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 |明月帆
來源 | 劇sir ID:jusir2018
韓國最近出了一部劇,叫《阿斯達年代記》,由近年來精品頻出的TVN電視台與網飛聯合出品,宋仲基、張東健、孔孝真、秋瓷炫、金智媛領銜主演,超強陣容,號稱韓劇史上最大投資,100%事前製作,來勢洶洶,對標《權力的遊戲》。
製作方信心滿滿,播出後卻收獲大面積差評。妝容糟糕、布景小家子氣、設定尷尬……但凡能被挑出毛病的地方,幾乎都被網友揀出來吐槽了一通。
不屬於你的文化
是沒法cosplay的
劉和平在《順應歷史轉型,講好中國故事》一文中說過:「常常有人說,要以內容為王。我們不知道講的故事是什麼內容,不知道我們的文化是什麼形態,不清楚我們的文化形態和其他國家、民族文化形態的差異在哪里。因此我們在模仿英、美工業文明國家的電影、電視劇時,只知道學習他們的一些敘事技巧、敘事手段,甚至盲目學習他們所講的故事和內容。盡管我們同樣運用聲、光、電、色等技術,卻講不好中國故事。」
這段話幾乎可用於解釋一切翻拍劇失敗的原因。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背景不盡相同,將反映國外文化形態的影視內容嫁接到國產劇中,會產生懸浮感。
日漫《網球王子》中,主人公就讀於網球名校青春學園,身份為網球部一年級學生,將這個設定套用到國產劇中,是相當出戲的。
國內的中學大多沒有條件設立網球社,很多中學連網球場都沒有,所以觀眾對於翻拍版中,高一天才網球選手這樣的設定很沒有代入感。並且國內高中生普遍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我們的教育體系雖然同樣鼓勵體育人才的培養與發展,但通常情況下,除了籃球、乒乓球、羽毛球這些對體育場地與硬件設施要求較低,同時容易上手的項目之外,高中生不會在其它體育項目上表現出較高參與性。此外,在服化道上,將日漫中的設定依樣還原,也是不符合國內校園生活實際情況的。
近年來,有關體育競技類的電視劇作品層出不窮,類型多樣,涉及足球、遊泳、棒球、排球、拳擊多種體育項目,有很多並不是翻拍,是真正的原創故事,但播出效果並不理想,鮮少有觀眾買帳。
原因還是出在文化底蘊上。國內的體育文化並不如想像中發達,在沒有文化支撐的前提下,想拍出熱血沸騰的競技劇,太難。
同理,在警匪題材、科幻題材的創作上,內地劇總是容易陷入吃力不討好的尷尬境地。
對於警匪劇的創作困境,部分人怪罪於內地特有的審查制度,但首先,制度本身就屬於文化形態之一,既然無法回避,就必須面對,盡量不做與制度文化相悖的內容。其次,在內地,警力代表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力,是社會規則與社會秩序的象徵。海外劇、TVB劇中,警官西裝革履地坐在辦公室,紅妝艷抹,蹬著高跟鞋上下班,一邊涮火鍋一邊梳理案情的情景,在內地劇中是絕少發生的。
TVB警匪劇主人公經常一邊吃火鍋一邊辦案
為了符合現實,內地警匪劇不能做出過於活潑的表達,因此常給人留下刻板規矩的印象,不容易得到主流年輕觀眾的喜愛。
也有一些情況下,出於審查考慮,內地的創作者在處理一些尺度較大的警匪劇時,會將背景架空,例如假定現實中並不存在的樺城、蘭庫帕等城市為故事的發生地,但這實則相當於削弱了故事的真實感,說服力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品的傳播力度。
至於科幻劇,中華民族悠久的農耕文化孕育了國人敏銳的歷史感,因此國產劇曾一度喜愛回溯歷史,追求以史為鑒。而在觀照未來的科幻題材上,往往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例如之前的《尋秦記》《不一樣的美男子》,完成度就相當糟糕。
對於西方國家而言,一方面國家歷史不如中國悠久,另一方面曾歷經兩次工業革命,因此海外劇熱衷於暢想未來,在科幻題材中展現其不拘一格的想像力。歸根結底,還是與文化底蘊脫不了幹系。
內地適合拍什麼劇?
平心而論,論現代言情劇,韓劇的製作水準比國產劇高了不止一個level;但論古裝劇,《九州縹緲錄》《九州海上牧雲記》的視覺效果比《阿斯達年代記》高了N個段位。在史詩感的展現上,《阿斯達年代記》這部野心之作是完全沒有到達預期目標的。如果暢想一下未來真正可以拍出媲美《權力的遊戲》這般宏大史詩題材作品的創作者,TA更可能是中國人,而非韓國人。
在歷史文化上,西方有黑暗的中世紀,因此美國人拍出了主題宏大的《權力的遊戲》;中國有大分裂的春秋戰國,因此內地拍出了長篇歷史巨制《大秦帝國》系列。
相較之下,韓國並沒有經歷過如此波瀾壯闊的歷史文化階段,因此講述原始時代蠻荒文明分裂與統一的《阿斯達年代記》,到他們手里,一定是拍砸了的。
反觀《信號》《迷霧》《未生》這樣拷問人性、撕裂現實的作品,韓劇的完成度總是很高,這與韓國人均受教育水平高,整體思想文化水平較高有關。根據國際教育機構Pearson委托經濟學人智庫於2015年發布的報告顯示,韓國教育水平位列世界第一。觀眾文化素質普遍較高時,他們偏好欣賞主題更寫實一些的「高級」故事,希望從故事中看到對現實、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層次思考,這自然會對韓國影視創作者的創作心態產生影響。
對於內地劇而言,其實最得心應手的題材還是古裝劇。「華流出海」的關鍵詞少不了古裝劇。今年新版《倚天屠龍記》在韓國播出時,韓國明星金希澈曬出自己的追劇實錄,可視作內地古裝劇成功輸出的縮影。
中國的悠久歷史文化提供了古裝劇創作的豐富素材,「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的傳統道德文化符合普世價值觀傳播的要求,加之地理文化上有國土廣袤、地廣物博的優勢,因此內地影視創作者駕馭古裝題材明顯更加遊刃有餘。
早年《瑯琊榜》《步步驚心》《宮鎖心玉》《甄嬛傳》等古裝劇都曾受到海外觀眾追捧,證明在傳統文化輸出方面,古裝劇是具有絕對先天優勢的。
沒有不該嘗試的題材
但得明確是不是自己的style
虔誠、慎重的嘗試總是值得鼓勵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更是勇者。對於國產劇而言,拋開古裝劇,拋開表現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煙火內容的作品,觀眾也在期待下一個新題材、下一部新作品。
「一回生,二回熟」是一種說法,熟能生巧也是客觀事實,但同樣不可否認,文化底蘊深深烙印在一個民族的骨血之中,影視創作注定無法回避這個問題。在弄清楚自己的文化形態與其它國家、其它民族的差異在哪里之前,還是少生搬硬套別人的故事和內容,多下功夫,講好中國故事,才是穩妥的創作之道。
往期回顧 Review of previous periods 《長安十二時辰》的「黑科技」,影視人同樣值得擁有! 低幼向主導,偏成人向崛起,今年暑期檔動畫電影熱翻天! 京都動畫一場大火,燒掉了多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