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馬慶雲
17日晚間播出的《我就是演員》節目當中,最大的看點也是最大的爭議點,莫過於韓雪淘汰王曉晨。兩人合作表演了畢飛宇老師的作品《青衣》。在專業人員打分環節,王曉晨戰平韓雪,在觀眾打分環節,韓雪通過20票的優勢戰勝王曉晨。可是,這次的勝利,確有勝之不武。
首先,是戲眼的問題。韓雪和王曉晨表演的這個選段,戲眼在韓雪那裡。好在,節目錄制的時候,一位專家打分人員已經提及此事。所謂的戲眼,是從劇作的創作環節便已經決定的。一出戲,戲眼的人員具備更多的矛盾衝突,不僅是戲份更多,更集中圍繞,而且是性格層次更具備可辨性。
《青衣》在《我就是演員》上的這出戲,給了韓雪這個角色太大的演戲的空間。她可以從興高采烈到怒氣沖天再到絕望無助,並且最終幻化出一種人戲合一的「天人」境界。這就是戲眼的好處。反而對王曉晨飾演的角色,實際是助演配角,劇本階段給出的層次便不多,可以表演施展的空間極其有限。
第二,為戲而戲,是畢飛宇原作的基本特點,過分適應韓雪的表演。畢飛宇老師寫過不少文學作品,九萬字的《青衣》曾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他作品的一個重要特點便是,做戲的成分更重,通過一種近乎創意的寫作方式,做到對我們已經形成公認的哲學母題的闡釋。可以說,畢飛宇老師作品提供的,基本上都是悲劇的簡單的哲學概念。
多說兩句畢飛宇。他的這種風格特點,遇到做戲功底深厚的導演,出來的成色便不錯,遇到潦草的,就容易爛尾。婁燁拍《推拿》,給戲注入了現實主義的台詞表現力,就好很多。楊亞洲拍畢飛宇的《哺乳期的女人》,還是老腔調,就失真,成了爛片。
第三,韓雪的悲劇演技,對《青衣》真的是好事情嗎?這是仁者見仁的事情。從簡單的表演來講,韓雪平淡無奇的悲劇表現方式,會讓這出戲十分穩當。經驗不夠豐富的導演,往往已經可以滿足於這種穩當了。至少,這種類似章子怡式的悲劇表演方式,可以讓戲不至於成為及格以下。
但是,略微對戲有更高的理想與追求,便會覺得韓雪對《青衣》的表演過分寡淡了。她對悲劇的表演,用力過猛,而力道也沒用到精準的地方去,造成戲劇的張力沒有節奏感,全程拉的太滿,到了應該爆發的時候,反而上不去了。這個問題,章子怡在《我就是演員》的舞台上,多個作品中也存在。
第四,王曉晨的鬆弛到底學的誰?王曉晨對《青衣》的表演,很鬆弛,不少台詞都是生活化的處理方式。這其實是對韓雪全程緊繃的悲劇演技的最好挑戰。韓雪的演技像一個即將爆破的氣球,王曉晨的鬆弛像一根調戲的銀針。我甚至於懷疑,王曉晨的這種表演方式,是有意識的針對韓雪而來的。過分繃緊的悲劇表演方式,最怕觸碰這類鬆弛的演技派。
當然,王曉晨的鬆弛,也是源自原作電影《青衣》的徐帆。徐帆這個老戲骨,是會演喜劇的,太演起悲劇電影來,跟宋丹丹的路數類似,都是盡可能的把悲劇用喜劇的表現方式來烘托,不直接哭哭啼啼,反而做到更大的痛苦。有徐帆的前作在那擺著,王曉晨一學就會,可以直接吊打韓雪了。
第五,加試題環節,韓雪真的捉襟見肘了。韓雪和章子怡的軟肋,都是喜劇。章子怡在《非常完美》和《非常幸運》兩部少有的喜劇電影當中,演技都是滑鐵盧的,這兩部電影一度被影迷嘲諷,國際知名的影後,真的會演戲嗎?怎麼這麼尷尬呢?韓雪,也面對了同樣的問題。
在表演點外賣的時候,韓雪用了較為喜劇的處理方式,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演技拉低到了大一大二表演系新生的水平。反倒是王曉晨,真的很聰明。她先是用青島方言來做到喜劇表達,遮蓋演技,然後用京劇唱腔來博得彩頭。這都是聰明的表演方式,屬於揚長避短的。
如果說《青衣》表演環節,因為戲眼和原作悲劇的氛圍限制的造成韓雪看似更勝一籌的話,那後來的加試部分,則實在是王曉晨更聰明,而韓雪的喜劇表演方式太小兒科了。在導師點評環節,章子怡老師對韓雪讚譽過度,畢竟,情人眼裡出西施,她們兩人的表演方式何其相似,章子怡怎麼能看到自己演技上的問題呢。
對於韓雪而言,她是否應該堅持章子怡導師的悲劇表演方式呢?章子怡成名的年代,是張藝謀導演的年代,是悲劇化的年代,是對歷史宏大轉向內斂創作的年代,為戲而戲的成分更多。張藝謀成就了章子怡。可是,如今,是藥神式的年代,大家想要看到一個笑著把悲劇演繹出來的更高級的年代。
如今,張藝謀只能拿最佳導演,而無法成就男女主角。《我不是藥神》卻可以拿最佳新人導演和最佳男主角。17日晚間的金馬獎,與17日晚間的《我就是演員》,簡直是互文關係。屬於章子怡們的時代結束了,屬於徐崢們的時代,剛剛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