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昨天晚上金庸先生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朋友圈迅速刷屏,太多的遺憾太多的突然太多的青春落幕。
曾經塑造過金庸筆下角色的,對金庸先生崇敬的演員們紛紛發文悼念,一語動情,每一條都忍不住落淚。
曾被金庸先生用大量筆墨描寫的襄陽城點亮送別的蠟燭,為先生送別最後一程。
今天,各大報紙、媒體版面全都齊刷刷哀悼金庸離世。
江湖曲終,就此別過。
嘆斯人已逝,念傳世經典。緬懷,不舍,最縈繞在心頭的是屬於我們成長歲月里最為珍貴和熟知的文化符號離開了我們。
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1956年,金庸任職《大公報》編輯,期間誕生了《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和《射雕英雄傳》。吸引了一大批忠實書迷,在大公報上連載觀看。
由於政治風氣等各方面原因,金庸決定離開《大公報》,59年和友人創立《明報》。一個新出的小報紙連銷量都成了問題,於是金庸開始在《明報》上連載刊登《神雕俠侶》,成功把《大公報》的忠實粉絲吸引過來。
一切都是那麼的巧,在《明報》成立前,香港邵氏公司成立了,大量的拍攝電影,改編了很多武俠故事,而已經擁有眾多粉絲,當時香港最有名的金庸武俠IP,邵氏自然不會錯過。
但是,跟現在改變原著一樣,邵氏拍攝中也大篇幅了改了劇情。在第一部作品《倚天屠龍記》中,捨棄了張無忌角色,只保留了張翠山和殷素素的故事,起名為《神劍震江湖》。
而金庸一直持續地為正義發聲,也將家國天下的主題融入進小說中,這些政治寓言故事使得金庸被瞄上,甚至放下狠話要解決他。去往歐洲避風頭的金庸,無奈下在倪匡的代筆下完成了《天龍八部》。
倪匡把金庸小說里的阿紫寫瞎了,但不阻礙兩個人繼續合作。經過精打細磨,由倪匡擔任編劇,孫仲擔任導演的《笑傲江湖》被邵氏搬上螢幕。
這時候「金庸劇」已經變成香港的金字招牌,你沒看過金庸劇就沒辦法跟同伴交流,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現象級爆劇。
82年,湯鎮業在《天龍八部》飾段譽,迅速成就了這一角色。
83年,新人翁美玲自薦出演《射雕英雄傳》的黃蓉,直接引起萬人空巷。
83年底,趁著《射雕英雄傳》的熱度,劉德華出演《神雕俠侶》創造了收視神話。
84年,梁朝偉在《鹿鼎記》中飾演韋小寶。
TVB的當家演員輪番在金庸劇中露臉,成為了真正的頂級流量,說這些演員是演金庸劇紅的一點都不過分。
這聲勢浩大的影響力,奠定了金庸劇的地位和群眾基礎。84年,《笑傲江湖》第一次被拍成電視劇,用的是風頭正勁的周潤發。當時發哥「浪奔浪流」的上海灘形象獲得萬千觀眾認可,並且已經拿下金馬獎影帝,加盟劇版《笑傲江湖》無疑又增加了一大波流量。
九十年代後,香港電影進入到快速發展超車階段,徐克拉到了一筆融資,買下《笑傲江湖》的版權,還請來偶像胡金銓來導演。結果兩人風格不同,徐克喜歡靈感來了就加戲,而胡導喜歡嚴格按照劇本走,在矛盾衝突下,第一版《笑傲江湖》出來了但影響並不大。
徐克決定自己親自上陣,再拍一次。讓林青霞反串出演東方不敗,甚至和令狐沖有感情線。可以說是real大膽了,果然這大膽的改動遭到了金庸的反對,據說是因此封鎖了徐克。不得不說,林青霞版本的東方不敗雖然違背了金庸的初衷,但確實成為了經典。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TVB的重頭戲已經不是金庸劇,而是家族商戰、職業劇。因為收視率持續低迷,到了01年,TVB徹底放棄了金庸劇。
反倒是內地,掀起了金庸劇的熱潮。
由李亞鵬、許晴主演的《笑傲江湖》在央視拿到8.4%的收視巔峰。自此金庸劇把香港的走紅模式重走一遍,凡是演金庸劇的演員必火,演員們也都爭著搶著出演金庸劇。
《神雕俠侶》選角期間,楊過一角被黃曉明和聶遠爭破了頭 ,最後黃曉明成功飾演,也坐穩四小生席位。
《鹿鼎記》開拍前,鐘漢良粉絲寫萬文信為偶像爭取角色,誠意滿滿。
《倚天屠龍記》張無忌的角色,是當時已經大火的鄧超爭取了很久才拿到的。
無論是大火的演員,還是新人演員,都要爭同一個角色,只因為這是「金庸劇」。
時至今日,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翻拍,金庸劇在內地也日漸黯然失色,失去了當時金字招牌的地位。但金庸的武俠小說作品,卻永遠被人稱讚,有政治,有社會,有俠義,這才是真正的江湖。
金庸的成就不僅僅是為文學史上留下濃重一筆,也成就無數個演藝圈中流砥柱,給這一代人創造無價的精神食糧。大家一起緬懷他,就像江湖最後的那盞燈,滅了,江湖就不在了。
54天14位文藝名家離世
最近的54天,14位文藝名家相繼去世,數據觸目驚心,翻看作品剩下的只有傷感和惋惜。
9月7日,小提琴藝術家盛中國逝世,曾經被小提琴大師梅紐因評價為「演奏巴赫小提琴協奏曲最好的合作者」,小提琴曲《梁祝》曾經感動過無數聽眾。
同一天,相聲大師常寶華逝世,生前曾拜馬三立為師,與師勝傑合作過《搖籃曲》等,兩位大師的隕落成為相聲舞台的遺憾。
9月11日,著名相聲大師單田芳逝世,自從單田芳大師走向評書舞台,留下了很多經典的作品,例如《白眉大俠》《隋唐演義》等等成為經典絕唱。
9月15日,表演藝術家朱旭逝世,在《刮痧》中飾演老父親,在《大太監李蓮英》中飾演醇親王,其親和的形象和親切的風格影響了很多年輕演員。
9月16日,日本知名演員樹木希林逝世,生前曾經獲得亞洲電影大獎終身成就獎。經常飾演日本電影電視劇中的奶奶形象而被觀眾熟知。在《小偷家族》中就曾演活了一場縫縫補補的奶奶場景。
9月19日,火遍大江南北的吉祥三寶爸爸布仁巴雅爾逝世,是主持人也是歌手,因為春晚上一曲《吉祥三寶》被全國觀眾熟知,傳唱度極高。
9月21日,有著雙簧第一人和太平歌詞第一人之稱的相聲名家劉文步逝世。
9月26日,粵劇名伶吳君麗逝世,她是19世紀60年代粵語片紅星以及著名的正印花旦。作為《釵頭鳳》的第一女主角,從此之後再無唐蕙仙。
9月28日,著名相聲藝術家師勝傑去世,留下了經典作品《我要補課》《婆媳之間》等等。帶著歡聲笑語帶著崇敬,離開了人世。
同一天,搖滾歌手臧天朔也離開了。人人都在ktv吼過他的《朋友》,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還是這一天,女相聲家張文霞逝世,生前與相聲名家田立禾夫妻檔留下了許多經典作品。
10月14日,相聲大師吳兆南逝世,這位大師生前拜侯寶林為師,成為郭德綱的師伯,曾獲得美國林肯藝術中心終生成就獎。
10月25日,著名綜藝節目主持人李詠去世,《幸運52》《非常6+1》開創中國內地綜藝節目的先鋒,掀起砸蛋競猜熱潮,作為名嘴主持人更是留下金句「金蛋還是銀蛋?」
10月30日,武俠小說泰鬥金庸逝世,武俠還在,當年的夢卻熄滅了。
你平時可能永遠也不曾想起,也不會特地去回顧,但是當你真正看到那些熟悉的面龐,那些追過的電視劇,那些曾經和爸爸媽媽窩在電視機前看過的節目一個個與你漸行漸遠時,那種情感遠比單純的難過複雜得多,那種對當下現實的陌生和孤獨讓你感到無措,卻也無力去挽回。
胸妹結語
80歲的金庸,繼續背著書包在劍橋大學里穿行,活到老學到老,是老一輩的思想標桿。
我們在文學家們逝世時感到不舍感到遺憾,是因為老一輩的精神鼓舞了無數現代人,也是因為他們的作品貫穿了我們整個青春。
一代的精神大師相繼離世,我們感慨的是和家人一起坐在沙發上看李詠節目的時光,是和小夥伴一起在課堂上偷看金庸小說的快樂,當這些人有天從這個世界離去時,我們悲傷的說:一個時代過去了。
其實最令人悲傷的就是這一段段我們回憶里最為珍貴的,正一點一點的無跡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