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內心的強大:王陽明的心學魅力,內心自由與責任擔當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剛過不久的假期中,電影《哪吒》霸占了朋友圈的半壁江山,他顛覆了傳統的乖巧形象,性格張揚而坦誠;特別是他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不僅讓人們大呼過癮,更滿足心底的渴求。對於人生——服從內心,敢於反抗。

  孔子開創的儒家學說提到人生的境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層層遞進的境界在於修身,而修身的根本,就是修心。唯有,心的平和,才能在順境中不傲、逆境中不敗;也唯有,心平氣和,才能在功成名就後詩意地棲居、在時運不濟時明朗地生活。

喚醒內心的強大:王陽明的心學魅力,內心自由與責任擔當 娛樂 第1張

  王陽明

  王陽明一生為心學獨辟幽徑,在汲取前人的碩果後;自己弘揚了心學,提出了「致良知」的方法和學說。

  《王陽明心學》一書將先生的學說以時間順序鋪平展開,穿插先生的生平經歷,讀起來平和而詳實。

喚醒內心的強大:王陽明的心學魅力,內心自由與責任擔當 娛樂 第2張

  先生所提倡的「心學」,既雜糅了宗教的所長,又以入世為追求;他沒有高談闊論、紙上談兵,而是將心學用於生活、用於教育。他的心學是心理學、教育學、應用學的融合,對為人處世有莫大的啟迪意義。

  心理:存本性,育先天

  人過得不快樂,多數原因在於自我和外在世界的認知。關於先生對世界的態度,書中這樣記載到「既不能喪性,也不能失天」。即不能丟掉自己的天性,也不能違背事情的本意。揠苗助長、好高騖遠,說的就是這樣的反例。

  先生在年少時,便立下偉大的志向。但他並未期盼一步登天、一夜成名,而是勤於學業,通過科舉謀求官職來做到自己心中所想。所以科舉高中後,朝廷對他有所任命,不管是偏遠他鄉還是富饒之地,他都盡職盡責、鞠躬盡瘁。他從身邊的易事做起,再到難事磨礪,抽絲剝繭中,領悟世間萬物的本意。

  「知行合一」便是他悟道的閃光之處。知道自己的所長所短,依據當時的環境、形勢,確定努力的方向。在先天的環境下,他沒有迷失自己的本性;先生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因為思想的進取,他得罪不少朝中大員,官運的跌宕更讓他領悟了「心學」:順勢而為,取所擅長,補所拙劣。

喚醒內心的強大:王陽明的心學魅力,內心自由與責任擔當 娛樂 第3張

  知行合一

  但,應堅持自己的觀念和信仰,以善修心——「養之以善,則進於高明,而心日以智」。在當時宦官當值的大勢中,他獨善其身、親以待民,等待明君出世、匡大正道。他的所行便是最好的詮釋。

  教育:興書院,覓英才

  看一人人生的關鍵,並非在於順境,而在逆境。在人生不濟的那段時間,先生未縱情山水或怨天尤人;相反,他選擇沉迷於學術,將自己的希望寄托於所學。龍崗書院是當時他選擇的棲居之地。起初,他只是為了思索「知」與「行」之間的關係;在思索的時,他從「萬卷書」中,領悟到「萬里路」的重要。至此,「立志」與「勤學」成了學院的踐行。立下高遠志向之後,便要身體力行,這便是心學的訴求。

  棲居也好、生活也罷,知曉一定真理之後,能實踐的,必然要躬行。「明德」是文人的志向,可「親民」始終是難題。獨善其身、閉門造車易,影響他人、感化他人難。多數人能做到誇誇其談,但在與他人相處中束手無力。他的心學講究「心誠」「心細」,做到這兩者,便可將心比心,善待他人。

喚醒內心的強大:王陽明的心學魅力,內心自由與責任擔當 娛樂 第4張

  格物致知

  正因為他以誠待人,書院便引來一批批人才,鳳棲梧桐。他的心學在教學中精進,他的思想在修心中傳揚。聖人離大家年代久遠,而內心的修行卻是當下。因為修心,他認為人「皆能為聖」,只要以誠做事、牢記「知行合一」,便能有所突破。

  應用:致良知,理天下

  范仲淹所倡的人生應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戎馬沙場、建功立業是自古以來有志者的追求。在過了不惑之年後,先生幾經朝廷任命、得到重用,不費一兵一卒平定了亂賊,造福一方百姓。他讓那些不務正業的人重新認識自己,通過勤勞自力更生。「致良知」便是喚醒內心的良知,並以此為行動。

  「皆能為聖」的感悟深刻影響著他,而成為聖人,「致良知」是他認為最好的路徑。良知如一面鏡子,每日對自己行為思索便可「三省吾身」;良知如一眼溫泉,每日對他人態度反復打磨便會「兼愛非攻」。

喚醒內心的強大:王陽明的心學魅力,內心自由與責任擔當 娛樂 第5張

  致良知

  在反省自身、關愛他人後,天下之人便會和睦相處、其樂融融。心學所求得的「此心光明」便是如此。

  修心:以治國、以齊家

  治國離不開齊家,齊家離不開修身。修身的本性在於修心。先生將人生的理想,從大化小,從做小事到建功業,這些做到均和他的修心息息相關;他在典籍中領悟到「知行合一」,在實踐中悟道「致良知」。

喚醒內心的強大:王陽明的心學魅力,內心自由與責任擔當 娛樂 第6張

  此心光明

  只有發覺了心中的良知,知曉和行動才能有方向。「修心」不僅是他心學的孜孜追求,更是他人生的印證。因為修心,他才能擁有「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同理心。這樣的同理心,讓他思想更為明晰,進而順天理,育人性。直到臨終,依然為百姓思考,承擔使命。

  正身需修德,修德需修心,喚醒內心的強大。先生心學,說的就是這般道理。

>喚醒內心的強大:王陽明的心學魅力,內心自由與責任擔當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