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回望無名處 原上人家一枯榮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14日的晚上,沒有一個明星卻口碑爆棚的陜版《白鹿原》登台北展劇場。隨著第181場演出的開啟,該劇也以逼近200場的姿態強勢歸來。北京青年報融媒體文化系列視頻直播欄目《後台》也通過北京頭條APP、北京青年報官方微博、看法新聞APP以及法制晚報官方微博等平台對該劇首演前的後台以及演出現場進行了直播。雖然沒有所謂的流量擔當,但一出戲救活一個劇院的冰火兩重天

已足夠攝人心魄。

■一路「撿」來的孩子成了「白三代」

演出前,該劇編劇孟冰、導演胡宗琪、舞美設計黃楷夫等人,放下手中的創作,從各處匯集到劇場,後台見面分外熱鬧。舞台上的冷峻凜冽與後台的暖意融融形成巨大反差。兩年多以前,這出沒有一個熟面孔、由當時還不為人知的地方小團陜西人藝演出的《白鹿原》,在中國劇院首度登台便掀起漣漪,從頭至尾「穩」得竟不像出自一個一文不名的地方院團之手。而演出前,這部比北京人藝晚了10年的作品唯一的宣傳點恐怕也只有「茅獎」作家、「陜人演陜戲」。

兩年多來,這部如原上村民一樣命運多舛的作品行走南北,一路收獲尊重,也一路招兵買馬,用院長李宣的話說:「很多演員都是我們一路‘撿’來的孩子,在哪里演出,就有當地藝術院校的孩子來投奔,只要能吃苦、志同道合、有夢想就可以來。」如今舞台上飾演村民的演員已經是劇院的「白三代」,很多人都非陜籍,但他們卻用地道的陜西話為那片土地代言。

在後台,編劇孟冰看到飾演鹿子霖的管越時說了句「胖了」,管越則回答:「這個戲不胖不行,體力跟不上、演不動。」而劇中大段的台詞也讓飾演白嘉軒的蔣瑞征在演了近200場時,仍舊在上台前低頭默戲,雖然在操著一口掛味兒的陜西話,但其實他卻是地道的北京人。

■不以高大迎合,而以繁復點睛

從開場舞台上空無一物,到1比1比例的灰牆門頭匾額,舞美設計黃楷夫更願意將這出戲看作是一個寓言,「原著展示的是3000年儒學文明、宗法制度走向了近現代的困境,而宗法制度的固定空間樣式便是祠堂。幾次原上采風,我才發現原來陜西有那麼多不同於中原和南方的漂亮的明清建築,於是我們把這些精致的建築最精髓的元素經過組合後呈現在了舞台。因為小說本身的厚重,因而舞美的體量和色彩也偏厚重。雖說地域限定在白鹿原,但小說承載的卻是一個民族的道德困境,傳遞出幾代人尋找出路、掙脫束縛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悲劇。可即便主題沉重,我們在製作時卻不是用高大來迎合,而是以繁復來點睛。」

采風無疑是快速瀏覽並熟悉陌生地域的方式,而對於原本就是地道西安人的鹿子霖飾演者管越來說,他依然需要通過看資料片甚至回憶自己爺爺的狀態來捕捉人物的感覺,在他看來:「鹿子霖不是簡單的反派,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的理想就是當族長、抱孫子,當這些都沒有做到後,他開始走向扭曲的極端,宗族文化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不過作為西安人,角色骨子里的那股傲和秦人思維,我都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想表現民族精神剝離的過程」

面對曠世之作《白鹿原》,劇作家孟冰不僅在改編時動了真氣,更在自己48歲生日那天完稿後便進了ICU。

「那年我本想利用十一假期把《白鹿原》的改編一氣呵成。整整一周的時間,我清楚記得自己是漸入佳境的狀態,情緒是慢慢被調動起來的。一周的時間幾乎不吃不喝,即便躺下後也是毫無困意。陳忠實先生自己說他是用生命在寫《白鹿原》,我雖然不敢說是用生命在改編,但也是用自己的生命體驗在寫。寫完一放鬆下來,心臟馬上不行了,當天就進了ICU。」

孟冰用「小心謹慎、如履薄冰」來形容自己的改編:「我們專門去西安拜訪陳忠實老先生,他親自帶我們去原上轉,而我最感興趣的也是他當時究竟想寫什麼。他反復強調的一句話是‘想表現民族精神剝離的過程’,其實我當時不是很明白,也是慢慢在體會,一個人的精神如果需要剝離和蛻變,想要煥然一新,必定要有切膚之痛,而我們自己究竟能不能感受到那種疼痛感。」

戲劇界振臂高呼了多年「戲劇要回歸文學」,《白鹿原》的成功便是最好的例證,孟冰說:「戲劇壓根就不能離開文學,我們喊出要回歸文學,就已經說明很多年我們走得太遠了,需要浪子回頭。」從影視到歌劇、舞劇、話劇,《白鹿原》幾乎做到了各種載體的大滿貫。在孟冰看來,雖然不能簡單地概括某種改編的好壞,但在他心里,「與《白鹿原》最匹配的形態第一是小說,其次是戲劇,電影就無法做到,電視劇又過於冗長。」

■「三無劇院」的翻身

陜西人藝的女院長李宣帶著97個演職員的百人大組一路逼近200場,從最初到劇院時帳面上只有13500塊錢,到如今陜西人藝已經在《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兩部基於陜西文壇的鴻篇巨制走在全國巡演的路上,她也贏得了劇院老中青三代演職員的尊敬。

導演不在,她負責對光合成,舞台監督不在,她負責字幕檢場,臨近觀眾入場,發現台口邊緣有灰塵,她又拿起抹布當起了清潔工。一個曾經「無編導、無演員、無觀眾」的「三無」劇院,集結仁義白鹿村,用耕讀傳家的古訓凝神聚氣,很長時間,演職員為了生存開飯館、KTV,為了《白鹿原》全部放棄了自己的生意回到劇院。

怎樣的底氣才能讓一個劇院不用一個明星便完成一部鎮院大戲的創作?李宣說:「當初我們沒有錢請明星,演員排練最初都是沒有排練費的。這個戲的成功是因為原著本身就是有良心的。陳忠實先生不要版權費,我們給到編劇孟冰的改編費也只有說不出口的很小的數字。包括運作方九維文化,最初都是自己墊錢在幫我們做宣傳。所有的人都是用良心在做事,而且話劇是一門需要千錘百煉磨合的藝術,我們的理念是,別去找錢,自身硬了,錢會來找你的。現在我們這個組年紀最大的演員已經77歲了,每天都堅持健身,為的就是保持好狀態,把《白鹿原》一直演下去。」

今年12月,陜西人藝將迎來建院70周年,而《白鹿原》無疑將是慶典演出中最重頭的一部作品。

文/本報記者 郭佳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