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今日話題·騰訊新聞出品 | 第4352期
作者/王陽
流量偶像有改朝換代的趨勢,鹿晗等人的市場正在被吞噬。但新一代的流量偶像除了看上去更水靈以外,似乎也沒有什麼過人的專業技能。
有什麼樣的粉絲就有什麼樣的偶像,對於很多受眾來說,偶像是不是唱得好跳得好演得好,並不是最重要的。
以「文藝業務骨幹」的標準去要求流量偶像,毫無必要。偶像們也沒有義務冒著虧錢的風險認真搞藝術。
最近,有傳言稱鹿晗演唱會票房遇冷,即將開始的鄭州站演出也因不賣座而取消。目前,這些消息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但最近的種種跡象確實表明,以鹿晗為代表的這一批流量偶像,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蔡徐坤憑什麼超越鹿晗?
最近,關於鹿晗演唱會的負面消息接連不斷。前兩天,鹿晗工作室官微突然宣布「因安保原因臨時取消鄭州站演唱會」。對此,有人猜測,是不是演唱會票賣不出去了,所以要取消?對此,鹿晗的粉絲解釋說,演唱會取消的原因,是和同日開幕的國際少林武術節撞檔了。
此外,還有消息稱,鹿晗北京演唱會和杭州演唱會也糊了,黃牛打狠折,票都賣不出去。在工體演出結束後,還有網友表示現場有一片區域空蕩蕩無人落座。
目前,關於演唱會票房慘淡的消息,大多數是來自草率的推測或者不可靠的信源。不過,鹿晗最近的事業確實出現了頹勢。鹿晗開設自己的工作室之後,旗下的代言合同從15個銳減到7個。今年以來,其作品的成績也都不如人意——
來源:《公布戀情一周年,鹿晗涼了嗎?》
其實,與鹿晗同時期的流量明星們,似乎都遇上了一些問題。楊洋轉型影視劇的《武動乾坤》撲街、如今只剩下大量代言了;吳亦凡唯一寄希望的《中國新說唱》在暑期檔熱熱鬧鬧的行情中,沒有創造出《中國有嘻哈》的熱度;李易峰金鷹節上的獲獎不但沒有起到演技肯定的作用,還和迪麗熱巴一樣遭遇到了群嘲、到如今代言也所剩無幾……(公眾號:文娛商業觀察)
對此,有人認為,中國文化產業正在進步,憑借一個小鮮肉就能撐起一部電視劇收視率、一場演唱會票房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真的是這樣嗎?鹿晗等明星不如以前那麼能吸流量了,很可能是因為他們被後來者「拍在沙灘上了」——從微博超級話題簽到人數來看,蔡徐坤、陳立農、朱一龍等人最近已經進入前十,成功擠掉了老一代的偶像們。
而在這些新星中,我們仍然能看到「一個流量扛起一部戲」的現象——被很多人評價為「情節脫離現實」、「人物舉止鬼畜」的電視劇《我才不會被女孩子欺負呢》,主演是蔡徐坤,最後收視率也不錯。
來源:《2018年Q2傳媒1號娛樂藍皮書》
在這次流量明星改朝換代的過程中,鹿晗,張藝興等人作為「老流量」,在近兩年都在業務能力上有了較大的提高——比如發布了頗受好評的新唱片,得到了「擺脫小鮮肉屬性」、「創作能力進步極大」等正面評價,也獲得了一些專業人士的認可。比如,根據曾負責環球、EMI、華納等著名品牌的唱片行銷工作的樂評人鄒小櫻就曾表示,鹿晗是目前中國最有前途的說唱歌手。
樂評人對鹿晗的音樂給予正面評價
李易峰的演技被很多人評價為「有進步」
而蔡徐坤等後來者,除了年齡更小、顏值更水靈之外,似乎並沒有什麼很明顯的過人之處。他們憑什麼就能迅速占領前輩的市場?這只能說明,在現階段,被很多評論者珍視的「演技」、「唱作能力」等所謂的「業務水平」並不是決定一個明星能否成功的唯一因素。
當人們喜歡明星時,人們喜歡的是什麼?
先列三個資料,詳細闡述一下人們喜歡明星時候存在的一種心理。
簡單來說,這種心理就是——我要在媒體上看到一個可以讓我把他想像成我的戀人,或者一個跟我很親密、對我很好的人。我可以在想像中跟他們交流,再通過這種交流,獲得某種身心愉悅。
李宗盛作為製作人,對陳淑樺的「人設建設」
偶像幫助粉絲接近理想自我、提升自尊水平
上述觀點告訴我們,喜歡明星有時候並不一定要喜歡音樂家、戲劇家等文藝骨幹,有時候只要對方是個可供我幻想的對象,就夠了。
在這種需求下,如果明星還享受到歡迎,就必須營造好自己的人設,通過「引起共鳴」、「做觀眾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等手段,讓自己可以跟觀眾建立一段虛擬的關係。
拼人設、交朋友這方面,往往是年輕的明星更沾光
而如果忽視這種人設建設,把自己單純當成一個「搞音樂的」或者「演戲的」,就有栽跟頭的風險。對於這種不重視人設建設的現象,李宗盛曾抱怨說:「那天我在一個唱片公司跟他們聊一個歌手,我說你們這個歌手不能這樣做,那些歌詞沒有一句像是她會講出來的話……結果所有人嘴巴開開的,聽不懂我在說什麼。」
「認真的好藝術」和「賣座的爛藝術」之間可以形成幫扶關係
當然,有人仍然持一個比較傳統的態度,認為藝人就應該把精力放在鑽研表演、音樂上面,不應該整天搞「人設」之類的東西,老想著怎麼妥協藝術,或者乾脆放棄藝術,來討好觀眾,掙觀眾的錢。
握手會可以說是「徹底放棄藝術」的明星活動了
這種觀點聽上去就很藝術,但有些極端了。為了錢搞藝術,和純搞藝術,這兩種狀態是可以共存的,並且可以形成幫扶關係。比如姜文當時拍攝文藝片《陽光燦爛的日子》時,這部電影的投資人之一文雋,他的一部分資金是在香港拍攝限制級電影掙過來的。
當年籌拍《東邪西毒》,投資商怕收不回成本,就用同樣班底拍一個商業片,於是就有了《東成西就》
像一些現在比較活躍的流量明星,如果有藝術追求,也可以合理分配精力。一方面進行握手會、人設建設等吸引觀眾的盈利性工作,另一方面就可以認真地研究表演、音樂。
當然,搞藝術未必是流量明星必須負擔的工作,如果人家只是想賺粉絲錢,不想搞藝術,只要市場允許,也無可非議。畢竟,認真的藝術往往不計成本,要求每個人都有搞藝術的精神,有些強人所難。都說王家衛的文藝片好,但作家蔡瀾就曾說:「王家衛作品後面,有多少老板虧本啊」。
今日話題·騰訊新聞出品 | 第43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