美人終歸有遲暮的一天,女演員比尋常人更恐懼衰老,衰老於她們而言,就相當於一個祛魅的過程。當青春逝去,芳華不再,觀眾們才會發現他們心中的女神如同美人魚的泡沫般易碎而不真實。即使青春靚麗如周迅、高圓圓,卻也發現觀眾對她們不再是肆無忌憚地寬容了。

真正的演員,始終是經得起對「粉絲濾鏡」的祛魅的。即便在他們年輕時遭遇毀譽參半的輿論,隨著時間的推移,公眾反而會認為他們的個性愈發鮮活。

高圓圓歸來|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缺少演員的年代嗎? 娛樂 第10張

(演員章子怡)

章子怡在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中對「演員」這個職業作下如是定義,試圖將公眾的視線重新放回到演員的演技功底上,真正聚焦在他們噴湧出的喜怒哀樂。這些年她也是如此踐行著:在拍《臥虎藏龍》的武戲時,她的指甲蓋被打飛;為了演好《一代宗師》,她苦練了三年八卦掌。所以當人們提起她的名字時,除了那句戲謔的「國際章」外,總是「演員章子怡」。

高圓圓歸來|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缺少演員的年代嗎? 娛樂 第11張

(一個演員的誕生,背後都有無盡的汗水)

做一名好演員或好觀眾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正的演員,並不只是可供觀賞的花瓶。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應當是演員與觀眾間情感的對話,而不僅僅是觀眾對光與影的盲目追逐。

可悲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逐漸缺少演員的時代。不知道未來還有多少戲裡的人,用心演繹著戲外的故事;戲外的人,認真嘆息著戲裡的人生。

THE END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參考資料:

新世相:我採訪了結婚4年的高圓圓。她說,我39歲了,準備好接受自己的平庸了

知乎:為什麼明星都要賣人設,這背後的商業價值有多大?

網易數讀:我們分析了891部古裝劇,發現爛片王是她

公眾號智聯招聘:《演員的誕生》:章子怡到底專業在那?

知著網:《星空演講》:聽孟美岐、李銀河、姚晨在星空下分享女性力量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