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韶涵朋友少原因,娛樂圈沒有真正的友誼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張韶涵說娛樂圈真正的朋友少,還有台灣藝人隔空喊話為自己呈清。

據說楊冪成名之初與一眾小花是閨中蜜友,到後來各自有各自的因緣際會,彼此的友情也是此消彼長。

佛家說,這世間只有一件事是不變的,那就是變化。

我們大家每一個人、每一分、每一秒、都身處變化中央。

可能為時代左右,可能為情緒為難,可能為客觀現實威逼利誘。

至於朋友,年輕時總以為多多益善。

交遊廣闊曾一度是交際成功的標籤。

後來又有人開課,

傳授怎樣跟人溝通、

被人信任、

巧舌如簧、

與別人成為知交莫逆的技巧或方法。

人脈,

曾是多少試圖成功的人迷戀的神話。

以為人脈廣,則資源廣,資源廣則必與成功近在咫尺。

後來經歷點人事上的千山萬水,

才明白所謂人脈一個最最重要的點不過是可以互相利用,彼此都有利用的價值罷了。

位高權重的人,不用知交,人脈也廣,鞍前馬後不少人願效犬馬之勞。

如果你不過一代貧生,

對不起,

窮在鬧市無人問,

富在深山有遠親。

這無關人情冷淡,

大抵直指的是人性灰暗部分罷了。

有人會因此而抱怨,

其實大可不必。

因為在這一點上誰也不敢說自己就一定比對方高尚。

很多時候我們實在是分不清楚認識和朋友之間的分水,

那意義重大且非凡。

比如有些人哪怕你跟他認識了一輩子還不過就只是互相認識而已,

彼此知道對方的自然情況,

見了面能說兩句閒話,

有事兒了絕不也不可能互相托付,

知道彼此的底線,不過份依賴,也絕對不敢有過份的期待。

挺好的。

也應該是人際交往中的常態。

畢竟半生零落存知己,

而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像俞伯牙和鐘子期,

兩人身份懸殊,

但並不影響兩個人成為知己。

鐘子期去世之後,

俞伯牙把鳳尾琴都給摔了,

從此不再彈琴。

因為琴要彈給知音人聽,

否則就是對牛彈琴,

既浪費別人的時間,

也浪費自己的時間,

毫無意義和價值。

齊桓公的佐臣鮑叔牙舉管仲為相,

在此之前兩個人曾經合夥做過生意,

管仲老多要、多分,

有人就勸鮑叔牙,說你不要再跟他合夥,管仲騙你。

但鮑叔牙說,管仲家貧,家里負擔又太重,母親身體又不好,

他才會這樣做。

試想,

張韶涵身邊,

我們身邊,

我們所謂的那些朋友圈,

如果某一天我們之間有利益衝突,

會怎樣?

可能早打得不可開交。

所以真別輕易談跟誰是朋友。

「知交」這事兒,對當事的兩個人來說要求都挺高的。

我們不能單純要求對方對我們肝腦塗地,

我們自己也得能做得到。

比如我曾認識過一個朋友,

當時我碰點兒困難,

恰好需要找她幫忙,

但是久聯繫不上她,

我以為這人是見我有難處先就躲了,

當時挺心寒的,

三年之後我才聽說,

我碰著難處的時候,

也恰是她最難的時候,

當時她不是不出手,

而是自顧不暇。

我一個同事A,

最近家里出了點兒事兒,

也聯絡了一個朋友請他在其專業領域出手幫忙,

把報酬都給帶過去了,

結果對方一再推脫,卻又滿口應承下來,

當時他還覺得這人挺夠意思的。

結果自己的事兒還沒辦,那人要求我同事幫忙給自己同居女友安排個工作,

我同事馬上就把這事兒給辦了。

結果非常有意思,

那人把我同事托他的事兒就那麼無休止的一拖再拖,

根本沒有下文。

所以朋友這詞兒。

有時是你不配,有時是對方不配。

不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因為這世間能互相匹配、相得益彰的東西本就稀罕。

相識滿天下,知己能幾人?

所以哪個人要真說自己知交天下,那麼他不是位高權重,則必言過其實。

人生得一、二知己足矣。

其他的,我們真該看開、放下。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