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長篇巨制的《如懿傳》終於落下尾聲,這兩天眾多公眾號(特別情感類)都在熱評這部劇。大多感嘆帝後之間的愛情也與尋常夫妻一樣,從花開爛漫到枯葉凋零,甚是惋惜。另有分析劇中人物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以期借古仿今,給我們現在的生活乃至事業以啟迪。
然我要評論的角度是:一個女人一定要以愛情為中心而過一生嗎?喜怒哀樂和此生的成功標準就是「與少年郎相知相守過一生」嗎?在如懿的年代,男權社會,一個男人——特別是皇帝占有很多女人,而所有女人共有一個「夫君」,這本就是資源和地位的嚴重不對等,再加上女人沒有工作,全憑男人(皇帝)的賞賜、恩典享受生活,這也就造成了,女人會把所有心思、努力用在「男人」身上,以得到更高的地位、更好的生活、或者崇高些——感情的充盈。
也許有人會說,那是過去,現在是新社會,男女平等了,女人完全不必如此。但現實是什麼?剩女和剩男哪個壓力更大?結婚生子後的男人女人哪個在職場的發揮機會更大?家人、朋友聚會閒聊天,又有多少人不看中、不評論女人的「婚姻感情生活」的?在本人看來,雖然現在社會制度是開放的,女人男人同樣讀書、工作、甚至在職場領域PK,巾幗不讓須眉,但同樣因為社會的「進步」與「開放」,現在的「男人不缺性,女人不缺錢」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也就造成男、女之間的真情實感難以長久,達到父輩那種「一生相伴一人」更是奢望。從這個角度來說與如懿那時的男權社會是一樣的問題。
乾隆與如懿的「兩小無猜」,是因為幼時的乾隆還沒有經歷過女人,因此他的眼里只有「如懿」,當然如懿也一樣。但隨著年齡和地位的變化,乾隆有了更大的權利和更多的女人,對每個有特點的女人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感情」甚至迷戀。心中也就漸漸淡化了與如懿的「年少情深」。 就好比一個普通人最初很喜歡吃白菜豆腐,但給他每天山珍海味,天下珍饈,他便不覺得白菜豆腐好吃了。
簡言之,過去封閉卻一輩子一心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而當代女人們如果還抱著與如懿同樣的心思,也會如同她一樣,絕望而亡(運氣和命好的MM除外)。然而中國社會根深蒂固的對女人的傳統評價體系又深深影響著一些傳統的好姑娘。在傳統思想與開放的現實中,我們該如何取舍?
本主認為,我們要借著「多元化」社會的優勢,盡享世間繁華的生活,將一切熱愛盡情盛開——包括愛好、對學業、事業的追求、包括親情、友情、愛情,而弱化「愛情」在女人一生中的權重,把它同其它一切並列而看,隨緣發展,有則承接、享受,無則獨善其身,同樣過好自己的美麗人生。
另則,任何的感情都是有生命的,有生、老、病、死,在這個多變、浮躁的年代更是如此,我們要接受這個客觀規律,坦然面對,才不至於「拿得起、放不下」而造成自己痛不欲生,而毀掉自己的一生。
其實我們在精神上何不向男人們「看齊」?大膽追求心中所愛(包括人、包括事),無論成功或失敗,都瀟灑、快意的過此一生,才不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