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視圈到企業圈,揭秘金庸背後的「影響力江湖」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糖炒山楂

「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金庸先生走後的24小時,不同於他的安詳和「悄然」,哀思和不舍仍在大眾心中蔓延,空前浩大的影視明星送別陣容更是將沉痛推到了極致。而這背後,正是先生「大鬧一場」的「武俠江湖」,和他歷時半個世紀打造的「影視江湖」。

金庸作品是中國影視劇的活水源頭。據媒體統計,從1976年《書劍恩仇錄》拍攝至今,先生的15部小說改編翻拍共計117部,其中《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倚天屠龍記》等熱門作品翻拍次數達到10次左右。

「明星製造機」是金庸作品翻拍的最大特色。由金庸作品走向大眾的包括鄭少秋、梁朝偉、李若彤、陳小春、蘇有朋、楊冪等上百位演員,即使時代受眾不斷更迭,金庸作品卻總能助推明星在當下精準擊中觀眾,迅速走紅。

以武俠撬動大半個影視圈,催生大量優秀作品和當紅演員,「養活」了無數的影視遊戲公司,帶來了香港武俠的風靡一時和內地影視劇的大發展。先生和他的「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不僅在精神層面影響著幾代人,更是影視產業綿延半個世紀的「縮影」。

明星送別背後的「影視版圖」:「中國第一IP」和「明星製造機」

「他創造了無數的靈魂人物」,用鄭少秋的悼詞拉開金庸小說翻拍再合適不過。1976年,《書劍恩仇錄》開拍,鄭少秋擔任主演,成為最初代的金庸武俠小生,也拉開了金庸小說影視化的開端。

「他筆下的小龍女給予我一切一切」,李若彤寫道。八九十年代,《碧血劍》《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天龍八部》先後翻拍,張智霖、朱茵、劉德華、陳小春、陳玉蓮、李若彤、古天樂也在出演過程中知名度倍增。

在96版《笑傲江湖》中飾演令狐沖的呂頌賢更是表示,「沒有金庸老師,就不會有呂頌賢,這輩子的成就和榮耀都是他和這部作品給我的」。當然,時至今日,這批TVB製作的影視劇仍然是不少70後、80後觀眾心中的經典。

不同於香港地區的接納和風靡,金庸武俠進入大陸,經歷了一個從「痛批」到「喜愛」的過程。2000年央視投拍的《笑傲江湖》是一個重要節點,而對於主演李亞鵬來講,金庸先生之於自己,是人生導師,是「不遭人忌是庸才」的諄諄教誨。

金庸武俠在內地的快速影視化也由此開始,而每一次的投擲都會給市場帶來巨大反響,蘇有朋、胡軍、林志穎、胡歌、賈靜雯、高圓圓、劉亦菲、黃曉明、楊冪等明星成為被金庸武俠新一輪影視化選中的寵兒,賈靜雯版的趙敏、劉亦菲版的小龍女等角色成為內地年輕人心中新一代經典。

「俠客精神永存人間」,在《神雕俠侶》中扮演楊過的黃曉明寫道;憑借著郭襄一角走紅的楊冪一句「襄兒拜別」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謝謝您筆下的阿朱,讓我感受到了那些奮不顧身的一往情深,豪情萬丈的俠義心腸」,《天龍八部》中阿朱的扮演者劉濤寫道;胡軍也感慨「一揮手竟成永別」。

近幾年,IP改編帶來的風浪席卷行業,創作環境空前浮躁,劇集流水線式的改編質量不可避免的給金庸小說帶來了影響。2013年於正版《笑傲江湖》橫空出世,隨後又趁熱打鐵推出了《神雕俠侶》,陳曉、陳妍希、霍建華、陳喬恩等明星入局,但市場上作品爭議不斷,流量和口水齊飛。金庸武俠經典太多,新、舊作質量上形成的反差對比,成為金庸作品改編必須面對的問題。

2017年,郭靖宇監制的《新射雕英雄傳》,多輪衛視跟播、風靡港台海外,讓大眾再次看到了「希望」,金庸作品改編也成為小花小生們的首選,曾舜晞、陳鈺琪、祝緒丹等新生代演員也紛紛投註,娛樂圈的新人們瞄準的是00後的市場。

隨著上百部影視劇的製作播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躍然螢幕,上百位演員迎來演藝新階段,其中不乏功成名就身價不菲者,70年代至今,甚至是在未來,金庸小說都是影視市場上最取之不盡的源頭,是在當下語境中的「中國第一IP」,之於中國影視發展的推動不可小覷。

這些都是先生「大鬧一場」的人生節點,也讓他的離去不那麼「悄然」。大眾和明星紛紛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不舍外,多個音頻平台上的「再見大俠」的歌單,讓那些昔日在金庸影視劇中唱響的主題曲再現,尤其是《滄海一聲笑》《任逍遙》《心愛》等多首經典歌曲更是引人淚目。

金庸背後的「影響力江湖」:武俠泰鬥的「企業圈」

一直以來,金庸都被視為商業和理想的絕佳結合體。小說發行超3億冊,數以億計的讀者粉絲,影視改編掀武俠風潮,成為最具影響力的IP,本人也憑借版權收入多次登上作家榜;與此同時,憑借自己創辦的《明報》成為香港商業大亨,躋身香港百富榜。

這樣獨特的身份,也讓他的影響力在小說粉絲、影視劇、明星圈層之外蔓延。首當其沖的是影視產業,這並不難理解,影視翻拍背後,必然有著其對應的資本勢力和製作團隊,在這個金庸塑造的武俠江湖里,他們依托這些作品或是收獲第一桶金,或是更上一層樓,或是全產業鏈開發,收益頗豐。

最早入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便是1958年成立的邵氏電影公司。據媒體統計,其曾出品了22部金庸電影(另一說為23部),雙方合作時間更是從1967年延續到1984年,也拉開了金庸武俠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而在內地,金庸小說改編影視劇的拍攝從最初的央視主導,發展到後來慈文傳媒、華誼兄弟、華策影視等頭部影視公司入局,在2018年蔣家駿執導的《倚天屠龍記》中出品公司則是跨國影業華夏視聽環球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金庸小說影視化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值得一提的是,金庸武俠文化還滋生出了一批新型影視公司,執導過金庸影視劇的導演制片人團隊,在發展中也有了自己的影視公司。「我曾經聽人說過,當你不可以再擁有的時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讓自己不要忘記。」當晚,王家衛電影公司澤東電影發布微博,以《東邪西毒》海報與台詞悼念金庸。

其次是遊戲產業,金庸小說是遊戲改編的重要源頭,涉獵其中的公司十餘家以上,其中以完美世界為典型代表,不僅是劇版《新射雕英雄傳》的聯合出品方,還拿下了《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倚天屠龍記》《神雕俠侶》的遊戲改編權。

除了遍地開花的影視衍生品,金庸武俠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中國企業家的精神養分。今日,馬雲發表微博稱,「若無先生,不知是否還會有阿里」。一直以來,阿里被稱之為金庸的狂熱粉,不僅風清揚、郭靖、喬峰等花名比比皆是,六脈神劍、獨孤九劍、七劍下天山、達摩院、桃花島等武俠名詞亦層出不窮。郭廣昌、李開復、雷軍、張小龍、郎鹹平等人也紛紛在社交平台談及各種淵源,悼念金庸先生。

以文人之名,以俠者之風,金庸先生用有限的生命搭建著無限影響力的江湖,輻射著影視圈、企業圈、讀者等多個圈層。而在他「大鬧一場,悄然離去」的人生,我們該學會的,或許就是那份獨屬於先生的俠義和通透:「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