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你以為天要塌下來了,其實是你自己眼花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王陽明:你以為天要塌下來了,其實是你自己眼花了 娛樂 第1張

  一生俯首拜陽明。

  

  相信你我或多或少都曾經歷過以下的種種不堪:

  很想在短期內提升學業成績,計劃也訂了一大堆,可是沒執行多久,就沒有動力堅持下去了。

  工作上遇到一個極其難搞的上司,順從他有好處也有弊端,反抗他又擔心要被穿小鞋,真的是橫也不是豎也不是,腦子亂成一鍋粥。

  曾經愛得死去活來的戀人分手了。雖然一再對自己說天涯何處無芳草,可是只要閉上雙眼,對方的身影如同幽靈一樣立刻占據了渾身的每一個細胞,思緒像剎車失靈的汽車一樣怎麼都剎不住。

  …………

  其實是我們想得太多了。

  想太多,會造成失眠;

  想太多,會形成焦慮;

  想太多,會錯失機會;

  想太多,將萬事蹉跎。

  當你意識到內心已雜草叢生,自己已迷失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里時,不妨去讀一讀王陽明,透過歷史的迷霧,去找尋那一尊青銅質地的雕像……

  01

  1472年,一顆帶有神意的種子降臨到浙江餘姚的王家。

  據說婆婆岑氏有一天夢見一位神仙抱著一個嬰兒出現在她的面前。岑氏想將這個嬰兒做孫子,神仙答應了。第二天,懷胎14個月的媳婦鄭氏分娩出一個男嬰,家人給這個頗具神秘色彩的男嬰取名為雲。

  

王陽明:你以為天要塌下來了,其實是你自己眼花了 娛樂 第2張

  

  王雲長到5歲了竟然還不會說話。正當家人困鎖愁城之際,有一天,一位雲遊的和尚看見了王雲。

  只見和尚走上前摸了摸王雲的腦袋說道:「多好的孩子,可惜被點破了。」王雲的爺爺覺得和尚的話很是蹊蹺,於是就將王雲的名字改為王守仁,號陽明。

  沒想到改名後的王陽明立刻開口說話了。他說的第一句話不是普通小孩常說的爸媽一類的言語,而是一些聖賢語錄。因為他把爺爺平時讀的四書五經都默默記在了心里。

  12歲那年,有一次王陽明問私塾先生,什麼事才是做人第一等要緊的事情?先生回答他當然是讀書做官最重要。

  王陽明聽後搖搖頭,表示不同意先生的說法。先生反問他那你認為人生第一等事是什麼?王陽明用堅定且自信的語氣答道:「做聖賢!」

  這句話很快傳到父親王華那里,氣得王華拍案大怒:「你這小子也太狂妄了。」

  15歲那年王陽明有一次隨父去關外領略大漠荒煙和蒼茫的草原。欣賞完美景後王陽明寫了一份奏疏,說自己想好了征伐韃靼的良策,打算將其呈獻給皇上,父親王華再次呵斥兒子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太狂妄。

  02

  王華打心底覺得王陽明的腦子似乎有些短路。為預防萬一,兩年後他給17歲的王陽明舉辦了婚禮,對方是他一個江西故交的女兒。

  沒想到結婚拜堂那天新郎官卻不見了。眾人找尋了整整一天後才在附近的一所道觀里找到了王陽明,當時他正在和一名道士相談甚歡。因為聊得投機,竟然忘記了結婚這件事了。

  婚後不久,王陽明攜妻回老家餘姚。途徑江西上饒時他特地去拜訪大儒婁諒。王陽明向他請教如何才能成為一名聖賢?婁諒讓他去讀朱熹的書。

  於是王陽明開始研讀朱熹之學。朱熹有一句經典名句,那就是格物致知。意思是只有與事物親密接觸,才能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

  王陽明讀完朱熹的著作後開始在家中「格竹子」。他坐在一顆翠竹下目不轉睛地註視了幾天幾夜,結果非但沒有參透竹子的生長規律,反而自己先暈倒了。

  蘇醒過來的王陽明開始對聖賢的學問產生懷疑。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更讓他徹底不認同朱熹的學說。

  有一天,王陽明遊覽杭州虎跑寺時看見一位僧人正在打坐。王陽明繞著和尚走了幾圈後突然問和尚家里還有何人?和尚回答還有老母,王陽明追問他想不想念母親?和尚滿臉羞愧地說很想。

  

王陽明:你以為天要塌下來了,其實是你自己眼花了 娛樂 第3張

  

  和尚的話讓王陽明陷入了沉思。他意識到人的欲望是與生俱來的,是不可能泯滅的。誠如剛才那位和尚,他再怎麼看破紅塵,也不可能放下對至親之人的思念,否則他就不是一個人了。

  03

  28歲那年王陽明考中進士,開始步入仕途生涯。

  學而優則仕是中國無數讀書人的夢想。正當王陽明準備大展拳腳做到抱負時,現實卻給他澆了一盆冷水。

  荒淫無道的正德皇帝被大太監劉瑾左右,劉瑾狐假虎威,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幾位正直的大臣上書皇帝,要求嚴懲劉瑾,結果反被打入死牢。

  

王陽明:你以為天要塌下來了,其實是你自己眼花了 娛樂 第4張

  

  義憤填膺的王陽明冒死上書,要求釋放被關押的大臣,結果被劉瑾重打四十大板,貶謫到貴州當一名比弼馬溫還不如的驛丞。

  在王陽明赴任途中劉瑾還暗中派人謀害他,王陽明發現後故意把自己的衣物留在錢塘江邊,偽造成投河自盡的假象,騙過劉瑾一夥。

  到了貴州,王陽明每天棲居山洞里,還親自鑿了一副石棺,自己端坐在里面。1508年的某個深夜,一聲長嘯從石棺中破空而出,王陽明終於悟出了天理。

  王陽明悟出的天理是什麼呢?其實只有四個字:心即理也。

  王陽明認為所謂的天道,其實就隱藏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我們研究世間所有的外在的東西,還不如向你自己的心問個究竟,心靈是一切問題的本源。

  

王陽明:你以為天要塌下來了,其實是你自己眼花了 娛樂 第5張

  

  比如有一次王陽明與朋友外出遊玩,朋友指著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常說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可是你看這朵花,春天它自然就開了,冬天它自然凋謝,怎麼說你的心能控制它呢?」

  王陽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的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這其實跟現代心理學理論所說的如出一轍。世間一切問題,追根究底其實都是心的問題。心態正,看問題自然也就正;心態不好,看問題自然也會偏離事實的本相。

  心理學家維克托·弗蘭克有一句經典名言:在任何極端的環境里,人們總會擁有一種最後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的自由。

  此外,王陽明還提出著名的「知行合一」這個理論。每個人做事時應該心無旁騖、毫無雜念地沉浸在事中,讓你的心去指導你的行為,而不受外界的干擾。

  

王陽明:你以為天要塌下來了,其實是你自己眼花了 娛樂 第6張

  

  從此,一門偉大的哲學——心學——誕生了。這門學問後來成為許多有識之士的指明燈,也使得王陽明躋身於孔孟朱聖賢行列。

  04

  朝廷並沒有忘記王陽明。1510年,王陽明被任命為廬陵知縣。

  有一次,一名江洋大盜被官兵抓獲。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大盜根本不把王陽明放在眼里,說要殺要剮悉聽尊便,不要再講那些迂腐無用的大道理。

  王陽明不慌不忙,他說天太熱,請脫下衣服說話。大盜爽快地脫了衣服。王陽明又讓其脫內衣,大盜照做。接著王陽明要求大盜把內褲也脫掉,大盜搖頭不同意。

  這時王陽明說道:「你連死都不怕,卻怕脫掉內褲,說明你還是有廉恥之心的啊。」

  王陽明的這番話深深地打動了大盜,他乖乖地認了罪。

  在王陽明心學的開導教化之下,廬陵縣風氣大為改觀。1516年,政績卓著的王陽明當上三品高官,派他去贛閩湘粵四省交界地剿匪。

  王陽明上任後並沒有馬上派兵鎮壓,他先摸清局勢,發現官府里面暗藏內奸,每次行動都會走漏風聲。

  王陽明不動聲色,他先放出剿匪的風聲,然後派人盯梢,最後實施一網打盡。

  王陽明還推出「十家牌法」,就是以十戶家庭為一個單位,每天巡視,一旦出現問題知情不報的,十家連坐,絕不姑息,搞得土匪有家都不敢回。

  派兵剿匪時王陽明完全不按牌理出牌,怎麼有效就怎麼來。他包圍土匪後也不輕易出擊,將對方餓了個半死,幾次之後土匪被王陽明整得欲哭無淚,猖獗數十年的匪患被王陽明兩年內就徹底平息。

  1519年,居住在南昌的寧王起兵叛亂。身邊連八千士兵都沒有的王陽明知道,若硬碰硬自己肯定不是寧王的對手。

  

王陽明:你以為天要塌下來了,其實是你自己眼花了 娛樂 第7張

  

  王陽明一方面偽造文書,四處散發,謊稱自己手里有十六萬精兵要來攻打。另一方面他利用反間計,寫了封密信給寧王手下的兩個謀士,催促他們趕緊勸說寧王起兵攻打南京。

  這封信自然落入寧王手里。生性多疑的他見狀立刻號令全軍死守南昌,不出兵攻擊任何地方。

  趁這一段難得的喘息機會,王陽明四處招兵,很快湊齊了幾萬兵士,卻按兵不動。

  發現中計上當的寧王醒悟過來後立刻派兵攻打南京。就在大家都認為趕緊去守南京時,王陽明卻派兵攻打南昌,斷了寧王的後路。

  寧王發現南昌被攻破後馬上帶人往回趕。在鄱陽湖,王陽明又以各種奇思詭計擾亂叛軍,最後大勝而歸,活捉寧王,僅用了四十多天就平息了一場叛亂。

  事後,有人向王陽明討教用兵之道,他淡淡地說了句:「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叛亂平息後朝廷委派王陽明做江西巡撫繼續剿匪。後來又委任王陽明為南京兵部尚書。

  僅一年後,王陽明的父親王華病逝,王陽明借機辭官回老家奔喪,開始在紹興、餘姚兩地傳授心學。

  

王陽明:你以為天要塌下來了,其實是你自己眼花了 娛樂 第8張

  

  1528年11月29日,沉珂多年的王陽明自知時日不多,他讓弟子替他更換了衣冠。弟子流著淚問他有何遺言時,他笑了笑,用手指著胸口說道: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說完後溘然長逝。

  05

  1905年,日軍軍官東鄉平八郎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了實力遠超自己的俄國艦隊。

  在慶功宴上,當眾人追問其以弱勝強的秘訣時,東鄉平八郎高舉一塊腰牌,上面寫著七個字:一生俯首拜陽明。

  戰後的日本,不少極富盛名的企業家都對王陽明的心學推崇備至。如早稻田大學創始人大隈重信,日本國立銀行創始人澀澤榮一,三菱集團創始人巖崎彌太郎等。

  1926年,梁啟超向青年學生發表演講時說道:「青年們啊,你們感覺到苦痛嗎?我告訴你,唯一的救濟法門,那就是依著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

  王陽明告訴我們:心態保持快樂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真正的快樂是一個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活在世上,不要把自己太那麼當一回事,真正的快樂是忘我的,無拘無束的自在的境界。

  王陽明告訴我們:活在當下,專注眼前的事情,不要在意過去,做無謂的得失計較;對未來有可能發生的事情,也無需杞人憂天的擔心。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能夠專注於某件事,身心就會處在一種十分和諧的安穩中,容易引發一種超然舒緩的愉悅感。

  王陽明告訴我們: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本源,讓自己在欲海中脫身,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他曾給學生舉例,古代的張良、諸葛亮、董仲舒等大人物無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因為他們欲望少,所以才能把更多的精力專注於事業中。而現代人欲望太多,容易患得患失,無法做到心無旁騖地做事情。

  作者:倪志峰,熱愛寫作和酷跑,喜歡用文字記錄心靈的軌跡。

  

>王陽明:你以為天要塌下來了,其實是你自己眼花了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